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夜12点,一个妈妈实施了“报复性惩罚”,发帖求助:我是混蛋吗?
userphoto

2020.05.27

关注

作者:卤蛋妈

来源:女儿派(ID:nverpai)
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而秘诀是真爱,让爱产生教育的智慧。
 
深夜,一个妈妈发帖求助:我是混蛋吗?
事情是这样的。
因为儿子熬夜玩游戏早上赖床不起,妈妈一怒之下,删除孩子玩了一年的游戏,并取消了下个月玩电脑的权利。
这款游戏叫“我的世界”,根据妈妈的叙述:
“我儿子在“我的世界”里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城堡,他非常自豪地向我展示过。”

删除游戏,无异于儿子的“世界”瞬间垮塌:
“他现在整天都在哭,而且拒绝吃任何东西了。”
这位妈妈本想寻求谅解和宽慰,结果评论里却翻了车:
你知道在“我的世界”建一座城堡有多难吗?这可能是孩子的命根子;

看哭了,没有比这更混蛋的父母了;

这是赤裸裸的报复性惩罚,默默心疼孩子。

不想论过错,只是觉得悲哀,有千千万万个小孩,曾经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

又有多少父母,狠狠伤害了孩子,却完全不自知。

 01 

当父母变成敌人

还能指望孩子爱你吗?

想培养一个王子,却残忍毁掉他的城堡。

妈妈给的理由也很简单:谁让你不听话!

樊登老师说:

“有些惩罚,不是教育,只是报复。报复什么呢,就是:你把我气成这样,我要报复一下。”

小龙女卓林曾多次公开表示对妈妈的抗议:

做错事,要举着《辞海》罚站两个小时,稍有放松,妈妈就用皮带抽大腿和屁股。


有一回晚上11点不睡觉,妈妈吴绮莉一怒之下,罚她整夜不准睡觉。
还要拿厚厚一沓纸,一直不停写“我不睡,我不睡”,只要停下来就被打。
成年后,小龙女多次报警,声称受到了母亲的言语恐吓和暴力虐待。
吴绮莉曾说,如果女儿不乖,“就去和她拼了”。
报复性惩罚,是一种变态的施压:
想玩手机吗?好,那就一直玩到死,今天不准吃饭。

不写作业是吧?那就把你作业本撕掉!

爱睡懒觉?那就关小黑屋,一直睡到天昏地暗。

报复性惩罚,父母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家的港湾沦为战场,拼个你死我活。

某知名育儿博主曾在网上大肆宣扬自己的育儿之道:
因为孩子没写完作业,她将年仅6岁的女儿独自留在家里,自己和其他家人外出度假。
女儿哭着抱大腿恳求,这位妈妈依旧不为所动,冷静地教女儿如何烧水烧粉丝。
阿姨和邻居十分担心,提出想过去帮忙,她直接无情拒绝。
“这次给小米的教训,算是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在洋洋自得之时,却被网友啪啪打脸:让未满8周岁的孩子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已是违法行为。
目的也确实达到了,大孩子对妈妈的评价也很冷酷——真狠。
父母在行动上报复孩子,孩子回馈以心理上的报复:
此刻,你不是我的父母,你是残忍的敌人。

《少年说》的节目中,有一个小男孩控诉爸爸半夜偷偷给自己剃了光头。

爸爸云淡风轻地解释:考试没考好,想惩罚你一下。
鲁迅说:

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报复性惩罚,将孩子的尊严肆意践踏,撕碎了一个个孩子纯真的心、无邪的梦,甚至整个人生。

报复性惩罚已经不能称之为教育,它只是垃圾父母的一种疯狂泄愤。
 02 
报复性惩罚:

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谁让你不听话”,报复性惩罚的借口永远只有一个。
潜伏在这种高压下的听话,不断滋生着恨和怯,往往导致一场悲剧。
2019年,南京一个9岁男孩,因为撞碎学校玻璃担心父母惩罚,选择跳楼自杀。
遗书上用稚嫩的笔迹写着:我知道要惩罚,所以跳楼了。
不去死,就可能被打死。
9岁,连惩罚两个字都要用拼音代替的年纪,却因为父母的报复性惩罚教育,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同样是去年,永宁6岁女孩玩耍时摔倒昏迷,12岁的亲戚因为担心受罚,用木板敲打女孩头部将其活活打死。
案发后,男孩父亲称: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力赔偿,以后好好管教孩子。
我们无从想象,究竟是怎样的“管教”,让孩子觉得比杀人还严重?
电影“狗十三”有这样一段台词: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报复性惩罚,让恐惧的种子深深根植在孩子心中,极端的恐惧能摧毁一切。
最近频发的大学生虐猫虐狗事件触目惊心。
就在前不久,山东一名大四学生范源庆因为虐猫事件向网友道歉。
剥皮、掏肠、火烧、电击......两个月致80只流浪猫死亡,并且拍摄视频博眼球,手段惨无人道。
尹建莉老师说:
“儿童天性都是温柔善良的,如果说一个孩子表现出冷酷和残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体会了大多的冷酷无情。

追究一些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童年时代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极端残忍者,都有一个精神或肉体严重受虐的童年。”

这种童年的痛苦积压于心,不断放大,最后选择通过虐待弱小可怜的动物,来报复童年时候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说:
“即便孩子天生就具备同理心的萌芽,但是只有在亲身体验过同理心的行动之后,孩子的同理能力才能顺利发展。”

当你报复性毁了孩子最珍爱的东西:玩具、尊严、自由……

孩子也会在这种极端恐惧的心理下,埋怨、漠视、仇恨,轻易去毁掉别人最珍爱的东西,甚至是生命。
你的玩具不值得一提。

哦,那别人的生命也不值得一提。


 03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该打还得打,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

很多父母奉之神论。
却忽视了同场嘉宾窦文涛的故事:
父亲对他的惩罚,雷声大雨点小,打是真打,但有度,更多的是温柔。

教育学专家傅维利说:

“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而秘诀是真爱,让爱产生教育的智慧。”

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

惩罚教育的底色永远都是爱。
惩罚可以有,蜻蜓点水,威慑即可,报复性惩罚却是:刀光剑影、鱼死网破。
前不久,山东邹平,一母亲因嫌6岁女儿吃饭慢,用铁管将其殴打致死,近期判决下来:一审被判15年。
报复性惩罚,失控成杀人。
在这场对立之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04 
绝望的种子,会生根发芽
樊登老师曾分析:
这种过于严厉的惩罚将会带来的4R结果:

愤恨(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退缩(Retreat)。

毁掉孩子游戏的妈妈,以为孩子“只是闹闹小情绪,过两天就会好”,但这种伤害,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妈妈眼中毫无价值的破烂玩意儿,在孩子眼中,是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设计的“我的世界”。
你拿着孩子引以为豪的珍宝,反过来威胁他,最后报复性毁掉它。
从今以后,孩子再有任何喜欢的东西,绝对藏得严严实实,再也不会让你知道。
因为,他害怕再次被你报复性毁掉。
另一个回帖的网友心酸说起自己的经历:
每次父母毁掉自己的玩具,他都会偷偷毁掉父母的一件东西。

“就是要让他们也尝尝那种失去的滋味。”

还有网友跟帖:
“成年后恐婚恐育,我害怕成为我父母那样的人。”

一辈子的阴影,不是一句“哄哄就好了”就能解决的。

他们可能会忘记你如何宠他爱他,却会一辈子记得你高高扬起来的那双手:
“谁让你不听话!!!”

作者:卤蛋妈

作者:卤蛋妈,作者: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报复性惩罚,毁娃不倦
儿童的道德观、是非观是如何形成的?没有教得太早,只怕教得太晚!
3岁小孩偷酸奶,被奶奶送警局:别鼓掌了,这是最「恶毒」的教育
对孩子严厉一点好?大多数父母,都混淆了严厉和“恶”的概念
管教孩子有方法,但这几种会把孩子越管越坏,家长们慎用
面对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