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家国一体同构)

    最高执政集团(中央官员)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已经集中了,只是程度不高)

    设计意图:首先交待特点之后,便于学生在学习先秦政治制度时,时时思考某制度体现了什么特点。

二、过程

1、萌芽: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家长制(兼巫师,图腾崇拜)

     早期国家起源的标志: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生产力进步——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加剧——国家诞生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2、确立:夏:

   早期国家诞生的标志:王的出现

   “禹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影响: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影响的三个表现:公天下到家天下;禅让传贤到世袭唯亲;大同到小康。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世袭制的确立是历史的倒退,那么,你认为呢?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六卿和牧正,圜土和禹刑(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具有强制力的公共权力机构)

3、进一步完善:商:宗法制(九世之乱使得兄终弟及变为父死子继;纣王的即位);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祭祀、占卜、商王名字中的天干);

                   中央与地方:内外服制度,方邦联盟。(军事胜利之后,册封当地首领)

4、成熟:西周:

         分封制:时间:武王伐纣后、周公东征后

                 目的: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

                 对象:周王子弟、功臣、商朝降臣、先代贵族

                 内容:土地和人民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世袭统治权,军赋、力役、朝贡

                 主要诸侯国:鲁、晋、燕、齐、宋

                 特点:分封对象多样,但以同姓亲族为主。

                       诸侯国遍布各地,但同姓亲族居于经济、战略要地。

                       诸侯对周王有服从义务,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

                       层层分封,确立等级秩序,但周王是天下共主(众星拱月)。

                 评价: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巩固和扩大了周朝的政治统治,传播了周文化。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周王的权威逐渐衰落,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宗法制:目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内部稳定,以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宗小宗(相对性)

                       等级制、世卿世禄制

                 实质: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评价:作用:强化了王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影响: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承,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纽带(核心、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反映。)

         礼乐制度(特权待遇是等差数列)

5、衰落:春秋战国

    周郑交质,射中王肩

    楚王问鼎

三、历史资料

    神话传说、古史传说、考古调查、文物古迹

 

    古代的读书人都把“齐家”看作是事业的起点,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到了现在,为了一顿合家团圆的年夜饭,不管千里万里,不管火车里有多少“沙丁鱼”,我们也要回家过年。那么,我们对家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其中可能有很多因素,但有一点是,家对我们的影响从我们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源远流长啊。

    传说时代:天下一家

    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一种学说认为,人类的祖先诞生于东非。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后来分散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有人怀疑,为“大一统”做出突出贡献的秦国人就是从西方迁移过来的。在对三星堆文化的解读中,我们也能发现原始人迁移的痕迹。但人类迁移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十分缓慢,可能花费了好几万年的时间。就像我们的匈奴人从中国北部迁移达到欧洲东部,进犯罗马帝国一样,在中世纪这个比原始社会生产力条件要高出不止多少的时期,匈奴人竟然用了近四百年的时间。有学者甚至大致勾画出了东非祖先走线全世界的路线图。虽然这个假说还有很多疑点有待证明,但它至少说明人类可能是共同属于一个大家庭的。

    距今大约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出现了星罗棋布的文明,如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及离我们这里不远的红山文化。文明起源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早期国家的起源。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工具,产生了贫富分化,创造了成熟的文字,建造了城市,初步形成了礼制。这些都是早期国家起源的标志。对于这些内容的具体含义,我们不是很好理解。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找一些有关文明起源的科教材料看看,了解这些事件在人类历史中的巨大影响。同时大家也可以看看,文明的起源与早起国家的起源在标志内容上有什么异同吧!

    那国家是怎么产生的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希望大家记住这样一个过程:从生产力进步到出现剩余产品,再到私有制产生,再到贫富分化加剧,再到阶级分化产生,最后国家诞生。但本学期,我们主要从政治层面学习历史,为此,在政权组织方面,我们一定要记住的是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最后到国家的发展过程。这些政治组织与家有联系吗?

    氏族,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初中时学到的什么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这些原始人为啥生活在一起呢,就因为这些人都是一个妈或爸生的。也就是说,家庭内部的血缘关系是人们生活在一起依据。但随着人口的增多,一个氏族所在地域范围再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了。所以,为了避免营养不良,氏族里便会有人到外地谋生,从而发展出新的氏族。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新氏族在距离上与原来的氏族不会太远,依然抱有一定的联系。因为这种联系而形成的旧氏族与新氏族的联合体就是部落。可见,氏族和部落都具有明显的家的色彩,氏族长和部落首领都是一家之长。

