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辽国版图变迁:太祖定邦震北疆,承天南下威中国

辽国是五代和宋朝时期我国北方一个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版图演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欧亚历史的影响甚至一度超过了宋朝。

辽国是10世纪初由契丹人所建,但契丹民族的历史要早得多。关于契丹民族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契丹国志》里一直引用的是“白马青牛”的美丽传说,指白马仙人与青牛仙女相会于木叶山结合而后生八子即形成了日后的契丹八部。当然,更为普遍的说法是,契丹人起源于东胡系的鲜卑。一说是鲜卑柔然部,一说是鲜卑宇文部,但无论哪种都出自于鲜卑。

早在4世纪时,契丹人就生活在大兴安岭南部地区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一带,即今天的科尔沁沙地和草原地区。契丹人最早见著于史书是南北朝的《魏书·契丹传》。契丹人当时仍处在初始部落阶段,不但生产力落后,而且被描绘得很不堪。554年,契丹八部因骚扰北齐,被齐宣帝高洋大破之,俘杀十多万,差点灭族,之后契丹不得不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

隋朝建立后,契丹又臣服于隋朝。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东突厥称雄漠北草原,契丹又被迫臣服于东突厥,而且全族呈现分散状态。

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武功赫赫,消灭了东突厥。此时的契丹已经进入部落联盟阶段,形成了以何大何部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部落联盟长三年一选,只能从大贺氏中选出。647年,契丹与周边血缘风俗相近的奚、霫等族归顺唐朝。然后,唐朝在契丹置松漠都督府,由大贺氏部落联盟长出任松漠都督府都督,并以宗室女嫁之,赐国姓李。

一开始,契丹与唐朝的关系还不错。可是后来出事了,武周代唐之后,幽州刺史暴虐无道,对契丹人横征暴敛。于是,696年,在松漠都督府都督、大贺氏首领李尽忠与妻兄孙万荣带领下,不堪忍受的契丹人起义,侵掠河北,并以唐朝捍卫者自居,打出了“武则天应还政于庐陵王李显”的旗号。

武则天闻之大怒,派大军征讨契丹,并给李尽忠、孙万荣分别改名“李尽灭”“孙万斩”以示蔑视。结果,武氏子孙在战场上丢盔弃甲,一败涂地,最终还是依靠唐朝旧将才平定了契丹叛乱。所以说,武则天后来还政于唐,契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起义的过程中,契丹的首领称呼正式由部落联盟长改为“可汗”。与武周闹掰之后,契丹与奚、霫等族归附了后突厥。

唐玄宗继位前期国力强盛,大力经营东北,契丹又重新与唐和好,归附唐朝。可是好景不长,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安禄山经常攻伐契丹,杀良冒功,挑唆契丹与唐王朝的关系。从此,契丹与唐王朝的关系日渐疏远,先后倒向了后突厥、回鹘。不过,仍有一些契丹人迁入内陆,与唐王朝保持友好关系,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第一名将”李光弼就是出自于契丹贵族。

730年,契丹大贺氏联盟内乱,掌握军事大权的“夷离堇”废除了大贺氏,立遥辇氏为可汗。从此,三年一选的可汗之位就从大贺氏转到了遥辇氏。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他们家八代担任“夷离堇”。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鞭长莫及,契丹趁势崛起。901年,迭剌部贵族耶律阿保机在继承了其伯父耶律释鲁的“于越”职位后,又担任“夷离堇”。之后,耶律阿保机东征西讨,征服了契丹周边地区,使迭剌部势力日益壮大。

907年,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成为契丹部落联盟的首领,即可汗位。从此,契丹可汗的选举从遥辇氏转为耶律氏。

成为契丹可汗之后,耶律阿保机任用河北之地的韩延徽、韩知古等汉人谋士,大量吸收汉人流民,筑城郭,事农桑,发展手工业,使迭剌部势力更加壮大。

908-911年,耶律阿保机率领契丹诸部东征西讨,先打败渤海,攻占辽东,后又相继降服室韦、奚等部落,使契丹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还多,逐步成为东北一霸。

