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高中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你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吗?

什么是兴趣?

兴趣可以是钓鱼打牌,可以是旅游写作,可以是读书玩数独玩填字游戏,也可以是编App做自媒体。没有什么大小之分,也没有什么意义之说,没人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

兴趣有一二,但执迷到极致,把兴趣做成了事业的,就是这个社会的所谓成功者。

兴趣广泛,但无一精通的,会成为一个享受生活的乐天派。

没有任何突出的兴趣爱好,也没什么主见,听任别人指挥的,就成了屌丝。

最可悲的是没有任何兴趣,又率性随意,自以为个性的,最后就变成了愤青,如果连做愤青的勇气都没有,就变成废柴。

我们身边基本上由上述四种人构成。第一种人把兴趣变成了事业,第二种人把兴趣变成了生活,成败得失无从比较。而后两者,仅仅是活着而已,对照一下《为奴二十年》的一句台词,会感到汗颜: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 我想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

兴趣为什么不靠谱?

我从来不相信“兴趣”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兴趣不等于爱好,爱好不等于追求,追求不等于理想。

喜欢篮球,喜欢看篮球赛,甚至到了花上几个月的工资去现场看球,这充其量是粉丝、是发烧友,烧到极致烧的是金钱和时间。这也算是兴趣。

喜欢打篮球,所以喜欢看篮球。看别人打球,是为了自己打的更好,这叫爱好。

喜欢打篮球,而且想做个篮球运动员,想成为职业球星,这叫追求。

追求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成功,但不能让我们学会面对失败。真正能够让人宠辱不惊的是理想。没能做成球星,就做个体育栏目的记者专门跟踪篮球赛事;没能做成记者,就去做篮球球衣的生意;生意做不好,那就去从事运动生理学研究……总之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即便只是沾边,也乐此不疲。这就是理想—可以不完美,但不能没有存在感。

理想是一种生活态度

就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说的,要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样无论起起落落,你还是在篮球的圈子里,篮球依然是你生活的全部,你已经拥有了想要的生活,那就是你的理想。

压力、负担、烦恼,不是来自于困难本身,因为一旦我们为某事苦恼,必然是因为太过迫切要看到结果和回报。很多人说“我以前也曾对……很有兴趣,但是后来……”,这是因为:要么是你并不真的喜欢你的兴趣;要么就是你把兴趣当成某取回报的工具。

当兴趣成为理想,追求生活的意义才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话,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有行动、没有迟疑;不想成败,只管前行。如同绘画。成功的不在于作品,而在于眼光和心境。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当成艺术创作,追求完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有了这样一种生活的态度,兴趣培养就无所谓早晚。天生喜欢音乐的可能是天才乍露锋芒、也可能只是好奇;活到八十岁突发奇想要去学街舞,这个人做任何事情,也不会差到哪里。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在孩子身上可以培养的,其实不是“兴趣”,而是对生活的态度

幼儿时期:需要有足够的自由选择

兴趣无需培养。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孩子天生就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兴趣。所以在孩子的童年时代,我们要给他们的是选择的空间,越大越好。如果有个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可以确知:一定是我们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看世界和与人交往;要么是这个孩子天生自闭症。很可惜,大多数人相信各种“兴趣班”,不管是孩子选择了这个“班”还是这个“班”选择了孩子,我们实际上已经缩小了孩子选择的空间。所以说,这个阶段,我们能够提供的选择就是:尽量广阔的户外活动空间、尽量多的人际交往空间、尽量丰富的阅读空间。

少年时期:需要学会忠实于选择

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的孩子,习惯应逐渐成为其个性的一部分。诸多习惯中,最难得和最有用的一点,就是对某个“兴趣”某个习惯的忠实—坚持。我们都爱问一句话:“这次考的怎么样?”而很少问“今天上课有什么收获?”—要知道,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两者结果截然相反。前者是追求结果、后者是关注过程,过程都没了,何来结果?有些家长往往辩解说—我没时间管他,所以只能问结果—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典型问题。忠实于选择,就是忠实于过程—真正喜欢这件事才会为它付出时间和努力。那些真正为了理想学习的孩子,会主动跟父母讨论每一次考试的结果。当然这样的孩子很少,但正因为少,才有了教育的存在。

青年时期:需要学会自己做出选择

很可惜,在当今的教育生态链中,很多已经到了高中阶段的孩子,非但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更没有学会对选择的忠诚,当面临人生重大、具体选择的时候—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追求什么格调的生活……一切都无从谈起。做家长的,到了这个时间,再去思考自己的教育问题,其实已经晚了。古人有云“大器晚成”,其实这个话在今天应该说已经过时了。农耕时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常人生活节奏缓慢,行业范围也有限,大器或许可以“晚成”,但是今天,谁给你机会?遗憾的是,还有很多家长,等孩子进了高中甚至快高考的时候,还天真地相信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殊不知此时的孩子,其实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说到底,就是心智成熟度远远落后于生理。

所以,我对这样的孩子持悲观态度。即便教育有作用、即便真有大器晚成,我也相信:他真的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纯属不靠谱。这句话必然出自某些“成功者”之口。就像很多成功人士谈教育,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促使自己成功的究竟是什么。现实是:有理想并愿为之努力的人,把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变成了兴趣;而绝大多数人,最缺乏的恰恰是不能把兴趣变成追求--何况理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热情厚道的宁叔
孩童作伴好生活
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怎么办
一个不上培优班的初中中等生是怎样逆袭的?
育子心得大全简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