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若只如初见,史上最精彩的纪录片,连续拍了54年!
2018-04-29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3岁看大,7岁看老。

意思是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能看到这孩子长大后的模样;

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

你能看到他毕生的成就和功业。

深以为然!

虽然现实和生活只有一路相隔,但是却触不可及。

在英国也有句谚语,叫做:

“Give me a child uni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翻译起来很拗口,总体意思也是“7岁看老”

看到这里很多葱友可能会有疑问,

洋葱是不是开始搞玄学了?

不是的,这种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那么如何验证呢?

英国有个导演叫做迈克尔·艾普特,

他就突发奇想:如果从七岁的时候就开始记录一个孩子的成长,

最后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然后一部伟大的纪录片诞生了,

它叫做《人生七年》(英文原名《7 up》)。

《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很特殊。

从儿童的七岁开始,每隔7年拍摄一次,每次拍摄持续七天。

从7up,14up,21up……直到56up,这部剧集已经拍摄了八季,而最新的一季63up,将在2020年播出。

2013年发行的56UP

从1964年到2013年,

《人生七年》记录了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小孩的成长轨迹。

值得一提的是,

这部纪录片没有向人们灌输人生哲理,

也没有申明任何价值观念。

它只是用镜头把社会、把个人,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接下来,需要你自己去体会人生。

青春靓丽的少女三人组

应该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真人秀。

如今54年过去了,纪录片还在延续。

导演还是那个导演,

孩子还是那群孩子,

只是岁月已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岁月的痕迹触目惊心

参加节目的小孩子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他们的身份代表了社会上不同的阶层,

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

有的来自于上流社会。

也有的是来自普通/贫民家庭。

……

来自伦敦东部贫民区的Tony~

来自利物浦中产阶级的Neil

上流社会高富帅三人组:John、Andrew、Charles

伦敦东区平民姐妹花:Jackie、Lynn、Sue

穷二代:Nick

富千金:Suzy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七岁那年,节目组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

问人生,谈理想。

关于人生和理想,大家的初衷也各不一样。

有的人想上牛津剑桥,

有的人想周游世界,

有的人要去非洲帮助难民,

有的人想当宇航员,

当然,也有的人不求上进……

因为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的不同,

孩子们的言谈举止也是大相径庭。

上流社会的孩子7岁已经开始阅读《金融时报》,

他们从出生就已经规划好人生,

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按部就班上牛津或是剑桥,

这些都已经提前安排好。

可以看出,

7岁这个阶段,孩子们之间已经有了阶级隔阂。

梦想也有了高低之分。

上流社会的精英少年们志向高远自然不用说,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也有了人生理念,

