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北方民族(11)契丹(上):取镔铁之坚 创建大辽 逐鹿中原

西周、春秋起,居住中原的人们把四周侵扰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西周“烽火戏诸侯”而亡国(公元前771年)的周幽王就是被西戎兵打败的。

最早有记载北狄战事的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北伐山戎救燕之战(公元前664年)。在追击中,齐军一度在迷谷处迷路,幸赖管仲足智多谋,找了几匹孤竹国老马(老马识途),将全军带出迷谷。

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 契丹的起源

  契丹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对于它的名称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最通行的应该是《金史·太祖纪》中所述:“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

契丹的族源一般认为,它是鲜卑宇文部的一支。343年,其被前燕击败后,残部分化为契丹与奚,各自独立发展。其中契丹壮大后,又融合了回鹘、奚、靺鞨、室韦等族。

壁画上的契丹人

契丹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其一为古八部时期(公元4世纪中叶至7世纪初):发源于潢水(今内蒙赤峰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的契丹族,最初只有白马、青牛两个氏族小部落,随着部众的繁衍生息,逐渐发展为八个部落,即古八部(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连、匹絜、黎、吐六于)。

他们“有地数百里”,“逐水草而迁徙”。大致分布区域:东至今辽河流域,南至今辽宁朝阳一带,西抵今内蒙赤峰西南,北至今西拉木伦河。

北魏时期,契丹八部向其进贡名马、毛皮等,与其互市。这时的古八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各部落多次受到邻近的北齐、高句丽、突厥等族的攻击,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

其二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公元7世纪初至8世纪上半叶): 唐初,契丹形成以大贺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其首领由八部的酋长共同商议、选举产生,每三年一届(久而久之,联盟的实际权力就被大贺氏所把持)。此时,契丹臣属于突厥汗国,但也派使者向唐高祖进贡名马、丰貂。

628年,突厥势衰,契丹首领大贺摩会率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唐太宗赐其旗鼓,后来成为契丹可汗权位的象征。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在其地设府置州,以其酋长充任刺史。到大贺窟哥为首领时,窟哥被任命为持节十州军事和松漠都督府(今赤峰、通辽一带)都督,并被唐朝赐李姓。

武则天执政时,契丹首领李尽忠与其妻弟反唐,杀死营州都督赵文翙,尽忠自立为无上可汗,这是契丹人首次称汗。

唐玄宗时期,契丹再次恢复对唐朝的臣属关系。为了安抚契丹,稳定边疆,唐朝曾经将三位宗室女子嫁给契丹首领。可见唐朝对发展壮大的契丹的重视程度。

其三为遥辇氏时期(从8世纪上半叶至10世纪初)。此时,契丹的大贺氏家族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遥辇氏。

735年,遥辇氏的首领洼可汗屈烈,在大贺氏首领邵固被杀后继承了王位。在遥辇氏第二任阻午可汗时期(即李怀秀),契丹开始逐渐兴盛。

其畜牧业发达,并开始从事农耕,而且能冶铁、纺织,逐渐向定居生活过渡。

遥辇氏家族统治契丹共170年左右,历9代。

契丹人发辫

二 契丹的建国

耶律阿保机生于872年,成年后任遥辇氏痕德廑可汗的挞马狘沙里(扈卫官),伯父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职位,随后击溃本部落豪强成为迭剌部的酋长。

901年,契丹八部中实力最强的迭剌部酋长耶律阿保机成为部落联盟中的军事首领,称为“夷离堇”,专事征伐。自此,契丹开始大肆征服邻邦,“连破室韦、于厥及奚帅辖剌哥,俘获甚众”。

903年,耶律阿保机兴兵40万北攻女真,南取河东、怀远军,掠地蓟北(今河北北部),被升为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语为“郎君”)。

耶律阿保机雕像

906年12月,遥辇氏痕德廑可汗病亡,耶律阿保机把旗鼓收归自己所有,于907年即可汗位。从此,可汗的选立就转入迭剌部耶律氏家族。

911年,为争夺汗位发生了“诸弟之乱”。阿保机弟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得知后报告给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兄弟相残,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913年,阿保机领兵平叛了诸弟的第三次谋乱,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巩固了最高统治权。

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即辽太祖,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赤峰巴林左旗)。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萧氏,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

其建国初期,适逢中原五代十国割据混战之时,阿保机乘机发兵南下掳掠了大量的汉人。他在辽境内推行了“头下军州制”,将所虏人口以原居地的名称安置,定名为头下州县,强迫他们进行生产劳动。人口多的就置州,其次置军,再次置县,再往下又置城、堡。