    但部落联盟呢?顾名思义,它就是部落之间的联合,在政治上就是各个部落首领的联合,所以,它的最高权力机关部落联盟会议,就是各个部落首领间的协商会议。那么,谁应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禅让制。所谓禅让制就在部落联盟民主选举其首领的风俗,而选举的标准就是贤能。即所谓选贤举能。

    在我们的神话传说中,第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是黄帝。但他的继任者是谁,又是以哪种方式继任的,神话传说中没有涉及。对于禅让制,最为典型的还是尧舜禹的传说。关于这些故事,大家可以主动地讲一讲吗?在讲述过程中,我希望大家总结出,尧为什么会选择舜,在初步选定舜之后,要有做了哪些方面的考察?大禹为什么会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初选舜是因为舜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品德高尚,而在继续考察中,尧也发现,舜并没有因为妻子是公主而忘记孝道,处事公正。而舜禅位于大禹是因为大禹治水有功,且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公无私。但不管怎么说,舜禹能够继任部落联盟首领都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威望高,人民信服。可见,虽然部落联盟首领从客观的血缘关系来看并不是部落联盟所有成员的家长,但由于他们崇高的威信,所以人们在感情上还是会将他们看作是会照顾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家长。但毕竟部落联盟首领超出了血缘关系,也就是有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了。

    但有个问题我想予以说明,那就是部落联盟是每个人都能当的吗?战俘奴隶可以吗。不行吧,估计一般的平民都不行。为什么,一帮部落首领开会选举自己的领袖时,会选举其他陌生人吗?如果秦市的各县长区长能够开会选市长,他们会选谁呢,恐怕就是他们之间的一员吧!如果选我这个毫无从政经验的人,那么全市人民能放心吗?

而大禹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掌握在了一家之内。这就是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标题。

    夏朝:一家天下

    禹传子,家天下。大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从而开始了家天下的制度。什么叫家天下,就是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每个人每件东西都是帝王的私人物件,想怎么的就怎么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最高统治权——王权只能在一姓中世袭。这种制度在政治上造成的影响就是,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请大家注意教材中的这几句话,我把其中的逻辑给你们,希望你们可以在理解中记住他们。

    关于世袭制,我也得啰嗦两句。禹传子,家天下。不要因为这句话而以为只有传子才是世袭制,教材里说得好,王权在一姓中继承都是世袭。传子是,传孙也是,传兄弟也是,传叔是,穿堂弟也是,甚至还可以传养子。宋高宗可能坏事做的太多了吧,大位实在是没有继承人,所以就从民间收养了一个太祖的后人作为继承人。而我们知道,宋朝的皇位一直是在太祖的兄弟太宗家族里继承的。宋朝前面的后周,开创基业的是郭威,但却传给了养子柴荣,人家连姓都不该。

    大禹凭借自己的崇高威望将最高统治权固定到自己的一姓之中,但他的后人不可能都有大禹一样的威望啊,他们又该凭借什么进行统治呢?传说中,夏朝就已经有了“六卿”中央官和“疱正”“牧正”“九州之伯”等地方官,并且有了监狱“圜土”和刑罚“禹刑”,军队就更不用说了,黄帝的时候就有了对外作战的军队,此时只是增强了对内职能罢了!这也就是说,夏朝已经开始凭借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具有强制力的公共权力机构进行统治了。那么,接下来的商朝呢?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商王朝在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在商朝前期,也许是商王太能生育了吧,就爆发了九世之乱(九世之乱是商朝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使王朝中衰、诸侯离叛的事件。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商王自家内杀得一片混乱,很不利于统治的稳定。有鉴于此,商朝确立了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的王位继承传统,从而完善了宗族关系的内容。也就是说,王位继承在家族内部也有了先后之分,只要有儿子,不论儿子多傻,商王的兄弟侄子都没有继承权。

    商王还不断神化自己。首先,教材中提到了甲骨文,为什么商朝会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甲骨文呢?就是因为商朝人相当迷信,不论大事小情总是占卜,而甲骨文就是对占卜结果的文字记录。那占卜在神话王权中有什么作用呢?在古装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在圣旨中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占卜也一样,商王想做的事情占卜出来的结果通常都是大吉大利的,这样商王要做的事情就成了天意要做的事情,谁还好意思,谁还敢违背呢?而且,有了“跟着商王干能讨老天的开心”这样的心理暗示之后,人们干起事情来将会更加信心十足,热情四射,这又让商王省了多少事情啊。现在我们不就在发愁,怎么才能让你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历史吗?想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不容易啊!

