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朝先:南曲亦可秀田园——南散曲与田园诗创作问题浅议

说到田园诗创作,人们会想到多种形式,如古 体、近体、词,以及元曲之北散曲等,只很少有人想到或用到南散曲。但是,从完整继承我国传统诗歌艺术出发,为促进新时期田园诗创作更加繁荣,在诗体运用方面,我们不能没有南散曲。针对当代南散曲田园诗创作相对薄弱的情况,本文仅就以南散曲形式写田园诗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认识,以期得到方家指正。

一、南散曲可不可以写田园诗?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南散曲也是诗。是诗,就可以无处不有,田园诗里一样可以有南散曲。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特别要说,南散曲不仅可以写田园诗,而且是较之其他诗体更具体裁优势和艺术力度的田园诗形式。为什么?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元曲“是一代之文学”,“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宋元戏曲史》第93页)这里说的“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自然包括广大农村和田园题材,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还能有多少艺术形式有如此之担当!只不过较长时间以来,对于散曲分南北二曲的历史事实,未能广为人知,或者知而不识、晓而不为,甚至在许多场合总以北曲概指元曲,所以至田园诗中极少见南散曲。这种以偏概全和偏废,对于繁荣田园诗创作,乃至对新时期诗词复兴,都是非常有害的。

用南散曲形式可不可以写田园诗,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实践问题。不践行,何以能知行与不行?为将南散曲创作引入当代诗词复兴行列,并且使之为新时期田园生活服务,2017年,笔者组织了一次南散曲创作培训班,取得一定成效。笔者所在的江西湖口县,是由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戏曲之乡”,这里流传有多种民间

戏曲形式,其中以湖口青阳腔(又称湖口高腔)影响为最大,而且至今仍然活跃于当地民间舞台,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即南戏,艺术形式即为南曲。元曲有南北之分,无论南曲、北曲,它们各自的剧曲与散曲,在曲体运用上是一致的,且湖口青阳腔流传下来400多个南曲曲牌。虽说这些曲牌多表现为“以腔传字”,一时无法引为散曲所用,但由此开发南散曲创作,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在这次培训班上,我们利用当地青阳腔南戏丰厚遗存,从开发南散曲出发,组织学员学习南曲基本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创作了数十首南散曲作品,并在《中华诗词》《江西散曲》等刊物发表30余首,就作品论,收获不是很大,但就对南散曲的开发与影响说,尤其在与农村题材结合方面,在当地,或者在更大范围,却是前所未有的。

二、复杂的南曲规则能不能适用于田园诗创作?

应当承认,南曲规则,无论相比近体诗、词,还是北曲,都要复杂得多。比如,就曲牌说,南曲曲牌数以千计,它们各为格式,互不相关,且格式与北曲又有区别。尤其在格律方面,近体诗掌握一个“粘对”就基本解决问题;词之格律多由近体诗变化而来,学会了近体诗,填词不会有很大困难;北曲虽说同为元曲,但因北曲体制简单,且创作源流紧密,亦为人们熟知。唯南曲不然,一是历代作品流传多为剧曲,散曲仅凤毛麟角,给人们的见识少;二是南曲格式少有律句,似乎“不入律”;三是南曲声韵不仅“平上去入”四声混杂,而且一个“入声”,就足以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当然还有很多操作性规则,确实是够复杂了。

然而,规则复杂就一定影响创作吗?回答是否定的,非但不会影响,而且正是因其复杂规则表现的艺术多层面化,反而会给创作带来不同的兴趣与吸引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认识南曲是怎样一门艺术。王国维先生说,中国戏曲“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宋元戏曲史》第114页)何为“变化更多”?元杂剧(即北戏)“大都限于四折,且每折限一宫调,又限一人唱,其律甚严,不容逾越,故庄严雄肆,是其所长;而于曲折详尽,犹其所短也。”南戏则“一剧无一定折数,一折(南戏中谓之一出)无一定之宫调;且不独以数色合唱一折,并有以数色合唱一曲,而各色皆有白有唱者,此则南戏之一大进步,而不得不大书特书以表之者也。”(同上,第98页)其实,值得“大书特书”的南戏(南曲)之“大进步”远不只这些。就戏曲传承方面说,南曲在数百年流传中,造就了昆山、海盐、余姚、弋阳“四大声腔”及数十种“高腔”,以“徽班进京”造就了中国京剧;在声韵传承方面,南曲于“温州腔”流传于“杭州腔”初期,就开始使用沈约所倡之韵,元末有高则诚作《琵琶记》,“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明代汤显祖作“临川四梦”,其词“以合律称”,“诚一时之隽”;明嘉靖年间,又有魏良辅改革昆山腔,致戏曲始有“板眼”,且与汉字“四声”和“宫商”记谱相融。更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名剧名曲流传至今。事实本来就是这样,说规则复杂难用,其实不然。君不见,不会格律的人写格律诗,将格律视为“镣铐”,而掌握了格律规律的人,为什么反而对非格律句式不习惯呢?

