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汉语思维真的不如用英语思维逻辑清晰吗? |

我们日常使用汉语的时候可能凭借着一种感觉在说,

而用英语有时候则会用很多连词可以强化思维的过程,

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够有意识地在汉语中也强调这些连词呢?

这是否意味着汉语表达方式需要改革呢?

Pirate Henry的回答(90票)】:

还是Pirate惯用的方法:先定义概念再拆分问题,最后总结哥发言,时间有限的童鞋可以直接看结尾。

1. 什么是逻辑?

逻辑就是因果律,将两件或更多事物间建立因果或非因果的关系就是逻辑。

在人脑中,逻辑就是通过条件反射对事物建立关联。例如:男人180+180+180就不用愁基因的延续问题,这个观点就是一个逻辑。

2. 什么是思考?

思考就是对逻辑的整理。

人脑对建立的条件反射记忆通过其他的记忆和外界的刺激进行调整。

3. 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人脑的一种输入/输出,用于不同个体间相互交流,是一种接口。

4. 语言可以影响逻辑思考吗?

参见: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55277

5. 逻辑思考可以有不同吗?

本质上逻辑思考是没有不同的,都是对事物关联进行调整。但是细节上是有差别的,比如:关注的话题,所处的环境(如:硝烟弥漫和和平年代逻辑思考会不同),已存在的记忆的不同(如:一个政治家和一个科学家不同)

6. 语言的不同是肿么回事?

刚说过语言是一种接口。由于早期地理的隔离,于是这个接口的协议产生了各种不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语言的一些特质,被自然条件和很多不确定因素慢慢影响的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更大。

7. 逻辑思考的不同和语言的不同有木有关联?

首先,这两者都直接和社会环境相关,所以他们之间可以是非因果的,不同语言不同思考逻辑可以同是社会环境不同的产物。(个人认为,大多的差异都是直接因为这一点)

其次,语言可以辅助逻辑思考,所以不同的语言特质可以导致不同的逻辑思考特质。比如中文的日常用词更加偏于表意(如:聪明),英文词语更加偏于写实(如:smart, brilliant, wise, intelligent, 都是聪明,但是不同的词,其语境用法不同,用错的时候不会影响表达意思,但是个别扣字眼者有时会觉得别扭)。所以个别时候英文会有更大的区分度,对于描述问题会相对简洁,只是日常生活,大家还是不在乎的。

再者,反过来想,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逻辑思考特质导致不同的语言特质。因为历史上长久以来的思维方式,所以语言就形成了这样。

所以,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像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总之,它们是共同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相互影响,共同演化而成的。

8. 什么叫逻辑清晰?

强的因果关联相对弱的因果关联就是所谓的逻辑清晰。何所谓强,强就是信息量多,牵涉到关联的事物可以和其他事物区分开。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看法坚定。比如:A. 男人180+180+180就不用愁基因的延续问题;B. 有的男人不用愁基因的延续问题。很显然A的信息量更大,区分度更大,因果律更强,逻辑更清晰。

9. 逻辑清晰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和社会。一个因果关联强的个人(比如受过逻辑训练)无论用任何的语言都是逻辑清晰的。一个因果关联强的社会环境更容易让个体建立清晰的逻辑。

10. 英语国家的人比汉语国家的人逻辑思维更清晰吗?

凭我的观察,其实并不是这样。相反从社会角度来看,华人的忧患意识很强,所以有更强的信息量,尽管思考范围很局限而且大家很统一,但是大家彼此乐意私下分享。相反自由的西方社会,因为相对自由的环境,你愿意思考就思考,不愿意思考就不思考,所以两极分化明显,不愿意思考的人往往事事逻辑模糊,愿意思考的人往往事事逻辑清晰,而且互相之间不会太多彼此分享的,以免干涉别人的思想自由。

总结哥:

语言和逻辑思考能力是一对异卵孪生,同时是自然和社会的产物。他们成长过程中相互影响。个人的逻辑思考能力是最主要的,尽管社会环境会影响群体的统计数据。所以语言本身不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弱的直接原因。

