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习练者谈太极拳(1)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是250年前的总结性立论,是迄今解读太极拳的基本准则。从理论上讲,打拳“用意不用力”(就是用感觉和想象),由腰脊内部动起,缓慢均匀,节节贯穿,连绵不断,“意动形随”。
太极拳目前成为健身的普及与时尚,尤其是奥运会以来,公园、小区,单位活动、健康品质生活内容等,到处可以见到太极的身影。但是,要遇到一位能运用拳势呼吸、以腰为轴、节节贯穿、松腰松胯来达到真正健身效果的高师,却是非常难的。最近有幸巧遇张幼泉老师,大开眼界,欣赏到“四两拔千斤”、太极的“粘”、“松”“用意不用力”等理论的实际运用;同时也发现自己练了十余年太极拳,不仅毫无长进,而且将腰以上的肩背颈椎练坏了,错误的道路走得越多,偏离目的地就越远!要学点真正的太极拳,实在难上加难。

不过,作为初学者,不必刻意追求“意”,但为了少走弯路,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找准明师。可以少走弯路。首先起码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不弯腰弓背,动作绵绵不断。如果方法错误,姿势不正确,关节受力过大,起不到健身作用,反而导致疾病丛生。没有师傅的点拨,会无从着手,碟片、书看得再熟都是没有用的。比如,含胸拨背,如何“含”?很多老师,对太极或许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即使自己已经做得很好,还是难以将这种感觉很好地向学生表达出来。虚灵顶劲,常听很多老师说如同头上顶一盆水,保持平衡,不能掉下来,实际上又有多少人真正用这种方法去试过?只是一代代的老师都是这么教下来的吧……让学生如在云里雾里。但张老师的说法就特别实用了:含胸就是让背贴住胸的感觉,过之即驼背,不足就成挺胸;虚灵顶劲,就象人拎住鸭头自由地活动,始终保持同一高度,不上下起伏;节节贯穿,即要做到全身放松,从指节、手腕、肘关节、肩、腰等慢慢地用意贯出;太极拳,不能让膝盖用力,力点应该在脚底,否则,恐怕拳尚未打成,关节已开始病变;我周围真的有不少人都是在练拳过程中,膝关节出现了严重问题,即便是某些自称老师的人也不例外,免不了手术治疗,最终仍未解除病痛的折磨。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含义,形象生动。
二、    熟悉套路。俗话说:“熟能生巧”,所学的每一套拳、每一招式,必须练熟,这是运用拳势呼吸的基础。这就要求每天坚持打拳,不能持断时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便刮风下雨也不间断,只有经常运用形成习惯,才能逐渐体会打拳的乐趣。
三、    方法灵活。太极拳架子,有高、平、低三种,可按练习者的条件去完成,能高则高,能平则平,能低则低,不可勉强、不宜强求;方法上要灵活,在行拳走架中要打活,呼吸以自然为主。“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虚实任君改”,可任意运行方位。
四、    用意不用力。由周身和四肢末梢起,意气内敛,回向腰脊内部,缓慢均匀,节节贯穿,连绵不断,意动形随,静回到腰脊内部;做到松腰、屈膝、松沉。在各种招式中,用意最难,就是拳势呼吸,不懂拳的蓄与发,就谈不上呼吸运用。《道德经》:“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徙,柔弱者生之徙。” 太极拳诀云:“全身放松,其经络不闭自通,久久习练,自得内功”,其内劲是从松柔转化而来,没有松柔,就没有太极拳。
五、    缓慢操作。拳式套路不必练太多,但不要根据比赛节奏追求速度,“慢”是练意的条件,太快不利意念介入,形体动作一定要缓慢进行,大部分都和呼吸同步,只有呼吸和形体缓慢才有效果,自然成为腹式呼吸,这是练好太极的要点之一。
六、    不断悟。练拳过程中,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找出形体动作的对与错、好与差;进一步提高功力,提高质量;逐渐悟出太极拳的精髓和奥妙。太极不以只讲形、不讲质,当形质并重,姿势动作才能规范到位,收太极拳应有之功效,否则动作姿势成了无源无本的花架子,长此下去,还会走样。如果有一天能够悟到“以腰为主,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生”,恐怕可以算是入了太极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功体悟之从“宫廷太极”想到的
庞明: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一
初学者如何从四方面练太极
太极拳“你问我答”公益活动解答汇编
太极 讲究身体动静结合
(20)[转载]太极道的修炼《松、静、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