    可能有人会问,占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认识水平很有限,所以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也不高。但在他们眼里,大自然的东西之所以很难被征服都是因为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样,人们就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为了改善自身的处境,人们只好乞求也具有相似的力量。如何具备呢?那就是跟神灵交换,我们奉献自己的生活物品做祭品,献出我们的舞蹈等艺术热情,来与神灵交换他们的力量。这就产生了原始宗教。而在这种宗教中,巫师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活动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成果,随着国家的建立,他们也自然影响到政治。而文化就更不言而喻了,因为只有他们掌握文字的书写与阅读权力。学在官府,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这些巫师学习啊。他们天然的成为王权强化自身的有力工具。但后来,巫师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西周初年,姜子牙不信占卜周公号召德治,从而使巫师丧失了政治地位;春秋时,私学兴盛,巫师丧失了教育权;司马迁时代巫史分家,巫师又没了记史权利,道家的兴盛替代了了巫师在宗教仪式上的地位。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其次,商王在自己的名字中也加入了神化色彩。如果你看各代商王的名字,你就会发现有,太甲,帝乙,外丙,武丁这样的名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些都是天干。商王在名字中使用天干就是为了神化自己,说明自己是上天的儿子啊。

    最后是祭神祭祖。教材中提到了人牲,不仅有奴隶,甚至贵族也可以被作为人牲。它不仅用来陪葬而且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祭祀神灵是宣扬与天的联系,这个好理解。那么祭祖呢?商王朝的建立者是汤,祭祀他就会唤起人们的回忆。想当年,人们生活在夏桀的暴政之下,恨不得“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是我们的祖先解救了你们,你们能不感恩戴德,老老实实的服从商王的统治?况且,你们的祖先在那时选择了商,而今你们可以轻易地背离这个选择吗?

    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商代王权不断神化的特征。“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是对商王政治活动最好的概括。祭祀,我们已经说过了,那么戎是什么呢?戎马生涯,戎马倥偬,简言之就是军事征服活动。在对外征服的基础上,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所谓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所以,商朝实际上是以商族为中心的方邦联盟,或者叫方国联盟。正是在此基础上,如果大家能看到谭琪湘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话,就会发现商朝的地图不是疆域而是势力范围。

    但商朝的征服活动是无法与西周相比的,武王伐纣前有文王近半个世纪的准备后有周公东征以巩固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进行统治。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地方,周朝推行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周朝的政治地图从表面看与商朝一样,中心地区由王直接统治,周边各地由诸侯(附属国)管辖。但与上朝不同,诸侯再也不是商朝时的当地统治者,而是王的亲近者,这些人包括周王的子弟,功臣,商族降臣,先代贵族等。而这些人中数量最多的则是周王子弟,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可以予以证明。(但有个问题我不明白,兄弟之国与姬姓之国有什么不同,难道周王的兄弟们不姓姬?这个有待你们解答吧)对于那些少得可怜的非姬姓诸侯国,周王也会通过通婚而使之成为姻亲,成为一家子。这就使天下所有诸侯都与周王在血缘上有了宗亲联系,所有诸侯都与周王关系密切。这说明,周王对诸侯国的控制要比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要严得多了。商朝的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自主权很大,有时还与商发生战争呢?而周朝的诸侯国则是被周王指派过去的亲族,要实行周的制度,不仅服从周王的命令,还得定时朝觐,随周王作战。

    有了上面的比较,我们就可以总结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了,时间:武王克商之后,周公东征之后有两次大规模分封,前一次主要分封中原地区,后一次则集中于边疆地区。封授对象:周王的子弟,功臣,商族降臣,先代贵族等。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宋晋卫。

    诸侯国很多,但在列举时有两个最好不要轻易写上,一个是楚国,一个是秦国。对于楚国,这个国家建立的很早,在周朝进行分封时,它已经是成熟的国家了,只不过慑于周的强大实力而接受了周的册封,就如同商朝时的附属国一样。所以,楚国经常与周王发生战争。虽然在分封制下,楚国国君的爵位是子爵,但却和周一样,自称为王。如我们所熟悉的,与齐桓公相对抗的楚成王,春秋五霸中的楚庄王。对于秦国,它分封的太晚了。东周建立后,周王因为秦人护送自己东迁有功,所以才把自己的地方分封给了亲人。从春秋形势图上看,秦的地方就是当年周王直接统治的地方。人家不走,秦国怎么能建立啊!

    诸侯的权力: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收赋税,职位世袭,再分封卿大夫。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贡述职,为周王提供军赋和力役,随从周王作战。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来推断周王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周王的权力:授土授民分封诸侯,接受诸侯的朝觐述职,巡狩诸侯,根据诸侯的行为予以奖惩,可以征讨不臣。

    周王的义务:调节诸侯间的纠纷。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也就是说,周王统治天下被称为经略,诸侯管理封国被称为正封。根据分封制,诸侯还可以进行分封,从而有卿大夫,卿大夫还可以进行分封,从而有最低级别的贵族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就有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层层等级关系了。“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也就是,天子有权分封子弟为诸侯,建立诸侯国。(但后两句我不明白,卿有权干什么,大夫有权干什么。这两个不是一个等级吗?那侧室和贰宗是一个吗?感觉不对,置是动词,有分封的意思,有则是表示状态的。这么说的话,天子有几个宗啊,我为什么突然要说大夫有俩宗,而不说别的有几个宗了呢,晕!)