【王伟的回答(10票)】:

  • 这个问题应该归结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个语言学问题。
  • 美国人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设是这个领域里至今为止最具争议的理论。
  •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两个部分:

    1 语言决定论,即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 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

    2 语言相对论, 即语言结构有无限的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

    一个是强势说,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初始假说,认为语言在塑造我们思维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个是弱式说,是初始假说的修正形式,认为语言、文化、思维之间具有相关性。

    引自: http://cai2.wit.edu.cn/coursefile/yingyuyuyanxuegailun_20080904/index.php?action=content&m=3016&a=3019&todo=show

ps1:语言环境的影响

  • 我个人认为西方语言主要是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对汉语在思维上是有优势的。
  • 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就致力于逻辑,避免语言歧义对问题的干扰,而中国自况文史哲不分家,哲学问题描述的歧义被赞为文学的文采。
  • 现代分析哲学兴起,他们重视语言在哲学中的作用,把语言分析当作哲学的首要任务,甚至当作它的唯一任务。罗素,卡尔纳普等名字如雷贯耳,而中国哲学还在像当年钻研论语一样,钻研马克思。
  • 欧洲文明核心是商业文明,契约在其中起核心作用,重视用词精确性;议会发达,广泛辩论锤炼语言;罗马法系在法学理论上崇尚理性主义、倾向于建构重视逻辑,抽象化的概念体系,在审判中传统上要求法官严格按照法条审判,以三段论为最重要的推理模式。
  • 如果哲学家对语言的贡献,需要讨论的话,日常锤炼对语言的促进几乎是必然的。

ps2:比较英汉语区别

  • 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 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中,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才能使语义更加清楚。
  • 参考:http://www.china.org.cn/learning_english/2010-08/20/content_20757734.htm

【独眼的回答(10票)】:

如果语言是工具,那么需要改变的是使用工具的方法。

有些人根本不会用连词或者用得不对,那显然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

英语本身不能算一种逻辑力很强的语言,它有很多插科打诨乱七八糟的部分,这就是所谓语境的重要。汉语也一样。

另外,语言,一直在做自我修正,但自上而下的改革基本是没用的。只有让它自发性地在使用中通过共识产生变化。

【杨洋的回答(7票)】:

请到新华书店随便找本正规的英汉或汉英翻译教程,都会告诉我们:

英语是分析的、演绎的语言,是名词型语言;

汉语是综合的、归纳的语言,是动词型语言。

这说明不论英语、汉语,都是有逻辑的语言!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们平时讲话总是说,“大概、应该、也许”。在高三的第一节数学课回答问题时,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是习惯性地带出了“应该是”三个字,结果被以严格著称的数学老师一阵狠批,全班噤若寒蝉。从那以后,在数学课上,没有一个人讲这些不确定词了。

个体是否有逻辑,是受教育的影响较多,受语言结构的影响较少。数理化好的人,逻辑普遍更好;当然,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写作好的人,逻辑也不差。但是这两个逻辑却有所不同。

另外,个人语言结构对情绪、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反而比对逻辑思维的影响更大。

【白小暖的回答(6票)】:

逻辑是个人属性。语言只是载体和工具。

没听说过工具有逻辑的。那我问你锤子比剪刀更有逻辑吗?

一个很有逻辑的人,用什么语言表达自己都有逻辑,不会因为换了种语言就失去逻辑了。

相反,一个逻辑混乱的人,也不会因为使用某种语言就突然变得逻辑清晰了。

【宋健的回答(7票)】:

我认为用汉语思维的确不如用英语思维逻辑清晰,我的理由有几点:

  • 汉字是象形文字,声形并茂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因此在用汉语说和思考时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汉字。而汉字本身就是一张一张的画儿,我认为思考时不断出现的画面会影响逻辑的清晰脉络。
  • 汉语的词义相对英语有更多的双关意。比如“精神”这么一个词,表示的意思可以是:“思想”、“有神采”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意思;而它同时可以是英语里面的spirit、mind、consciousness。当然了,英语里面的词也有大量的双关或者多解释,不过我认为不像汉语那样一个词各个解释之间的意思区分那么大。
  • 汉语的语法灵活变通,且并不那么讲求逻辑顺序上的精确,与逻辑相比更讲求传达情绪。例如,“你是谁?”、“你谁啊?”、“谁啊你?”表达的逻辑意思基本一样,但是传达的情绪差异很大。这只是简单的例子,在复杂句子和文章背后汉语有更丰富的类似表现。

总体而言,如果单就逻辑清晰这一点来对比,汉语不如英语表意那么清晰。这也大大影响了汉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影响了数字时代初期汉文化群(也包括严重受影响的日本、韩国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但是,汉语相对来说是一种更为均衡的语言,它不仅仅可以表达逻辑,更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画面和趣味

在学习方面,如果仅就学习难度来看,学习数千个字(也是数千张画)和学习26个字符的难度的确有很大差异。但是由于脑的结构并非计算机CPU那样的机械结构,汉字这种一边学意思、一边学形状(画面)、一边记住发音的方法,在形象思维的启发方面比英语对人更有帮助。比如“笑”这个字,和“Smile”这个词,哪个更生动、更容易让人脑记住呢?那个更逻辑、更容易让机器记住呢?

我认为汉语和汉文化在未来的时代会和英语一样有出色的表现。因为这个新时代最重要的主题并不是逻辑,而是一种逻辑与情感的有效和适度的平衡。在传达情感方面,汉语比英语更为灵活,更能激发联想,更能丰富地传递意思。说得更准确一些,汉语和英语文化在未来会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特长。多文化共存是未来的主要状态,我们如何将汉语的特色和智慧发挥出来,也许是一个更为值得我们这些继承汉字的人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陆虢a?的回答(11票)】:

我倒觉得,中国大陆的汉语已经严重退化,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太不尊重方言;官方营造的这种僵化意X形态和八股语文也严重污染了汉语的表达。

也许多接触港台汉语会有帮助。相信汉语式思维并不比其他语言的思维方式差。

------

在台湾,无论公文还是媒体,文言式的表达仍然有很多。不是文言文逻辑差,而是我们所谓的“现代汉语”已经退化到无法理解文言文的地步了。这都归功于49年之后的历次运动。大学之后基本没再接触过文言文(我们专业没有大学语文课,我自己选修过中国古代文学、聊斋志异),但凭借以前的印象,在正式的书面表达上,文言文或者半文言文的逻辑与用语都是现代汉语不能比的。至于口头语,还保留文言文成分的南方话,比如江浙沪、粤语等等,在一些表达上明显比所谓普通话要言简意赅。

【李搏扬的回答(3票)】:

首先,语言对思维有没有影响?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语言不是思维的表达,语言就是思维本身。

我理解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法的限制,语法定义了合法表达和非法表达。二是文化的限制。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一个没逻辑的环境里成长,读到的统统都是没逻辑的话,那你自己也很难有逻辑。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中文都不是特别适合逻辑表达的语言。

首先说语法限制。学过一点计算机编程的都知道,同样的程序,很多时候用C比Java要难写。用C写容易出错误,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调试。一个原因是,在C里面合法但容易出错的东西,比如指针运算,在Java里面往往就不合法。那你说是C还是Java更有利于清晰的表达?一般情况下,Java更有利。这里不考虑运行速度之类的问题。

那你要跟我抬杠了,用C就不能写出清晰的程序吗?当然也可以。但是可以写出清晰的程序,不代表每个人都有写出清晰程序的能力。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严格语法帮助你减少错误。把人非黑即白的分成两类,一类不论用任何语言都能写出清晰程序,一类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清晰程序,这是过分简单化的理解。