南曲多表现为戏曲而少有散曲,也是历史事实,加上因南方语音复杂带来南戏“改调歌之”和“错用乡语”的流传方式,至南散曲不易传承,也是当代南散曲创作困惑的原因之一。在培训班里,我们结合田园诗特点,从辨别南北曲不同体制,克服“南北相混”入手,逐一解决问题。如,有一作者以南曲曲牌创作曲组,却冠之以“散套”,且曲牌选自多个宫调,显然是不熟知南散曲规则而“南北相混”所致。同时采取群策群力方法,在个人创作反复修改基础上,多次组织集体“会诊”,由此举一反三,使各位作者逐渐获得创作“自由”。有一作者创作了一首《南【中吕·青玉案】秧歌队》:

田间作罢腰悬鼓,几点胭脂淡妆补。为贺前村新婚户,乡亲乡俗,踏歌献舞,送个时兴福。

这个作品表现的是新时期农村妇女在劳动之余学跳秧歌舞的精神风貌,就是经过集体反复修改而成。我们的体会是,前人能创造某种艺术形式,后人岂有不会使用之理;南曲本来就是原野艺术,用以歌唱新时代田园生活,正宜当代诗人大显身手。

三、田园南散曲的艺术风格应是怎样的?

说到散曲艺术,人们多以一个“俗”字相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所谓“曲俗”,是就“诗庄”“词媚”风格的一种比较,不是仅指以方言俚语,甚至以一些庸俗语言为散曲表现形式。元曲的所谓“俗”,核心意义在“自然”,是谋篇由自然出,意境由自然出,遣词造句及语言运用皆由自然出。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又曰:“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而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曲俗之“俗”,是作者对于个人名誉地位、思想卑陋、人际关系等均不会有任何所虑,只一心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对时代真理之追求,“以意兴之所至为之”。说得多明白而又翔实,可谓是对“曲俗”意义的全面解释。当然,元曲讲自然,同样也讲意境,所以王国维又说:元曲“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说明元曲的艺术要求与其他诗词形式没有任何区别。至于曲中多用俗语,“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且能做到“辑而存之,理而懂之”,同样是“自然”所到之必然结果。至于散曲也不乏可用诙谐幽默之法,同样也必须以自然论。关于南曲与北曲的区别,王国维只说:“故元代南北二戏,佳处略同;唯北剧悲壮沈雄,南戏清柔曲折,此外殆无区别。”

据上所论,散曲艺术风格是怎样的,已一目了然。这里且要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散曲最佳之“自然”,想到田园诗风格之“平淡、自然”,它们的本质要求能不是一致的吗?因此,无论用北曲、南曲写田园诗,自然都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里,可以拿出笔者所说培训班创作的二首南散曲为证。

《南【中吕·驻云飞】山区闹元宵》

歌满山坳,爆竹声声丰稔调。月在林中笑,树树灯笼绕。(喳)!锣鼓正喧嚣,舞龙人到。闹得溪边,几朵梅开早。都说今年人更娇。

《南【中吕·缕缕金】卖西瓜》

西瓜啰,卖西瓜;西瓜便宜实,好西瓜。走路风来火,居室身如炙。热难熬、消暑有西瓜。昨天一块八,今天八毛八。【前腔】西瓜啰,卖西瓜。柴米油盐事,还有酱醋茶。从春守到夏,就为一个家。瓜难销、一天一降价。不知是为啥,能拿何办法!

前首写的是山区闹元宵庆丰收内容,言语意境皆从山区情状出,是为自然;后首写的是西瓜丰收后瓜农的无奈,用了诙谐幽默手法,亦从自然出。南散曲之自然风格,正可为田园诗所用也。

元曲为我国古典诗歌之“终极样式”,集中了历代诗歌样式之精华。正如当代曲学专家李昌集所说:“元曲之特色,即在其以'继承’和'叛逆’的双重姿态将古代思想文化和诗歌文学传统铸造成一种新的'范型’。它凸现了前代诗歌传统的若干因素,又闪动着前所未有的若干光彩,元散曲中映现的对世界存在的悲剧性反思,对有限人生底蕴的旷悟,对世俗性情的大胆表现,对生活之'丑’的敏感和对艺术之'丑’的偏爱,构成了其迥异于诗之'温柔敦厚’和词之'雅而正之’的别一风貌,从而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另一风范。”(《中国古代散曲史》)从理论到实践,我们提倡写田园南散曲,其意义应不只在田园,重要的更在唐诗、宋词、元曲昔日的“三足鼎立”,应当成为当代诗词复兴中的三驾马车和齐头并进;与此同时,以元曲论,如果只有北曲而无南曲,甚至以北废南,失去的将是我国散曲事业的半壁江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帆视点】高朝先:如何从零起步学南散曲
元曲格律入门简述
元曲讲义
元曲研修第一课 元曲的基本概念及如何审曲牌
元曲第1讲
元代文学史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