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初中 | 牧童


学习内容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词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铺在地上的绿毯一样,一望无垠。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的笛声,是那样悠扬悦耳。小牧童放牧归来,吃饱了晚饭,在那个黄昏之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开心地躺在草地上,悠闲地观看天空中的明月。


词语注释


1、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2、铺:铺开。

3、横野:辽阔的原野。

4、弄:逗弄,玩弄。

5、饱饭:吃饱了饭。

6、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7、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专家解读


《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写放眼远望的视觉感受,一个“铺”字,生动地表现出绿草如茵的丰茂情态以及草原给人带来的那种平缓广阔的感觉,为牧童的出场铺垫出一个辽阔广大的场景。“笛弄晚风三四声”写笛声入耳的听觉感受,


“弄”字营造出无限的情趣,把晚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得活灵活现,充分表现出晚归的牧童劳作一天后,轻松闲适的心境。达到了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的效果,创设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又用“六七里”和“三四声”这些不确指的数字,突出原野的辽阔和乡村傍晚的宁静。“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两句描写了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则食,困则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是语言质朴清新,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安适与恬静。诗中的草原、笛声、月夜、牧童,既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又如一首赞美劳动的欢快小曲,给人的心灵世界带来安然恬静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知识拓展


《牧童》这首诗的作者吕岩,又名吕洞宾,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他自称“回道人”,世人称其吕祖或纯阳祖师。吕洞宾是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据传吕洞宾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不过他最精通的当属做梦,因为他曾一梦成仙:吕洞宾梦见自己的一生荣辱,功名利禄转眼成空,醒来时,汉钟离的一碗黄粱饭还没有煮熟。于是,吕洞宾从此悟道,追随汉钟离到终南山进行修炼。修行后的吕洞宾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吕洞宾是个最有人情味的神仙。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只有干净如孩童般的心灵,才能毫无欲念地感受自然的美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古至今,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牧歌式美好生活的蓝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情享受这淳朴、安闲、洒脱的田园生活,连神仙吕洞宾都心向往之。愿我们把“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美好永留心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 |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这首名作却是鲜为人知
吕洞宾的六首诗词,来自于生活,不但意境优美,还富有哲理
背一首 | 牧童
【诗词专栏】牧童
古诗词日历 | 吕岩《牧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