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阳节经典古诗词赏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赏析】

这首诗象一副优美的民俗风景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登高时见到的远山近城、雨后菊姿和欢度重阳佳节而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民俗。诗人叙事真实浪漫,比喻贴切形象,感慨乐观向上。结句自然而然引起了读者共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却像是一幅水墨田园画,感情真挚,诗意醇厚。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九日登梓州城》

唐-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

赏析

重阳时节,作者客游梓州。登临城头,观赏周边景致,领略南国风光,化解了些许思乡愁绪。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赏析

全此诗表现作者异乡过节的心情,曲折真切,诗为古体,而多用对偶。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高秋写高情,颇显名士风范。菊花满头,纵饮销忧,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恻,令人读来颇觉顿挫跌宕,风神摇曳。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唐朝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王勃在异乡参加送别友人的宴会并登高回望故乡,他在诗中表明心中已经厌倦南方的愁苦,并将思乡之情寄托于鸿雁身上,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愿望。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背景,后两句将作者的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唐-李显

九日正乘秋,三杯兴已周。

泛桂迎尊满,吹花向酒浮。

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

何藉龙沙上,方得恣淹留。

赏析

此诗选自《全唐诗》第002卷第011首,作者李显(唐中宗)系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的第三子。诗中对重阳时节自然景致的描述颇为形象生动,说明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比较留心,并善于用文字来表述。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重阳节期间的各种民俗活动,展现了一幅古人欢度重阳节的精彩画面。


《九日寄郑丰》

唐-皇甫冉

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

何处登高望,知君正忆归。

还当采时菊,定未授寒衣。

欲识离居恨,郊园正掩扉。

赏析

此诗表述重阳时节,作者惦念家乡的亲人,深知他们也在翘首盼望离乡游子早日回归。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赏析】

李白号称“诗仙”,其崇拜的偶像自然是同样肆嗜酒如命的先辈陶渊明。重阳节时节,作者登高赋诗,自然而然首先想到了陶渊明。对于陶渊明的淡泊名利,率性追求天性释放的行为,作者发自内心的推崇,因而也就不惜篇幅地加以颂扬。



《九月九日登龙山》

唐-张九龄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

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

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

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

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

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

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

自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

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

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

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灌园亦何为,於陵乃逃相。

赏析

重阳时节,作者登高望远,抚今追昔,生发种种感慨,尽付笔端。


《闰九月九日登高有感》

宋-宋祁

隔霜云叶绕天愁,闰节重来续旧游。

赋客岂辞聊暇日,楚人无奈賸悲秋。

寒萸实老犹薰佩,晚菊香残不占瓯。

怅忆故园归信断,渚鸿川鲤两悠悠。

【赏析】

重阳时节,作者身在外阜,难免忆念家乡。即使外面景致再美,也难消思乡之情。


《醉花阴-重九》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行香子》

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赏析

女词人李清照这首《行香子》,是重阳词中写秋愁的典范之作。



《浣溪沙》

宋-苏轼

珠桧丝杉冷欲霜,山城歌舞助凄凉。

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幡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

不知明日为谁黄。

赏析

此词通过观察描写秋菊在重阳节开放,譬喻世人也皆如此,往往为了追赶某种机遇或潮流失去自我。


《斗百花》

宋-柳永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

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

鸾辂音尘远。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

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

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赏析

重阳时节,作者借失宠后妃之口,倾诉自己心中苦闷。


《水龙吟》

宋-辛弃疾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

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

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

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

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

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

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

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赏析

作者最词中倾诉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盼望友人尽快归来的迫切心态。



《生查子》

宋-辛弃疾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

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

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赏析

重阳时节,秋色无际。未曾登高,心已先醉。


《踏莎行》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赏析】

结尾一句景色描写即见之前言语不过强颜欢笑,眼前风雨欲来之景,又何尝不是国家飘摇的写照,可惜词人一腔热血,满心忧患,却无人能解。



《诉衷情》

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赏析】

词写重阳时节,芙蓉金菊争奇斗艳,蓝天碧水,秋色如画。凭高远眺,看着鸿雁来时,难免让人思绪万千。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

