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教师的成长规律之五

 教师反思的涵义与由来

     反思(reflective practicereflection),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

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其想式的反思不同,它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并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JPKillionGRTodnem(1993)提出了以下三种反思:(1)对于活动的反思;(2)活动中的反思(reflection in-action),个体在做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3)为活动反思(reflection for action),这种反思是上述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这三种反思在产生用于指导行为的知识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评论家。

    反思并不是新思想,早在1933年杜威就曾提到过。但只是在Schon(19831987)之后,这一概念才被广泛运用到职业培训中。这与当时的现实背景有关。在20世纪80年代,教师培训中所流行的基本是技术原理模式(Technical Rationality),对教学持过于技术化和过于简单化的观点,认为只要向教师传输一定的教学知识策略,就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于是,一些专家、教师培训者等渐渐开始意识到,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因具体情况而异,并且其中包含着许多两难选择,不像人们以前所理解的那样简单。所以,培训不仅要由外部向教师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通过教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的解释来增进其对教学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水平。另外,教师反思的研究也有其理论背景,它与以下两种理论有关:经验性学习理论(Expriential Learning Theory)和情境性认知(Situated Cognition)。经验性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特别是个体的问题感开始,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更可能导致行为的持久变化。情境性认知理论同时考虑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情境,认为学习最好通过积极的、社会性和真实性的过程来实现,应使学习者极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应在合作中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学习应在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发生,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教师反思就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求改进教学的途径。

 国外对反思性教学的诠释

     “反思性教学在西方虽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或运动,但人们在广泛的教育实践中所使用的反思性教学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并不统一,具有不同信念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往往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去理解和谈释反思性教学的涵义,有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的从社会改造主义角度,有的从叙述探究角度,有的将探究定向的教学,甚至行动研究也被泛泛地归诸于为反思教学,且都声称自己的解释触及了反思性教学的要旨。对西方社会人们所使用的反思性教学概念作一概览,可以发现,大致具有以下几个层次的涵义:

    1.将反思看成是在教师教学实践中考虑价值和意义的深思熟虑的过程,鼓励教师通过记录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及辨明日常课堂决策的伦理、道德和政治意义而使自己成为新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形成批判性分析的技能,掌握有关教学及相关背景知识,形成开放的心态和自我反省的意识。

    2.从实用的专业知识的角度理解反思性教学,认为批判的思想依赖于对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有关教学和学习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而这是可以通过对经验的研究领域进行批判的检验获得的。

    3.将反思型教师视为一种具有个人教学哲学的教师。就是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教育信念进行批判的检验,并形成自已对教学和学习的具有逻辑内在联系、能够清晰表述的观点。

    此外,根据反思所涉及的对象和件质,还可以把反思性教学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技术理性(technical rationality),它是有关有效地运用知识以达到既定的目标的;实践行动(practical aclion),它包含对所选择的行动的价值及其后果的考虑;批判的反思(critical reflection),它与教育实践的伦理和道德方面有关尽管人们对什么是反思实践以及什么是反思性教学在理解上存在分歧,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认为反思型教师应当是这样一种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实践及实践发生于其中的背景进行分析,能够对教学情境作出评估并对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承担起责任,即不盲从未经批判的实践或原则。

 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及其特征

    关于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又译反省性教学等),迄今说法不一。反思至少包括经验性的和科学性的(这里的科学性是指研究性和实践性等意思)。经验性反思是个体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反省性回顾,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个体性;二是内隐性;三是批判性。这些说明,尽管经验性反思具有批判性质,但由于它是个体自我的心理行为,没有依靠实践的验证,因此它很难保证反思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反思除了批判性特征外,还有两个不同于经验性的鲜明特征:一是群体性,科学性反思是群体进行的反思活动,它虽然离不开个体,但不是个体反思的简单相加,而是主体间性作用下的集思广益;二是实践性,科学性反思不止于内隐的心理活动,而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通过实践()检验的完整过程。由于有实践检验作为反思的基础,因此反思的结果可能逐步趋于合理(不合理的结果在实践检验中被淘汰)。反思性教学是建立在科学意义上的反思。它不否认经验性反思存在的必要性和一定的合理性,而且经常利用经验性反思的作用,但它注意避免经验性反思的局限性。它的具体活动可能是由某个教师承担的,但整个过程如发现问题、提出假说以及实验等都是由反思性教学研究群体策划和实施的。