911年,耶律阿保机废除可汗改选制,改为世袭制。他的弟弟们不干了,连续爆发了三次叛乱,史称“诸弟之乱”,但均被耶律阿保机平定。915年,耶律阿保机连续当了9年可汗,契丹其他七部也不干了,逼迫耶律阿保机让出可汗位和象征最高权力的旗鼓。耶律阿保机以退为进,随后邀请契丹七部的贵族赴契丹式“鸿门宴”,把他们统统干掉,史称“盐池之变”。

916年,统一了契丹八部的耶律阿保机正式登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意为“镔铁”,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耶律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倾心汉文化,又名耶律亿。因崇拜汉高祖刘邦以及萧何辅佐刘邦之故事,汉名刘亿,改述律氏为萧氏。

辽是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第一个在草原正式称帝建国的国家。此后,契丹的国号反复改,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改回“契丹”,1066年又改回“辽”。为了叙述方便,所以本文统一使用“辽”。

辽太祖立国之后,继续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扩大辽国的版图。917年,在辽国汉人降将和南方割据政权的挑唆之下,辽太祖不顾述律后的劝阻,执意南下中原,结果被晋王李存勖大败而归。

919年,南下受阻之后,辽国开始西进运动,驱赶占据漠北草原的黠戛斯人,版图不断扩大。可是,辽太祖又按捺不住南下的冲动,趁后梁和晋王李存勖打的火热的时候,于921年南下,占领胜州、新州等地,不过之后又被晋王李存勖打败,但保留了胜州。

之后,辽太祖继续把重点放在征服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到925年,辽国已经把黠戛斯赶回北方草原放羊去了,还征服了回鹘和东北地区的室韦、靺鞨等部,目标直指渤海国。

926年,辽太祖东征渤海国,灭掉了持续200余年的海东盛国。随后,辽太祖将渤海国改名“东丹国”,作为辽国内藩存在,并派通晓汉学的太子耶律倍留守东丹国。在返回的途中,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不幸病逝,终年55岁。辽太祖一生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为辽国的版图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雏形,居功至伟。

927年,述律后违背辽太祖的意愿,采取折中方案,立次子耶律德光为帝,是为辽太宗。当然,她原本想立最疼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为帝,奈何耶律李胡名声太臭,不得人心。同年,因为辽太祖的去世,一部分靺鞨人在原渤海国故地南部建立了定安国,抵抗大辽。

辽太宗继位后,实际上由述律后专权。辽太宗为了摆脱母亲的专权,一直想南下做中原之主,可是当时的后唐是明宗在位,实力仍然强大。

然而几年之后机会来了,后唐发生内讧,李从珂继位后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矛盾不断,又逼反了幽州节度赵德钧。石敬瑭和赵德钧都向辽太宗求助,但是石敬瑭开出的条件更优厚,于是辽太宗决定南下帮石敬瑭。

936年,辽太宗率大军南下帮助石敬瑭打败后唐军,之后石敬瑭攻入洛阳,李从珂自焚而死,后唐灭亡,石敬瑭建立后晋。当然,李从珂临死前拉上930年渡勃海投奔后唐的东丹国王耶律倍一起自焚,耶律倍不肯,被刺杀而亡。

后晋建立后,石敬瑭履行诺言,不但称辽太宗为父,向辽国称臣,每年纳贡30万,而且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可是幽云十六州名义上属于后晋,实际并不在石敬瑭手里。938年,辽国出兵占领了幽云十六州,并俘虏了幽州节度赵德钧、赵延寿父子。

对于辽国来说,最得意之笔就是获得了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的获取,不但使辽国获得了可以耕作的土地和大量人口,经济上有了更稳定的保障,而且控制了战略要地,版图扩大到长城以内,使中原王朝天险尽失,门户洞开,拉开了中原王朝300年噩梦的序幕。取得幽云十六州后,辽国采取“因俗而治”方法,实行“一国两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