而底层社会的孩子还在做着吃饱饭、少被打的梦。

虽然大家的身份背景相差悬殊,

但是每个人都是无忧无虑的,

欢笑经常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其实他们的童年轨迹跟我们有很多相似,

未来对我们而言仿佛是一幅美好的画卷,

我们的梦想可以肆意地涂抹在上面。

孩子们第一次在动物园集会

从7up开始,此后每隔七年,

节目组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

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

导演拍这部片的初衷是通过现实来展现英国的阶级分化,

通过环境的差异验证“七岁看人生”的理论,

最后得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结论。

到了14岁那年再次重聚的时候,

孩子们似乎也在按照导演预设的剧本发展。

穷二代Nick内向羞涩,甚至不想面对镜头

富二代们都按部就班上了贵族学校,

工人阶级姐妹花则顺理成章的去了职业学校。

当然,穷二代们也都有书念。

从采访中可以看出,

处在精英教育下的孩子们眼界开阔,谈吐不凡,

年纪轻轻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

甚至开始隐晦地批评导演,

表示自己不想代表“有钱人家的孩子”。

当导演问Suzy(14个人里面唯一一个富家女)怎么看这部纪录片时,

她直白的说这很荒唐。

时间来到了21up,

在21岁那年,他们的人生轨迹还是按照之前设想的方向发展。

高富帅三人组是最被人们看好的组合,

富足的家庭条件让人们相信,

他们未来有着大好的前程。

从他们的对话里也可以看出,

他们身上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和越来越浓重的精英意识。

John是“高富帅三人组”里最“优秀”的那位,

他的一生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14岁就想好了以后要从事法律。

如愿考上了牛津大学,读的法律专业,

后来去了法院,娶的是前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

而他自己的曾祖父就曾是保加利亚首相。

跟我们印象里那些“地主家的傻儿子”不同,

上层社会的孩子们都很博学多识。

精英阶层领先我们的并不只是家庭条件,

还有思维观念。

21岁的John说:

人们总是以为我们的人生就是顺风顺水,

想去哪所大学读书就去哪所大学读书,

一切看起来都是顺理成章,

但是人们并没有看到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

那些刻苦努力的日子,

这是社会对我们的误解。

上流社会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轻松。

同样是精英阶层子弟的Andrew,

他剑桥大学读的法律,后来当了律师,成为合伙人之一,

人生也是开了个小挂,一直顺风顺水。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说过的一句话: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你没法给孩子任何实质的东西,

但良好的教育会让他们终身受用。

这一点,在其他孩子的身上得到了证明。

纪录片里的一位悲情角色Neil

而那个内向羞涩的穷二代Nick,

是第一个偏离了“剧本”的孩子,

他考上了牛津!

但当导演问起他成功秘诀时,

一向沉默寡言的他突然哑声失笑。

我想Nick他应该已经明白,

考上名校并不代表自己就脱离了阶级的枷锁。

家庭、环境……这些因素将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影响着他。

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是那么一帆风顺,

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们来说,

从21岁起,

失意和无奈便开始充斥了他们的生活。

这个节点似乎也印证了那句话: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轻松。

跟精英们进入名流大学相比,

中产阶级的孩子Neil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去了一所普通的学校。

所谓普通,就是清华北大跟蓝翔技校的差别。

Neil的生活不能说是差劲儿,

用“凄惨”来形容更贴切一些。

他自21岁起心理就出了问题,

辍学、失业、流浪、孤独、抑郁……

Neil一边倔强的对镜头宣称自己很快乐,

一边领着政府救济金四处漂泊,

过着谁都看得出来并不快乐的生活。

7岁时的Neil是片中最可爱的男孩之一,

28时却开始四处流浪,

30不到就开始脱发、驼背。

当年的小正太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过了40岁,他才开始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振作起来,

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过了中年,Neil尝试进入政界,当个小议员……

这时候的他还要领救济金,

人生还是很不成功。

到了56岁,仍然是孤身一人。

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

人生中的五个阶段,五个七年,

在纪录片中加起来一共只有几个小时,

你可能并不觉得有多么遥远,

但是Neil却在生活的深渊里挣扎了足足35年。

28岁这一年是个分水岭,

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已经过去,

大家集体向中年迈进。

虽然从年龄上说大家仍然年轻,

但是已经可以在他们的身上感受到了“衰老”的气息。

富家女Suzy21岁时还是个叛逆少女,

接受采访时叼着根烟,

虽然言语间充满了颓废厌世的感觉,

但仍然难掩脸上的青春气息。

到了28岁时,

Suzy已经拥有着完美的婚姻和家庭,

但脸上已经没有了青春的模样,更多了些生活的历练。

平民三姐妹之一的Jackie,

在28岁这一年却迎来了人生中最悲惨的阶段,

此时她经历了婚变,成了单亲妈妈,

模样沧桑的像是中年人,

28岁的她,看着已经40朝上了!

Suzy还算老的优雅,Jackie则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Jackie的一生可谓用悲惨来形容,

49岁的她曾对着镜头咆哮:

我现在身体不好,政府却不发给我放补助了,摆明了让我出去工作,这不是把我往死路上逼吗?你说我的身体状况怎么去工作,你说?