比方打完了,再来看看语言的实际例子。中文是比较随意的语言。比如说,很多时候形容词和副词不分(都是一个词),动词和名词不分,完全需要从上下文进行推断。她很漂亮,漂亮是形容词。她很漂亮的把任务完成了,漂亮是副词。(现在“的”和“地”往往也不分了。)还有一些也说不太清楚的词。比如“我努力工作“。努力可以理解为副词,即”我很努力的工作“。但努力同时也可以做一个动词,如”我在工作上很努力“。这些例子里,分不清词性关系不大,因为意思我们都懂得。但是在需要非常严密的论述一些普通人不太熟悉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模糊性就要命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哲学书翻译成中文完全都看不懂,但是读英文原文反而可以理解的原因。

中文是非常适合诗歌的语言。比如温庭筠: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好诗。

但完全没有语法。全凭我们自己推断理解。但翻译成英文,那就得有点语法才行。一有语法,诗意大减:

公鸡的啼叫声,回响在茅草店里。月亮高悬在天上。

石板桥上结了一层霜,还有一行足迹。

有点打油诗的意思吧。没诗意但是好理解。温庭筠下面一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不看注解你看得懂不? ^_^

再来说文化的限制。对机器学习有一点了解的同学知道,要让机器去学习,我们要准备一套输入数据。输入什么数据,就学出什么模型。输入数据是垃圾,输出数据必然是垃圾。所谓Garbage in, garbage out. 人类学习和机器有所不同,但是也不能超越这个输入数据的限制。

几百年以来,绝大多数的聪明人,使用的语言要么是英语,要么已经被很好的翻译成了英语。英文有逻辑思维的传统。中文就没有这种幸运。

更加不幸的是,几十年以来,中文的逻辑性遭受了系统性的破坏。究其原因,是有一部分中国人,特别善于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王伟的答案对这一文化差异有比较好的说明。

中文怎么办?中文的现状是几千年到几十年积累的结果,这不是一两个人所能改变的。对个人的建议就是,要下大工夫努力学习英文。多读英文原文,尽量不要读中文翻译。

【刘震的回答(3票)】:

从文化和沟通习惯角度提供一个见解。我依稀记得在我的MBA课上提到过东西在沟通过程中的差异:

东方文化普遍重语境(heavy context),在描述和判断时包含较多的假设和暗指,而西方文化则是轻语境(light context),有一说一。

导致的结果是,西方人的逻辑“听”起来非常清晰,他们叫做think out loud,把想的说出来。但并不一定代表逻辑更清晰

【俞冰夏的回答(1票)】:

就拿这个问题来说,“用汉语思维真的不如用英语思维逻辑清晰吗?”,如果换成英文问这个问题,大概是Is it logically clearer/more sensical/more rational/... to think in English than in Chinese?,你就必须选择一个词来表达更特定的“清晰”这个词语,先不说逻辑或者思维(名词更复杂),汉语里的形容词,比如清晰有多重意思,且上下文并没有帮助。我发现每个知乎上的问题基本上在回答里都有人纠缠类似“什么叫清晰,什么叫逻辑,什么是XX”等等,因为词语本身意思太宽泛,这点是文言文遗留下来的问题,因为过去的文言文官话必须以极少的字数表达意思,导致单个字和词语的意思被无限放大。

接下来要定义什么叫作逻辑,这个西方是有哲学传统的,而逻辑的中心是论证。中国哲学的传统,不管孔孟还是老庄,基本都是判断句,丝毫没有可靠的论证,更没有创建方法论的习惯,因此我们读书时候写议论文其实没有任何参考可循,所以中国人的思维一直比较容易接受大字报啊口号啊之类的东西,因为思维训练里论证的习惯很少。

白话文本身是种对汉语逻辑化的尝试,在一定年代知识分子里效果也不错,可惜后来受到新一种官话的洗礼。这种新官话至今在农民老百姓当中比较受欢迎,因为又是很多不需要论证的判断句,容易记住,不伤脑筋。

所幸网络语言又把天下统一了,所以新一代西方人的逻辑思维也好不到哪里去。另外中国人的基本哲学就是俗世实用主义,历来不喜欢讨论语言逻辑,认为这是无用的,搞脑子的东西。理查德罗蒂那套实用主义理论对东方国家是非常适用的。

【鲁走起的回答(1票)】:

日英语义更精确,语法更严谨。

相对而言的是中文多变的高信息量及触类旁通。

至于逻辑思维更清晰的语言,要不试试JAVA?