辽与后晋一开始关系挺好,“儿皇帝”石敬瑭也很孝顺。可是,石敬瑭死后就出事了。继位的石重贵不甘心做“孙皇帝”,屡次违逆辽主之意,还断绝了岁贡,加上辽国汉人降将赵延寿一直在挑唆:打他打他打他!因此,辽晋关系迅速恶化,以致双方发生战争。从943年起,辽国三次伐晋,双方互有胜负,945年石重贵发动北伐甚至攻占了辽国胜州。

本来辽太宗想一举灭掉后晋,但石重贵后来认怂了,所以辽太宗入主中原的想法被述律太后所阻。不过,辽太宗太想通过入主中原摆脱母亲的束缚,而且后晋大将、石重贵的姑父杜重威也想做“石敬瑭第二”,暗通辽国。于是,辽太宗下定决心,于946年再次南下,杜重威不战而降,辽军攻陷东京,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

后晋灭亡后,辽太宗出尔反尔,没有立杜重威为“儿皇帝”,于947年2月在东京自己加冕,改国号为辽。但是辽太宗并没有统一后晋,也没有摧毁后晋各地的军事力量,加上举措适当,纵容契丹兵“打草谷”,引发中原人民的反抗。3月,辽太宗死于北返的途中。947年6月,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南下攻陷洛阳和东京,建立后汉。

辽太宗死后,在耶律屋质的调解之下,述律后放弃让耶律李胡继位的想法,由耶律倍长子耶律阮继承皇位,是为辽世宗。辽太祖之弟耶律安端因支持耶律阮有功,被委以东丹国主,封明王。可是,949年,耶律安端因参与附马萧翰的叛乱被儿子耶律察割告发。952年,辽穆宗继位后,耶律安端去世,东丹国除,并入辽国,变为直接管辖。

后汉建立后,辽国与后汉相安无事。但是后汉被后周取代之后就出事了,周世宗柴荣上台之后大力开疆拓土。959年,在扫平了南方的后患之后,周世宗柴荣北伐辽国,连克瀛州、莫州、易州等地。当时的辽国南京留守是萧思温,窝囊废一个,老打败仗,已有放弃南京北逃的想法。没想到周世宗突然病逝,南京得以保全。

960年,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稳定后方,与辽国保持了友好关系。然而,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之后就出事了。北汉是辽的附属国,辽景宗出动2万人马救援北汉,因将相失和被北宋击败,北汉遂亡。之后,宋太宗携灭北汉之余威,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北伐辽国,意在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

可是,宋太宗过于轻视辽国,劳师袭远,指挥失当,被辽国南京留守韩德让困于幽州城下,久攻不克。随后,宋军在高梁河之战中被辽国名将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大败,宋太宗大腿上中了两箭,坐驴车仓惶逃回南方。因此,辽国大挫宋军的锐气,成功地保住了幽云十六州。

韩德让

宋太宗在高梁河之战失败后,耿耿于怀,一直在整训兵马,意图再次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982年,辽景宗去世。986年,宋太宗在得到宋朝边将的情报,辽主新丧,太后宠幸用侍,200多贵族拥兵自重。宋太宗不辨真伪,欺负辽国孤儿寡母,再次发大军,分三路北伐辽国,剑指幽云。殊不知辽国有韩德让、耶律斜轸等名臣的辅佐,迅速稳定了国内的局势。

结果,宋太宗作为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又犯了瞎指挥的毛病,强令东路军曹彬部在粮草不济的情况下出击。辽国太后萧燕燕亲自领兵出战,与辽国名将耶律休哥率辽军主力,在涿州以南的歧沟关大败宋朝东路军曹彬部。之后,辽军骑兵挥师西进,收复了被宋朝西、中路军占领的山西、河北5个州,辽国名将萧挞凛俘虏宋朝名将杨业。至此,宋朝的雍熙北伐又以失败告终,不但没有收回幽云十六州,还丢了北部不少国土,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991年,辽国灭掉渤海人建立的定安国。