月下风前愁不少。

谁语笑,吴娘捣练腰肢袅。

槁叶半轩慵更扫,凭阑岂是闲临眺。

欲向南云新雁道。

休草草,来时觅取伊消耗。

赏析

此词描述重阳节时东篱菊花开了,但花蕊尚小。值此之际,悠闲者在花前月下寻花作乐仍会被一股愁绪围裹,而繁忙的妇女却在边劳作边谈笑风生。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赏析

词写作者所居住的黔中地区阴雨连绵下个不停,仿佛天漏了一般。屋居漏雨,犹如乘着破船经受风雨的冲刷。但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环境下,到了重阳节也要举行骑射活动热闹一番。



《念奴娇》

宋-米芾

九秋气爽,正溪山雨过,茅檐清暇。

篱菊妍英,知是为,佳节重阳开也。

色妙香殊,匀浮瓯面,俗状卑金斝。

歌狂饮俊,满簪还更盈把。

村外草草杯盘,边尘不动,欲买应无价。

端使晴霄风露冷,云卷烟收平野。

向晚婵娟,半轮斜照,想见成清夜。

玉山颓处,要看猗帽如画。

赏析

此词描述重阳节期间,恰一场山雨方过,空气清爽,风清露冷。观赏着周边风光,作者心情极好,感到生活很满足。



《水调歌头》

宋-朱敦儒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

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逢美景,井频斟。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

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赏析

此词表述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人生在世,应该达观,毋须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与好朋友经常相会,欣赏美景,把酒欢谈,就是最大的满足。



《虞美人》

宋-晁补之

荒城又见重阳到,狂醉还吹帽。

人生开口笑难逢。

何况良辰一半,别离中。

平台朱履登高处,犹自怀人否。

且簪黄菊满头归。

惟有此花风韵,似年时。

赏析

此词描述作者辟居荒城,重阳时节借酒消忧苦中作乐,排遣苦闷的情景。


《满庭芳》

宋-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赏析

此词既写景,又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为后代词家所推崇。



《南歌子》

宋-赵长卿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

乱山深处过重阳。

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露香。

扁舟随雁过潇湘。

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赏析

作者于重阳节身在异乡,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偈颂七十一首》

宋-释了惠

今朝九月九,渊明开醉口。

指点东篱菊,大骂西门柳。

诸人听得,只麽饮气吞声。

山僧闻之,不免袖中出手。

赏析

作者作为出家人,文字作品却全无僧人严肃古板,而是谐趣打诨,逗人开心。从字面看,似乎是专门针对陶渊明,对其醉后胡言,世人皆装聋作哑,只有他敢于出手阻止。其实是委婉表达了作者对执政者无所作为的一种愤懑心情。


《谢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赏析】

“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晚秋的悲凉便透纸而来。


《螃蟹咏》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赏析】

此诗出自《红楼梦》,为薛宝钗所作,借闲吟景物暗讽官场丑恶,笔锋犀利,可见蘅芜居士虽惯常明哲保身,内里却仍是一片晶莹如雪之心。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

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

黄花开也近重阳。

赏析

此词通过描写重阳节晚秋凄凉风景和民家静寂无人景象,倾诉作者心中的孤寂和苦闷。


《采桑子-九日》

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赏析】

词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杀萧索景象。“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看似平淡,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采桑子-重阳》

当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独步诗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梅亭诗刊】074期 重阳
【诗词赏析】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诗词鉴赏」九九重阳诗 思念亦重重
又是一年重阳日,正是赏菊好时节,7首重阳节赏菊诗,邀君共赏~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3)
【中国红馆】第十三季推优作品赏评--研学中心诗人诗语专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