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聚焦:低调!大布袋子装国家级大奖证书!这个人,是谁?

文|追梦人

今天的文章,我想让大家先来看一下,认识下面图片中的这个人吗?

猛地一看,再普通不过了:运动休闲鞋,衣着普通,戴着眼镜,手插兜。

关键,还提着一个大布袋子。

活脱脱一个普通人啊!

他,可不普通!

他就是11月3日,刚刚从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

他手里提着的那个大布袋子,是普通的大布袋子。

但是,里面装的东西不普通!

里面,装着赵东元院士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

原来,赵东元院士11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领完了奖,就用这个大布袋子装着证书返回了上海复旦大学。

11月4日一早,就上课去了。

人靠衣装,马靠鞍。

是不是提着LV的包包,里面装满奢侈品,就会让人仰视?

是不是穿着大牌衣服,满身珠光宝气,就会让人追捧?

但是,我想,再贵、再限量的LV包包,也没有赵东元院士手里提的这个大布袋子值钱!

含金量,完全不一样!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甚至,由于评选极为严苛,在历史上该奖项曾多次出现空缺。

赵东元院士,获得今天的这个大奖,起家费用3万元,花了23年!

1998年,当时只有35岁的赵东元从美国学成归来。

刚刚来到复旦大学的他,因为那时候国内整体科研条件比较艰苦,只有3万元的科研经费。

人马,5个,全部是本科生。

而他研究的课题,却是功能介孔材料创制和合成。

干啥的?

用赵东元的话说,就是“相当于拿个凿子,在你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造孔’”。

说实话,我看不懂,太高大上了,但,超级实用!

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介孔材料作为催化剂使用,可以大大提高重油转化效率,在全国推广后每年可为中石化增产约150万吨高质量成品油;

将介孔碳和介孔高分子材料吨级生产,运用于超级电容器,在北京奥运会的LED路灯和上海世博会的电动汽车上都得到了示范性应用;

介孔材料还能在生物检测、环境处理、电子材料等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厉害吧?

厉害!

但是,最初的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的感受就是“在一个黑箱子里乱撞。”

他的团队花了5年时间,才稍稍摸到了头绪。

现在再看,前4年多的时间里,几乎都在“走弯路”!

可是,这一摸到头绪,就不得了。

2005年,赵东元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文章,在以往“有机-无机自组装”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的新方法!

这被国际学术界评价为“先驱”“里程碑”“突破”!

他,更着魔了。

带儿子去玩乐高,看到各种大型组装构件,他就想,在微观世界能不能也用各种功能基元搭建形成孔洞?

然后,他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介孔材料合成方法学中的模块化组装。

他去医院探望一名韧带断裂的病人,当看到医生需要用一个高分子韧带将断裂处连接起来,再让韧带重新生长的时候,他又在想,能不能定向把两个孔给嫁接起来?

这项研究,目前也已取得初步成果。

国外的学生,着急投一篇论文,联系他。

当时,国内是凌晨一两点了。

但他,立即回复。

因为,他没休息!

他还坚持为本科生上《普通化学》17年!

一周两次课,几乎从未缺席。

哪怕前一天还在外地开会,他也一定会连夜飞回来上课。

终于,23年的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大奖。

可是,拿了国家级大奖的他,没有炫耀,没有张扬,没有忘乎所以。

一如当初,继续给学生上课。

大奖证书,就装在一个大布袋子里!

我们,该把目光给谁?

是给稍微有点事情,就拼命炒作的“巨星”们,还是给有了钱就目空一切的“首富”们?

我想,我们是时候把目光从这些人身上移开了!

向低调的赵东元院士,致敬!

向所有支撑大国崛起的科研人员,致敬!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洗霸-固态电池的宁德时代,十年100倍
上海科技奖揭晓!“布袋院士”赵东元获科技功臣奖,张文宏团队摘得特等奖
复旦人物赵东元院士:看到物体就想打孔
能不能低调点,至少也换一个好点的袋子吧。
这所屹立中国高等教育顶峰的名校,被很多人认为是“院士的摇篮”
diy简易拼布束口袋手工制作教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