宋朝转为防守态势之后,辽国就要开始南下攻宋了。1004年,辽国承天太后萧绰携辽圣宗耶律隆绪南下攻宋,一直打到黄河以北的澶州城。宋朝宰相寇准逼迫宋真宗北上御驾亲征,与辽军对峙。结果,辽军主帅萧挞凛出城挑战,被宋军用床子弩射死,辽军士气大挫。

之后,承天太后萧绰扶灵柩北返,辽宋双方议和,订立“澶渊之盟”。盟约规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以白沟为界,宋每年输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由此,辽宋之间的界限稳定下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战事,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民族融合。

承天太后萧燕燕

承天太后萧绰是辽国乃至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为辽国赢得了最大利益。同时,她重用汉臣韩德让,使辽国完成了汉化进程,为辽圣宗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辽圣宗在位期间,辽国的版图臻于极盛,“东到大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逾胪朐河,南抵白沟,幅员万里”,成为当时与宋朝并立的北方最强盛国家。此时宋朝内陆已经与西域断绝联系,西域接受中原文明的洗礼,主要靠辽国来传播。

与宋朝的关系是和好了,可是东边的高丽又不揣冒昧的冒出来了。从993年开始,高丽就一直向西北扩张,边界已达鸭绿江,占了辽国一些地方。1010年,辽圣宗再次派大军攻打高丽,一度攻陷开城,迫使高丽迁都。可是,陷入高丽军民的游击战之中,被迫撤退。1018年,辽国最后一次攻打高丽又以失败告终,从此不再敢侵犯高丽。

辽圣宗去世后,继位的辽兴宗耶律宗真看宋朝与西夏打的火热,想趁机出兵南下攻宋,但被群臣所阻止。不过,辽兴宗趁机要挟宋朝,把每年的岁币增加了20万。之后,辽兴宗又对藩属国西夏用兵,但是以失败告终,无所获。

辽兴宗之后,辽国国力日渐衰落,一天不如一天了。继位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时间贼长,又昏庸无道,先后发生太叔之乱、大奸臣耶律乙辛专权,连太子耶律浚和皇后萧观音都被陷害至死。

辽天祚帝继位后,整日沉迷于打猎,不理朝政,致使人心涣散,矛盾尖锐,内外交困。1114年,不堪忍受的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趁势崛起,起兵反辽,打败了辽朝的官军。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立国号为“金”。1116年,出道即是巅峰的金国迅速攻占了辽国重镇黄龙府,又大败辽天祚帝前来镇压的辽国大军。同时,渤海人也乘机复国,不久被金国攻占。至此,辽国东北大部尽失,亡国在即。

1120年,一直想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宋朝与辽背盟,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合伙灭辽。辽天祚帝不顾江山社稷西逃夹山,群臣拥立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小朝廷。1122年,金军连克辽国的四个京,只留下一个南京给北宋攻打。但是北宋忙于镇压方腊起义,没功夫出兵。之后,宋军两次出动10万大兵北伐辽国,结果被辽国的名将耶律大石两次打败,最后在金国的帮助下,才取得了幽州地区。

1124年冬,逃往西北的辽天祚帝本来醉心于打猎,但不知何故,顿时心血来潮,感觉愧对祖宗,把大好江山拱手让人,不该出手时就出手,不顾耶律大石的反对,执意率残军与金国交战,结果1125年被金国名将完颜娄室俘虏,至此辽国灭亡,享国210年。

但是契丹的历史并没有结束,被金国俘虏后的耶律大石逃出生天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库老故事】法库石熊山的来历
契丹族消失之谜:150万契丹人间蒸发,一封信件揭开谜团露踪迹
耶律阿保机举全国之兵攻打渤海国,东丹王穿天子冠服
契丹:邻居太有钱,可惜我们读书少
一口气看懂契丹历史!曾经称霸北方的契丹,后来到底去了哪里?
烟消云散:辽朝覆亡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