这些头下州县往往成为皇帝或诸王、公主等契丹贵族的私有土地和人口,成为他们榨取财富的主要来源。

此外,辽在政治上实行“南北面官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主要治理宫帐、本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则掌管汉人的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实际上就等同于以前的“胡汉分治”制度。

三 契丹的兴盛

契丹借助中原混战之际,积极南下参与中原战事,不断掠夺领土和人口,随着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其疆域最盛时,东濒太平洋,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与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为邻;北至外兴安岭与贝加尔湖一带,南逾鸭绿江、长城和大戈壁,同高丽、北宋和西夏接壤。周边邻近的各政权都曾向其臣服或纳岁币。

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灭渤海国,在回师途中病世。其妻述律皇后(述律平)宣布摄政,以皇次子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并且屠杀了数百政敌,才稳定了政权。

927年,耶律德光在述律皇后的支持下即位,即辽太宗。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整个契丹部落。

936年,后唐石敬瑭以称子、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辽太宗出兵助其反叛。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

938年,辽太宗下诏,以皇都为上京(即建国时的都城临潢府),升幽州为南京。以幽云十六州为南下的基地。

942年,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

至946年11月,契丹第三次南下,攻入汴梁,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灭亡。次年元月一日,辽太宗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改国号“大辽”。辽代共历九帝,雄霸北方,影响深远。

虽然辽太宗有意长久经营中原,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以及不让中原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人民的不断反抗。眼见中原的局势难以维持,辽太宗被迫引军北返,当年5月病逝于栾城(今河北石家庄),终年四十六岁。其兄东丹王耶律倍长子耶律阮(耶律兀欲)继皇帝位,是为辽世宗。

然而,在上京的皇太后述律平却想让其第三子耶律洪古(耶律李胡)继皇位。于是,双方在辽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最后辽世宗打赢了这场战争(辽国共建有五座京城: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最后,在大臣、贵族们的劝解下,述律太后才认同了辽世宗的帝位(看来,辽国也有“垂帘听政”一说,后来与北宋杨家将作战的萧太后更是大名鼎鼎,佩服佩服)。

辽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占领中原的期望,多次领兵南下侵扰中原。但其后期好酒色,爱打猎,任用奸佞,大兴封赏杀降,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

951年,辽世宗协助北汉攻打后周,行军至归化(今内蒙呼和浩特)的祥古山时,其间又喝酒、打骂下属、进山打猎,引发耶律察割等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并自行称帝。随后,辽太宗长子耶律璟率兵杀死耶律察割,被立为帝,即辽穆宗。

辽穆宗虽远离女色,但也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其执政前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南奔中原。

由于政局动荡,迫使辽穆宗停止南伐中原,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遂渐强盛的后周。

959年,后周发动北伐,节节胜利,周世宗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但途中因病而南返,莫州、瀛州归后周领有,辽军加强防御,不敢南下。

960年一月,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

969年,辽穆宗终因喜好杀戮,酗酒、打猎,不理朝政,“竟月不视朝”而被侍从所弑。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

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使辽朝出现清朗月明。他对辽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对外政策采取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

辽景宗前期,辽朝与北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979年亲征北汉,辽朝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但被宋军击溃,北汉主刘继元降宋。

辽朝改变战略,固守两朝边境幽、蓟俩州。宋太宗乘胜进攻幽州,辽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成功击败宋军,宋太宗仅以身免。

982年,体弱多病的辽景宗病逝,其子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尊母萧绰为皇太后并摄政,她就是小说、评书中著名的萧燕燕(小名燕燕)。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1岁,诸王宗室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

萧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与政事,委派耶律休哥统领南面军事,撤换宗室大臣,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逐渐解除他们的兵权,稳定了朝政。

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在她执政期间锐意改革,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

1009年,萧太后去世,辽圣宗亲政后。辽朝进入鼎盛时期,他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政策法规,反对严刑峻法,杜绝贪污,实行科举选拔人才,整训军事,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使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业家族(杨家将)损失了不少子弟和战将。

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萧太后与辽圣宗曾于1004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今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一举击败辽军。

辽朝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赠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今河南濮阳)之盟,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

之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形成辽、宋、夏三朝鼎立的局势。

(未完待续)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韬晦顾问第44篇:唐宋间契丹辽国的兴起南侵
辽国版图变迁:太祖定邦震北疆,承天南下威中国
一口气看完辽朝218年历史
一口气看完辽国9位皇帝,了解辽朝历史
辽朝的建国和奴隶起义(三)(175)
契丹八部与辽代五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