很多人不理解她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她在采访里的一段话或许给出了答案。

导演问她:

你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吗?

Jackie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我上学时候不应该这么懒,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

我一定努力学习!

伦敦东区平民姐妹花:Jackie、Lynn、Sue

这里我们假设一下,

假如人生能够重来的话,

Jackie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有网友说:她顶多努力三个月,

然后依然该干嘛干嘛。

失败的人都有个共同点,

爱怨天尤人,爱推卸责任,

自己活得不好就赖政府,

点儿背就赖社会,

实在没人赖了就赖自己以前不努力,

该做的事则永远推给明天的自己。

49Jackie有三个孩子,离了两次婚

看到这里你不由得会心生感叹,

或许从一出生开始,

他们身上的基因就已经决定了未来?

答案是否定的!

大家还记得那个考上牛津的穷二代Nick吧?

Nick可谓是鲤鱼跃龙门、屌丝大翻身的典范,

他从牛津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他成功的“经历”也一直被观众们津津乐道,

因为他是这群孩子里唯一跳脱自己阶级桎梏的人。

大家都认为Nick的前途一片光明,

接下来他或许会娶上白富美、当上CEO,走上人生巅峰……

事实真是这样吗?

也未必。

49岁那年Nic面对镜头失落无比,

因为过去7年研究的课题宣告失败,

他面对镜头无奈地说:

大家都说我是成功者,但我做成什么了?

我这辈子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拍这部纪录片。

56岁的Nick~

人生七年越往后看越震撼,

每次他们登场时更加苍老的模样,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网上有段话说:

很多时候,

我们都忘记了自己会变老的事实,

青春就像手纸,看着很多,但不知不觉间就没了。

更让人感慨的是,

直到他们56岁,大家的社会层级仍是那样泾渭分明,

一如他们7岁时的那番模样。

生活,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吗?

并不是。

……

好吧,并不完全是。

或许有三分是天注定,

但是有七分却要靠打拼!

高富帅三人组中的John,

在56up的时候终于吐露自己的心声。

他的人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他的父亲在他9岁那年就去世了,

他们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能让他继续就读贵族学校,支付昂贵的学费,

他的母亲不得不走出家门,努力工作。

其实从那一刻起,

导演在片中为他制定的富二代人设就已崩溃。

但是John并没有向生活屈服,

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赢得了牛津奖学金,

毕业后成了大律师,

让家人过上了最好的生活。

导演本来想拍一个富二代理所当然成功的故事,

没想到却意外收获了一个落魄贵族通过自我奋斗完成人格升华的励志篇章。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她的母亲作为坚强的后盾,

才让John有了人生的逆袭,

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些熟悉?

科技狂人马斯克也是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是他母亲一个人辛苦把兄妹们拉扯大。

从马斯克的采访中我们知道,

这个优雅而又坚强的女人不光给孩子们提供了优秀的教育条件,

更教会了他们怎么做人。

遗憾的是,生活优越的John并不满足自己的人生。

他的人生后半场也和穷二代Nick一样充斥着失落,

他对导演说,自己的好几个高中同学都成了部长,

和他们一比,我实在太失败了!

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有网友说:人越往后活,就越清楚“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适用于这世上的每一个人。

因为人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

你永远也填不满这一个个无底的沟壑。

看起来,这些孩子们越长大,越不快乐。

但是有一个人除外,

来伦敦东区的贫二代Tony。

Tony从小的梦想是当个骑师,

21岁那年同样梦想破灭,

选择去参加出租司机考试。

跟其他孩子不同的是,

Tony很有自知之明,他没有别人那么伟大的梦想,而且很容易满足现状。

骑师梦破灭之后,他就退而求其次,想当个出租车司机。

年轻的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我会成为出租司机,我一定会,

我要把出租司机执照甩在那些曾经低估我的人脸上,

让他们看看我的牛叉!

