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居高声自远——记我的外高祖书法家张伯英

居高声自远

  ——记我的外高祖书法家张伯英

  南师大附中 郑茗心

  姑姑从老年大学书法班“下课”,带回来一张书法“拓片”,两条幅上写着“高人洗梧树”“君子爱莲花”,落款是“张伯英”。姑姑在临帖学“祖”。

  张伯英是我曾祖母张慈慧的父亲,我的外高祖。爸爸的藏书中,不少与这位先祖有关。《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张伯英卷》载文盛誉他是“20世纪书法一代宗师”“彭城书派的滥觞”。

  翻开徐州史志可知,从先祖伯英公的八世祖开始,就满门精英,一脉袭承。或因武举,累官至清总兵、副将;或以倡建徐州州学宫文华传世。门鼎族望,给了先祖伯英公良好的家教莨苑和成才环境。16岁即入云龙书院,为清丙戌探花、云龙书院掌门冯煦门下最年少的后起之秀。1902年与其叔张云生赴金陵应试,叔侄同科中举,传为佳话。其后,先后在徐州、南京开馆授徒。1924年升任北洋临时政府副秘书长。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伯英公引退,在荣宝斋以字谋生。1949年在贫病中逝于北京神武门烟袋斜街北官坊口家中。 

  先祖伯英公祖父、父皆善书。公幼承庭训,10岁时初效嘉庆朝著名书家郭尚先笔势,又临颜真卿、二王及宋元群帖,会于心中,融于笔底。18岁随祖父赴金陵,受包世臣《艺舟双楫》影响,开始研习魏碑《龙门二十品》《张玄墓志》,以帖笔写碑,纳碑入帖。故其字根柢魏碑,参以苏、黄,而自成一家。弱冠时书法已引书界惊异,称“书体独创”“前所未有”。后远寻师学,孜孜磨砺,终成近代书法、金石大家。中央美院副院长刘勃舒称赞伯英公“其书用笔方圆兼备,古拙自然,有夺人之效应。深厚功力出之于传统,行之于独创。遂以彭城书体名于当世,为彭城书派接武前贤之盟主”。

  清末民初,伯英公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民国书法四大家。萧一山所著《清代通史》书名就是由孙中山、蔡元培和伯英公题署的。当年平津京(南京)沪一带市招匾额多为公书,琉璃厂三大书社之一的“富晋书社”的匾额、北京前门大栅栏“亿兆棉织百货店”、琉璃厂西大街“观复斋”、东大街“墨缘阁”牌匾,皆为公书,至今高悬门前。天津巨商常子萱曾将先生所书“永宝斋”带到台湾至今仍存。现存于陶然亭公园慈悲庵中的《都门纪胜碑》也是先祖伯英公撰写,全碑210字,每字有茶碗口大小,字体飘逸雄厚、布局错落有致,令人目不暇给。

  作为书坛巨擘,伯英公热心奖掖后学,当代大书法家启功、书法理论家冯亦吾等都曾亲受先生聆教。启功晚年忆起伯英公曾深情写道:“先生仙逝已50余年,追忆教言,尤有理解未足处,其愚钝可惭,而求教未足,仰叩未尽为可深惜也。”先祖伯英公殁后,齐白石有悼诗曰“写作妙如神,前生有夙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都体现出一代书苑大家对伯英公的毕生景仰。

  我的先祖张伯英离世近70年了。他开创的彭城书体和彭城书派,后继有人。孙鸿啸、沙石生、郑斯立、孙茂才等一大批书家,追摹伯英公,成为彭城书派知名传人,彭城书体已成为书坛一朵奇葩为书苑增辉。

  姑姑说,她曾梦见先祖伯英公亲临课堂讲习彭城书派技法。梦自难真,只愿先祖伯英公开创的书体艺术能源远流长,馨襄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城书体’' 张伯英楹联作品
他的书法自成“彭城书体”,更是张大千、启功的授业恩师
【民国书法巨擘】彭城书派创始人张伯英先生
【】张伯英书法欣赏
散如新年作文之三:《彭城一老——读张伯英札》
张伯英 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