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南宾小学  杨玉兰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实践,通过对该学科的教学和特点的分析,指出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技术  利弊  对策

 

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已越来越多的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透过现象理智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只能称得上是初级阶段,无论是多媒体技术的理论认识,还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和误区。

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现状,试图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论认识和语文课程性质及特点的分析,揭示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技术概述

“多媒体”一词,译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的英文词“multimedia”。顾名思义,multimedia意味着非单一媒体。多媒体具有计算机、教育、商业等多学科含义,我们常说的多媒体系指电子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电子多媒体”是相对只能处理文字和数字的单媒体来说的,它是一种能同时处理数字、图形、影像、动画、视频信号等多种媒体,能够同时抓取、操作、编辑、贮存和呈现视觉媒介、听觉媒介等不同媒体形态的计算机系统。从教育学的层面上看,多媒体是指多种教育媒体组合,使传递、呈现教育信息的方式和通道多样化。

在多媒体技术中所说的“多媒体”,主要是多种形式的感觉媒体,可同时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感知媒体。指人的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信息的自然种类,如声音、图形、图象和文本等。(2表示媒体。指被交换的数据类型,它们定义了信息的特性。表示媒体的特性用信息的计算机内部编码表示,如语音PCM编码、图像JPEG编码、文本ASCII编码和乐谱等。(3呈现媒体。指为人们再现信息的物理工具和设备(输出设备),或者指获取信息的工具和设备(输入设备)。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等输出类显现媒体,以及键盘、鼠标器、扫描器等输入类呈现媒体。(4存储媒体。指存储数据的物理介质,如磁盘、光盘、磁带等。(5传输媒体。指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电链路等传输媒体。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所说的“多媒体”,不仅指多种媒体信息本身,而且指处理和应用多媒体信息的相应技术,因此“多媒体”常被当作“多媒体技术”的同义词。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是指:(1)能混合处理声、文、图等多种信息媒体;(2)具有交互式功能;(3)媒体数字化,并能进行数据压缩和纠错。

多媒体技术所处理的文字、数据、声音、图象、图形等媒体数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个“分立”的信息类的简单堆积,多种媒体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具有同步性和协调性的群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载体多样性。体现在信息采集或生成、传输、存储、处理和显现的过程中,要涉及到多种感觉媒体、表示媒体、传输媒体、存储媒体或呈现媒体,或者多个信源或信宿的交互作用。这种多样性,当然不是指简单的数量或功能上的增加,而是质的变化。例如,多媒体计算机不但具备有文字编辑、图象处理、动画制作、以及通过电话线路(经由调制解调器)或网络(经由网络接口卡)收发电子函件(Email)等功能,又处理、存储、随机地读取包括伴音在内的电视图象的功能,能够将多种技术、多种业务集合在一起。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使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信息空间范围扩展和放大,而不再局限于数值、文本或特殊对待的图形和图象,这是计算机变得更加人性化所必须的条件。

2)交互性。所谓交互就是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不论是发送方还是接收方)都可以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交互性在于,使用者对信息处理的全过程能进行完全有效的控制,并把结果综合地表现出来,而不是单一数据、文字、图形、图像或声音的处理。交互性向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为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3)非线性。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顺序线性读写信息的模式,改善以往人们按照章、节、页阶梯式的结构、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的方式,引进超文本的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的组织方式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相似,信息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非线性结构(非顺序结构)的“链”加以链接,用户可以按照自己需要的路线在各种媒体和信息中进行“航行”。

4)实时性。所谓实时性是指在多媒体系统中多种媒体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具有同步性和协调性的群体。例如,声音及活动图象是强实时的,多媒体系统提供同步和实时处理的能力。这样,在人的感官系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多媒体交互,就好象面对面一样,图象和声音都是连续的。实时多媒体分布系统是把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电视的真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集成性。所谓集成性,除了声音、文字、图象、视频等媒体信息的集成,另一方面还包括传输、存储和呈现媒体设备的集成。多媒体系统一般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本身,而且包括了像电视、音响、录象机、激光唱机等设备。主要表现在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和操作这些媒体信息的工具和设备集成这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而言,各种信息媒体应能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和组织结构集成,强调了与多媒体相关的各种硬件的集成和软件的集成,为多媒体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建立一个理想的集成环境,提高了多媒体软件的生产力。

从多媒体技术的上述特性,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能同时综合处理多种形式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联系,使其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主要用于实时地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和视频等信息,是将这多种媒体信息用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同时进行综合处理,并把它们融合在一起的技术。

90年代初,多媒体技术作为当时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成就,一出现人们就被其丰富的信息量与极强的表现力所征服。今天,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它和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紧密结合形成了多媒体CAI(简称MCAI)。MCAI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为现代教育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并使现代教学管理、监督与评估更加科学、合理。

二、语文课程性质和特点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明确地做出了以下界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发展思维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打破了过去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等所谓的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不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手段,以实现学习载体多样化,学习方法活动化、生活化,从而最终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技术从问世起,就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充分关注。就目前而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多媒体技术只作为“辅助”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多媒体技术虽然在随机性问题、特殊场景、时空变化及创设情景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但仍不能引起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多媒体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使开放的网络环境作为探究学习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层面上,多媒体技术整合于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创设主动学习环境。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知识的整理和对已有材料的筛选。然而,不管多媒体技术是在哪个层面应用于在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利弊共存。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即“粉笔+黑板”,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由于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和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因而便顺理成章地被大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优点:

——最主要的方面: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高复合性、强大的交互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教学成为具有智能化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研究表明:人们感知客观世界,从外界获得信息,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1%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实验表明,多媒体的展示不仅能加速和改善理解,并可以提高信息接受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也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蝙蝠和雷达》一文中,蝙蝠的飞行原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似乎已触摸到了,雷达也有所感知,但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一问题学生容易处于模糊状态,学生似乎从文中的描述中隐隐约约寻找到它们的相似点,但又难以表达出来,道不清,说不明,似懂非懂。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演示,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飞机通过雷达利用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遇到障碍物,传到接收器显示在荧光屏上。于是,学生脑中的浑沌全然清晰无疑。在《海底世界》一课中,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课文,并受到了美的感染。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中描写火烧云从东边烧到了西边这一句中的字不理解,教师就在电脑上演示了太阳光从东边扩展到西边的情景,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我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我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我把学生带进《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我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最重要的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如教《荷叶》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猫后,我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我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诗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人类的知识依赖口耳相传数千年,人类的语言能够“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小学语文学科中传统教学的作用至今无法完全被其他媒体所取代,这就注定了多媒体技术走进小学语文教学就带着先天不足。

1、不利于学生的精品细读。学习语文不仅需要广泛阅读,更需要精品细读。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非精品细读无以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美;非精品细读无以理解文学作品深邃的思想;非精品细读无以领略作品艺术的高超。但多媒体利用声、象和有关文字给了学生太多的启示,学生往往不用细读课文就已经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多媒体的课件一般容量都很大,学生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悟读课文,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怎能取代披文入情的体味?也许有些老师会说:学生课前或课后可以品读课文。但这只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这么一个时代,这么自觉的学生毕竟太少了。快餐文化的影响,相信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会有诸多的感慨。

2、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文的学习,其任务之一就是语言的学习,语言的习得,很大程度上靠认知主体对语言的感悟,即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灵敏感觉,即一种对语言细致区分的能力。一般语体文的阅读理解,都需要有语感。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之说,都是强调一个“语感”。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无声无息,专心致志;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闭着眼睛听读,目无旁物,心无杂念:这些教师追求的都是让学生全身心地融于文章字句中的至纯至美的情境。事实也是这样,语言的习得,语感的增强最有效。语感培养的途径有二:一是向生活学习,一是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后者。它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无法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声、象无法替代文字给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觉。而学生的语感正是在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觉中逐步发展、不断提高的。以声、象、文字为主的多媒体课件是制作者对课文的再创造,学生更多的是接受,是被动地欣赏由课文转化而来的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这都阻塞了品味语言的路,怎会利于语感的培养?

3、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学习语文需要想象,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纵观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没有不强调想象的。因为想象的妙处就在于主体思维与事物的形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能动创造作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通过想象,作品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会更加鲜明、更加丰满。虽然多媒体从形、声、色方面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但它统一的展示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简化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造成思维的僵化和片面。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本进行再创造,学生不仅被动接受,而且也是对再创造的被动接受,学生成了单纯的看客和听众。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对课本的赏析和理解无法替代学生自己。况且,文字是一种有着无比巨大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这种想象空间,是任何视觉的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另外,在多媒体中的解说都是预设的、固定的,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语文教学使用的是活的语言,对同一问题它可以有许多表达方式,这都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4、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多媒体技术一般以课件的形式走进语文课堂,它包含众多的链接和交互,拥有很多的音响和丰富多彩的画面,容量极大,学生很容易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同时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我在多次听多媒体语文教学观摩课时有这样的感觉:当出现美丽的画面或动听的声音时,学生会发出美的惊叹,然而他们徜徉其中时,却忽略了这些东西与课本的关系,而只是单纯地来欣赏,往往需要经老师提醒才回过神来,否则,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会在某个环节流连忘返,而教师却已经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因而可能会出现教师讲得很投入,课件制作的也很精彩,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同样一篇课文,用10分钟时间预习,一个班级是借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看图象,边听课文录音,同时还有课文文字的滚动出现;另一个班级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0分钟过后,检测发现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效果后者比前者好得多。的确如此,要预习一段文字,既要看画面,又要看文字,还要听录音,大脑能反映得过来吗?