    本文将反思性教学尝试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至少有如下特征: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不足之处),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许多反思性教学专家认为,反思性教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师范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JCalderhead et al.1993)

    3.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等;学会教学虽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融合起来。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于大多数有合格师资的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作用

     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看,在职教师教育已逐渐摆脱把教师作为一个被动接受者、以知识和匠技为内容的脱产进修,代之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波斯纳(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十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不管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经验不足的教师,每一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赖以实施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蕴含了哪些原理却很少分析。反思则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而这些又是指导教师今后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合乎教育规律,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也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反思可以看作是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工具。

    3.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自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自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影响着学校发展方向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决定,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更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习动机、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享有法理权威,无论是同事还是行政人员都不能妨碍这种权威。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使教师能为他的决策和行为辩护,独立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高专业自主性。

    4.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主人翁方式。反思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在反思性行为中,理性和情绪交织其中,三种态度——虚心、责任感和全心全意是反思性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它有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

教师反思的层次

     反思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层次,我们提倡的主要是实践性、批判性反思,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技术性反思的层次。

    技术性、实践性和批判性三种反思,是凡?曼宁(Van Manen)以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巴马斯(Habermas)对人类认识的三类兴趣为依据,对教师反思层次所作的划分。按凡?曼宁的观点,技术性反思以经济、效能和效率为原则,反思何种手段最为合适,而不质疑既定目标、教学脉络和已有的理论。实践性反思则检讨目的、手段及其假设,以及实际的结果,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的特征。批判性反思以公

正、平等这些道德的、伦理的标准判断专业活动,关注伦理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等广泛的问题,也关注影响个人自由的意识形态和结构上的种种局限。

    在课程领域,技术性反思的典型问题是:该如何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如何尽可能遵循教科书的内容或者根据目标稍作调整?如何使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效果?如何评价学生,使其符合已经预定的教学目标?联系到中国目前的教育现实,技术性反思的本质在于以应试教育为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技术性反思是需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

    实践性反思的典型问题是:在预期或不预期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和学生的需要,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该如何布置开放的环境,让学生从经验中自由愉快地学习?如何通过质化的评价或者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理解自我,获得全面发展?目前教育改革要求教育以学生为本,而要实现这种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批判性反思与实践性反思有类似之处,但它更强调伦理的、政治的方面。阿普尔概括了批判性反思的四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这是谁的知识?知识是由谁来选择?为什么要这样组织知识并以这种方式施教?这对某个特定的群体是否有利?通过这种反思,教师能够认识到课程中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自觉地剔除其中错误的成分,达致学生的解救和社会的正义。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所以教师的批判性反思更显得十分必要。例如,课程中是否还渗透着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在课程中得到体现了吗?已有的教材和教法,究竟是在灌输性别平等的意识,还是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诸如此类,都是批判性反思的表现。

    由于每一个问题都涉及技术的、实践的和批判的方面,所以教师必须综合地利用各种知识源泉进行三类反思,而不能只强调某一类反思。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教师以技术性反思为主,所以也必须有所侧重,需要强化教师对于学生、教育脉络和社会平等以及教育目标的认识,以便教师向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的层次发展。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及基本类型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1.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其他渠道的信息,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

    2.观察分析。反思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3.重新概括。在分析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实际验证。这一阶段是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阶段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以上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Schon),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1983)一书中指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reflection—on—action);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reflection—in—action)。根据我国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这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这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这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怎样写反思
教师反思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反思性教学之“反思”
行动学习:教师专业学习的新范式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教师如何创生自己独特的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