大部分人看到这里,都会对Tony嗤之以鼻,

这家伙真没出息!

连点有品味的梦想都没有,

竟然想当出租车司机?

实在是烂泥一滩!

35岁时Tony面对镜头又聊嗨了,

他说自己这辈子想干的事情还没有哪件干不成,

想当骑师最后真的和Lester Piggot(著名骑手)同场竞技,

想当演员就参演了斯皮尔伯格的影片。

导演当场说了句很打脸的话:

你最后既没成为骑师,也没当成演员。

老兄只尴尬了一秒就恢复了笑容:

有过(梦想)总比没有强。

脸皮真是够厚的!

不得不说Tony的心理素质很强大,

生活在社会底层,竟然还洋洋自得,

甚至一度让人想起了我国著名人物阿Q。

但Tony是生活的败者吗?

或许并不是。

在56岁的时候,

Tony告诉导演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他有一次开出租车载了巴斯奥尔德林(首批登月的宇航员),

到酒店时服务生向车里要签名,

Tony就转头告诉了奥尔德林,

没想到服务生对Tony说:

不,我要的是你的签名,我在《人生七年》上见过你。

Tony讲到这段经历时高兴地像个拿到一把糖果的孩子!

那份依然纯真的笑容突然让人明白,

知足与乐观或许才是美好生活的真谛。

或许人们一辈子都在嘲笑Tony胸无大志,

但是小人物Tony的人生或许是这些孩子里面最快乐的!

这部片中其他13个孩子都在人生某个阶段显得抑郁,

唯有Tony的脸上永远笑容灿烂。

这个来自于伦敦最底层的孩子,

似乎总是想到什么就能做到什么,

做不成也不因此后悔或沮丧。

尽管只是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

但是Tony的人生却不悲伤。

7岁时,脸朝地摔倒的Tony笑着爬起来继续奔跑,

那份骨子里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或许真的是天生的。

这爱情观也是没谁了

这些孩子里面,

人生经历最坎坷的或许就是Jackie了。

某视频站上有一条关于她的评论写的特别触目惊心。

21岁的时候她嫁了人,28岁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35岁那一年,父亲去世,这一年的她好像一下子比从前老了很多。

我看着她,觉得这个人的人生里不会再有大事发生了。

我确实始终相信人生是以七年为一阶段。

14岁又青春又童真的无忧无虑,

终将被21岁大学失意的灰头土面埋葬,

等到28岁又将为一切发愁但好在还有时间,

而35岁,35岁呀,要么与自己和解,

要么成为28岁时自己最痛恨的那种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后期的采访中,

可以看出Jackie脸上的波澜不惊。

有人说:

经历了这么多事,

或许是真的看透了,也不较劲了,

或者说再较劲再不满也得不到什么了,

梦想什么的,也都戒了。

到了这个年纪,太顽强也太无力。

或许就像剧中人所说:

无论我们自己是怎么样的一本书,精彩或者乏味,读着读着,也就读下去了;

而所谓幸福,就是我们都还在平稳地在这。

没有遭遇到厄运。

或者就像Jackie所说,

如果有机会重来,

一定不会像当年那么懒,

会在年轻的时候好好读书。

环境是先天注定的,

但是知识是谁也拿不走的,

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如果……

如果……

但是人生没有如果,

在56岁这个知天命的年龄,

一切都已经成为定局。

当看到Peter神情落寞地说:

希望某些事儿能重新做一次的时候。

我莫名地有些心塞。

从7岁看到56岁,似乎我们也走过了一段人生。

我们为剧中的人物唏嘘,

也为自己的人生惶恐。

还好,我们还年轻!

努力工作把握每一次机会,

我们还是能够改变人生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七年:若一切只如初见
终于揭晓!英国跟拍56年,决定穷人与富人命运的,不是出身?
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命运吗?一部拍了50年的纪录片给出的答案……
用心经营生活————观《人生7年》有感
人生七年之28up
【纪录片】人生有几个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