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院士展播丨萧龙友:中医界第一位学部委员
userphoto

2022.05.10 辽宁省

关注

萧龙友

萧龙友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30年代就已在中医界闻名遐迩。建国后,萧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学部委员等职务。作为中医学家而担任学部委员,萧先生是历史上之第一人。

萧龙友,名方骏,字龙友,1870年2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雅安县。萧氏五代定居四川,诗书传家。萧龙友自幼熟读经史、诗赋,兼习书法。1890年赴成都,入尊经书院词章科学习。1897年,萧龙友27岁时中丁酉科拔贡,不久即入京担任八旗官学教习之职。1900年他离京去山东,曾任淄川枣阳知县,后又在济南高等学校任职。辛亥革命之后,萧龙友于1914年再次奉调进京,历任财政、农商两部秘书,财政部经济调查局参事等职。到1928年,萧龙友深感于数十年宦海浮沉,无济国事,遂生隐退医林之念,不久即弃官行医,结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此时,萧先生已是年近花甲之人。能在花甲之年拓展新的事业,可见萧先生的意志是何等坚强。正是这一抉择,使他得以以医名流芳于世。

萧龙友(右)与夫人饶淑云

萧龙友先生成为一代名医,既无家传,又无师承,完全靠自学成材。幼年时的萧龙友就对医药很感兴趣。族中有人开了一家中药铺,他有空时常去识药,对每味药的性味、功能等,都一一向店员请教。他还很喜欢阅读家中所藏的中医著作。萧龙友的母亲体弱多病,屡治不愈,这也促使萧龙友自幼就留心于医药,他深受《儒门事亲》一书思想的影响,曾暗下决心一定要治好母亲的病。在尊经书院学习期间,他也抽空阅读中医书籍,每有心得以即作笔记,日久后竟“积稿盈尺”。萧龙友深厚的文学和史学修养为他自学中医创造了颇为有利的条件。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中医是载道之文,只有学好文学,才能学好医学。”这一论点在萧龙友自学中医的成功上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天病论

萧龙友先生医术精湛,擅长内科、妇科,治疗小儿疾病也有良效。萧先生临证讲求四诊合参,而最重问诊。在临证之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倾听患者主诉;在问诊时,他又非常仔细,不仅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证、兼证,局部变化和全身情况,还要了解病人的性性禀赋、习惯嗜好、籍贯所在等,以便分析病情,再结合望、闻、问、切诊,进而作出准确的诊断。

萧龙友先生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一)

萧龙友在处方用药中亦颇有独到之处,显示出名医大家的风范。譬如,他常常用扶正固本的党参和沙参,此乃治本之举。临床上有不少医家主张在治疗的后期用补,因早用补药往往有壅滞、滋腻之弊。而萧先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早期使用沙参或党参,却并无壅滞之害。原因就在于萧先生处方用药配对有道,多配伍以行气化滞之味,补其正虚之本而不碍其邪实之标。如此扶正固本,可同时收驱邪气效。

萧龙友医集

萧先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诊病时,他心诚意正,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对自己的医术,他讲求实事求是,从不自吹自擂。对贫苦的病人,他不收诊费,甚至解囊相助。

萧先生在中医界享有盛名,30年代曾任北平市中医考试委员会委员等职。1934年举行的第一次中医考核主考官就是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有人认为,北京四大名医之称即起源于此。萧先生德高望重,但为人非常谦虚,尊重医界同道。他与孔伯华先生最为志同道合,二老经常推心置腹,交换学术见解。二老都是闻名遐迩的医家,在临床上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但为了治病救人,他们还常在一起合诊。这样的品格风范,很值得后人学习。

北平国医学院开学时师生合影

他还于1930年与孔伯华先生共同创办了北京国医学院。在学院困难时期,萧先生竭尽全力倾囊维持。他还和孔先生在学院开设门诊,以诊费补贴办学经费。该学院开办10余年间,毕业学员数百人,对当时处于逆境中的中医事业起了挽救和促进作用。

1953年,中医学会请萧龙友(中)签名反对美国发动原子弹战争

1954年,萧龙友(前排右5)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川籍代表合影

解放前,萧先生为表达退隐医林的意愿,将他的医寓命名为“息园”,自己则别号“息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中医事业,对老中医关怀备至,使萧先生深受感动,精神振奋,他又将自己的别号改为了“不息翁”。此时萧先生已80高龄,他除了忙于医务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解放初,任北京市人民代表,1950年任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1951年被政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54年起,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中医研究院顾问、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学部委员等职。

1955年8月8日萧龙友先生写给钱今阳先生的信(结尾部分)

1957年,萧龙友为《新中医药》杂志创刊八周年题字

耄耋之年的萧龙友先生,仍然念念不忘发展中医教育事业。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提案建立中医学院,后被政府采纳。1956年,首批成立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4所中医学院。萧先生得知此消息后,激动万分,奋笔写下“中医学院成立感言”一文,发表于1956年6月8日《健康报》。

《中华医学会团结中西医的概括》萧龙友题

在“中医学院成立感言”一文中,萧先生还颇有远见地提出了中医各派别要消除门户之见和中医要走向世界的主张。他在文中指出:“……以往中医传授,门户之见较重,且多故步自封,所以近百年进步较缓。现在中医学院的教学,必须打破门户之见,急起直追,赶上世界先进医学的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发扬中医学,以供世界同用,而成为世界的新医学。”

萧龙友为曲阜孔庙题字

萧先生博学多才,能诗能文,能写能画,尤以书法为擅长。他的女儿萧琼就是自幼随父学习而成为颇负盛名的女书法家。在萧老80寿辰那一天,女婿蒋兆和先生为他画像,女儿萧琼补松,他自己题词,一笔漂亮的小字,令人赞叹不已。

晚年的萧龙友先生和历史上的一代大医李时珍神似

1960年10月20日,一代名医萧龙友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0岁。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卓越的医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龙友一没有家传,二没有老师,怎么就成了北京四大名医之首?192
萧龙友
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北京西城兵马司胡同手机速写
大师不朽 ▏一代儒医萧龙友
【自学中医好榜样系列之宏儒硕学】自学成才的中医大家萧龙友
中医界老英雄,绝冠京城,前辈高手,医书再现江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