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民事执行监督


朱华
长期以来,民事案件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比较普遍,民事案件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成为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民事执行产生了强有力的外部制约,能够有效的促进民事执行正义的实现。近几年来,虽然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上有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应在以下几点上加以完善和改进。
一、从立法上赋予检察机关对执行裁定的抗诉权。抗诉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权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式。从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标出发, 对于可能会给当事人的实体权益造成较严重侵害的违法的执行裁定,检察机关应当提出抗诉, 具体包括以下几类:(1)涉及执行标的实体权利争议的裁定, 如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者排他占有的其他物权、债务人主张其他权利的;(2)涉及执行当事人实体权益的裁定,如执行人员超额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财产以及变更执行主体的裁定;(3)严重违反执行程序,致使当事人实体权益受到损失的裁定。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执行案件, 人民法院应当暂时中止对有关标的的执行。
二、要建立执行监督协作机制。为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也为了落实检察监督制度,人民法院应与检察机关制定执行监督协作机制。监督协作机制应遵循依法监督、有效救济、共同维护司法公正的原则,该机制首先能够促进法院与检察机关加强联系,保持信息畅通,主动自觉地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接受检察监督建议,避免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这同时也对执行活动合法、公正、高效地进行起着促进作用。针对发现的问题,检察机关要及时提出监督检察建议。
三、要加大对法院职务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直接立案侦查, 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手段。对于执行人员贪污受贿和渎职犯罪行为, 检察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和起诉。200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增加规定了“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为追究违法执行行为的刑事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6年颁布实施的《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对于该罪的立案标准又作出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
四、要完善对执行违法行为的处理制度。针对民事执行监督,检察机关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发检察建议。其实,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中可以采取的另外一种监督方式是向执行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对于法院在民事执行活动中采用以人身作为执行手段或标的的违法执行措施,侵害当事人权利的,以及无正当理由不受理执行申请、故意拖延不履行执行职责等不作为的情形,检察机关有权向执行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要求其采取相应措施自行纠正违法行为。与检察建议相比,纠正违法通知书更具有强制性。但其法律效果的实现还需要配套制度的完善。即在作出违法通知书之后,法院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审查意见,对于成立的,人民法院应立刻纠正错误,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弥补利害关系人的损失,需要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要主动进行赔偿。其次要赋予检察机关对违法执行人员的人事主管部门的处理建议权,从而加强监督的有效性。对于法院认为违法不成立的应予以书面向上一级检察院说明,由上一级检察院作出最终裁决。
作者单位:古蔺县人民检察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和案件管辖的有关问题 | 抗诉真言
民事执行工作实施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
民事诉讼执行监督的程序
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蔡虹)
准确适用民事检察建议和抗诉
民事审判活动违法情形及检察监督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