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具。同时,由于许多教师没有摆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还走进了很多的误区。如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固定的机械程式;把师生互动变成呆板的、冷漠的人机对话,变“人灌”为“机灌”;把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变成单一的图画;把教学相长的课堂变成电脑艺术的演示厅,等等。然而,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不足,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走出误区,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如前所述,多媒体技术一般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灵魂,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课件一词来源于英文“Courseware”,《现代英汉辞典》上的解释是:一种教学软件,专门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计算机程序,经常被称作课件,而不叫软件。由此可见,课件本质是一种软件,只不过它只被应用于特定的领域——教育。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之前,首先,要潜心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考察学生的学习环境,分解课程目标,潜心钻研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与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才能有的放矢,为教学服务。

其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以教育学为思想理论指导,认知心理学为内容设计指导,软件工程为操作开发指导。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多媒体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将多媒体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多媒体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多媒体课件的智能化,例如多采用导航思想,使程序能在运行时随时跳转,以提高自由度;设计多种线路,以便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应摒弃以教为主角的设计理念,从服务学生这一主旨出发,把握好教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这三个向度,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展开,力求直观与生动,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课件,做到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并适合辅助课堂教学,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且不受课件左右与约束。在这方面,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巧选题材。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材都必须制成多媒体课件。许多知识,通过幻灯、投影、模型展示、录音录像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选择题材显得尤为重要。选择题材要求精准、恰当。如课文中的观察着眼点、认知的模糊点、想象的着力点、记忆的知识点等都可作为课件制作的题材。精心制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情的陶冶、美的熏陶。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精心设计与主题相吻合的界面、屏幕元素,把握好字、形、像、声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让课件富有生命力。同时,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化繁为简,课件制作零件化。一是可以给课件减肥。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确定制作课件的内容时,要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容易做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例如,数学概念、定义等。二是采取拿来主义。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或教师个人可适当购买一些,并对不适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组成一个零件库,当制作课件需要时就可进行组合,达到教学目的。

2.服务教学需要,适时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必须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注意应用的时机,恰如其分的应用多媒体课件。

首先,要适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随时变化的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所谓“适时使用”,是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要抓住以下时机:1)激发兴趣时。如有位老师教《茶馆》一课时,用“3DMAX”设计了一个片头:土黄色的“茶馆”立体艺术字,带着淡而长的火焰,在灰白斜条相间的背景上缓慢旋转,配上凄婉的音乐,给人以风雨飘摇、苍凉哀伤的感觉。学生一进入课堂,自然为之感染,这样再去分析“茶馆”的变迁,感受人物的情绪,就水到渠成了。2)突破难点时。如《茶馆》一课,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方式是该剧主要艺术特点之一,但戏剧结构是抽象的,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卷轴画”又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如果只是借助语言表达用下定义的方式把这个概念“灌”给学生,他们是不容易接受的。于是教师用Authorware平台制作课件:与学生一起通过讨论完成了一张按出场先后为序排列的人物活动场面表,然后把这张表视为茶馆人物活动画,再借助“Modify”中图表转换设置效果,把这幅画卷起又放开。当这张表在教师的操纵下徐徐卷起时,学生瞪大着眼睛,新鲜而惊奇;当它又缓缓展开时,学生笑了——原来这就叫“卷轴画”!这个教学难点就这样顺利而有效地突破了。3)即时反馈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帮助教师采用多样信息输入,进行教学反馈。如《海滨小城》一文,学完全文之后,教师可出示课文中相关画面(海景、海港、海边)(庭院、街道、公园),让学生给画面配上解说词,学生读文配乐,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其次,要适当应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要适时,更要适当。作为课堂使用多媒体的选题,其内容必须适合于用多媒体表现。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解决或解决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应是多媒体使用的理想选题。具体地说,要让学生感悟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或道理,这些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最适合作为多媒体表现的选题。恰当使用多媒体不仅指恰当选择教材,还包括适当选取媒体。录音、录像、投影、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利弊;制作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平台,Authorware平台,Flash动画制作,各有各的功能。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根据教材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合理选用。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师生交流。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主导,学生仍然是主体,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手段。如果我们的教学被人机互动的形式所束缚,而忽视了师生互动,这种应用多媒体技术就是无效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促成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师生交流。语文以语言文字为教学内容,它的人文性注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运用语言、创造思维的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功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而且可以以视听为基础,通过视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在视听之前或之后,或提出问题激励探索,或开启思路提示方法,或强化要点引起注意,或开展活动深刻体会。其次,要应用多媒体课件使课程活动化。多媒体课件是我们课堂教与学的工具,而教又得以学为终极,归根结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活动应该是课堂的根本活动,教学中应用什么媒体,怎样应用,都必须考虑学生活动的展开。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中课件成了核心,教师成了导演兼演员,学生则成了观众或听众。

4.优化使用过程,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然还处于辅助层面,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在“整合”上下功夫,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在这方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坚持“四个原则”(注重过程的原则、主动性原则、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处理好“四个关系”(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特点的关系;学科知识与边缘知识的关系;多媒体技术呈现与整个教学流程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高度整合、优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前面对这个问题已有论述,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最后,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的“回归”,达到信息的全面性。对于教师来说,既可以节省出大量的课堂时间,且将讲授内容比较清晰、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方便讲述,同时又可以达到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为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分层练习和动画的内在感染力,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前景和创新空间。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探讨、去实践,只有不断地思考、研究、探索,才能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得力助手,从而充分发挥其作用,开辟出一片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月出版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12)

3.何克明《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浙江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20031

4.余胜全《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4

5.朱小蔓《认识小学儿童、认识小学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3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语文论文
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运用于中学语文课堂的两个方面
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郑师熊)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