【周正一的回答(2票)】:

英语的逻辑是要清晰一点,英语写作的习惯都是把观点放在最前面,到句子中去也是关键的部分放在最突出的地方,而修饰部分可以轻松的区别出来,而中文的习惯是先陈述理由,在表明立场。我个人明显的感受就是读英文原著的数学书要比读中文的易懂,更比翻译的中文教材好读。

【崔凯的回答(1票)】:

按回答里很多人的说话,意思是,语法越明确,语言表达的意思越清晰。那么,很抱歉,英语的语法相对来说是最“差”的,因为它的时态太少了,词性也不分阴阳。不过,英语的“从句系列”,倒是非常考验非英文母语人士的“逻辑”训练。

我对“落后有益于逻辑训练”表示质疑,请联想甲骨文和拉丁语。

汉语的逻辑,首先请分清“的地得”的差别开始。

【李斌的回答(0票)】:

建议大家看看怀特海的 < 教育的目的 > ,多语言的学习对思维能力的促进是非常有道理的。

至于汉语和英语,我觉得就甭比较了,现在都发展的一团糟。

【钢盅郭子的回答(1票)】:

语言本身没有逻辑清晰/模糊之分,全看使用者如何组织

撇开事实真假不谈,新闻联播逻辑严密地去了!

【cecily的回答(0票)】: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实际上我们的思维是不受语言约束的.不过学习的语言越多.思维越开阔

【李嘉宜的回答(0票)】:

仅为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用外语思考会更让人理性吗?(来自果壳)

【ChouHe的回答(0票)】:

很简单,

1.人没逻辑,怎么说话,用什么说话都不会有逻辑。

2.学艺不精,就说这个语言没逻辑了。如果英语学得跟英美教授一样好的话,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也必须是逻辑严谨的。如果在国内写论文,那么用汉语写出来也必须是逻辑严谨的,不然就不能过关。

3.楼上有人说,文言文没逻辑,那我想问问,你对文言文的了解有多少?

而且,诗词歌赋文章只要在大的逻辑顺序上不要出错,那怎么美化怎么联想怎么表意不准都是可以的,如果英语的诗词和戏剧只能写什么就是什么,容不得我们想象的话,那么生活多么无趣!

越长大接触的人越多,就越希望国人能把中文学好,用好,别乱来。越长大也才越了解,自己的中文还远没达到精准把握的水平,相当愧疚。

连祖宗的文章都不能准确把握的人,有何面目说自己是以之为母语的啊。

【Senlos Oy的回答(0票)】:

英语汉语都是逻辑清晰的语言,当然,用的人是否有清晰的逻辑另当别论。不过,英语的句子里,严重依赖逻辑关系词,而汉语则侧重于语境和语义,这是两者不同的地方,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星尘的回答(0票)】:

先说两个现象:

1、顾客进商场,

礼貌的老外服务员会问:Can I Help You?

礼貌的国人服务员会问:请问你有什么事情?

2、网上有段视频,

美国马路上发生了车祸,旁边经过的第一辆车立马停下来。

要是在国内,可能要“路过”N辆才可能也许大概有车停下来。

我想说,在思维方面,老外清晰在——先考虑事情的发展状况的关注,国人也很清晰——但是这事是否与我有关?出发点不一样。当然前者更符合人之常情,有利事情进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语言与思维逻辑的关系
嘿~|英汉语言间的差异我敢这样说!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英汉思维差异学习
读、说、听、译、写之听篇之九
思维导图在语法逻辑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