    有两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1.层层分封的秩序是不是僵硬的,天子分封的都是诸侯吗,他可不可以分封某人为卿大夫?2.天子对卿大夫有没有权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西欧中世纪有说法叫“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那我们呢?3.在两次大规模分封之后,后世周王进行分封了吗。如果没有,那又怎么安排他的兄弟与庶子呢?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你们的研究啊!

    分封制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静态的政治统治画面,但统治者所希望的不仅是当前统治的巩固,他们更希望其统治能够长治久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样,权力交替的稳定性就成为西周统治者关注的问题了。商朝已经确立了儿子在继承上的优先地位,但儿子也不会是仅有一个啊,他们之间也开展开激烈的斗争。为此,宗法制便应运而生了。

    为了平息诸子之间的争夺,宗法制明确了嫡长子在诸子中的优先地位,剥夺了其他儿子的继承资格,从而使最高权力的更替更为平稳,顺畅。古人在解释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因时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也就是说,当人们很容易就知道谁是继承人的时候,权力继承中的风险就是最小的。否则,人人都以为自己有资格,则势必发生动荡。

    那么,嫡长子是不是很好确定呢?我么首先要看看什么是嫡长子。我们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因而有所谓嫡出、庶出之分,嫡出就是正妻所生的孩子。长呢,就是年龄最大的孩子,子呢,就是儿子,丫头不行。所以,嫡长子就是这是那个条件都要满足,用数学的话就是三个条件的交集,正妻所生的年龄最大的儿子。在以后,你们会在做题时选择,哪一个孩子能够继承王位。我觉得用排除的方法最好。只要是丫头,无论谁生的年龄多大,都不能继承;只要是妾生的,不管儿子岁数多大都不成;只要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不管年龄多小,都应该继承权位。可如果诸侯的嫡子不幸都夭折了怎么办呢,估计就只能提交周王论处了,其它庶子还是不能继承的。

    在宗法制下,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权力,负有传宗接统的大任,地位最为尊贵,被称为宗子,大宗。因此,他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庶子则被称为小宗。小宗要服从大宗。但大宗小宗的地位是相对的,就比如我们今天的兄弟。在家里你们可能是别人的哥哥,为兄,但到高中在新的宿舍里,你的年龄可能并不大,排行老三老四,为弟。大宗小宗也一样,拿诸侯来说,相对于周天子他是小宗,有义务服从周王。但相对于他所分封的卿大夫而言,他则是大宗,有权力领导他们。有句话叫“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群弟是什么东西?如果周天子有三个兄弟在外为诸侯,那么,谁是群弟?大宗无疑是周天子,另三个人都是小宗。老二有权领导老三老四吗,老三有权领导老四吗?这只是我猜测的可能之一。另外,因为周王实力有限,所以,三个理应分封的儿子实际上只分封了老二一个人,从而导致老三老四只能寄居在老二的封国。所以,老二要领导老三老四?不知道啊!)

    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指导下,无论天子诸侯还是卿大夫士,其职位都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不管是同母兄弟还是异母同胞)则被称为庶子,分封出去。天子的庶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庶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庶子被分封为士,士的庶子则沦落为庶人,普通的平民。

    综上所述,宗法制则确立了权力分配的世卿世禄的贵族制原则,确保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在贵族集团中的天下共主地位,巩固了对周边广大地区的统治。讲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我们就可以看看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则是以宗法血缘关系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西周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承,互为表里。虽然二者互为表里,但宗法制更为重要,是里。周幽王在废黜太子而另立庶子伯服后,周太史公哀叹“周亡矣”。因为周幽王破例使庶子有了继承权,必然会引发诸子之间的争夺,破坏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削弱统治力量。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根本原则,但如何具体操作还要有个更细致的规定。正如你们组成一个班级,那就一定能够要学习好、生活好,但如何学习生活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就得制定版规了。西周则制定了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规定了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乐规定,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政治军事文化无所不包。所以,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贵族等级的划分标准,可能很多,既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差别,也有公侯伯子男的差别,可能还有别的吧。当年孔子在一个鲁国大夫见八个舞女跳舞很生气,就是因为按照礼乐制度的规定,只有周天子能观赏这样大规模的舞蹈,一个大夫看的舞蹈有一两个人跳就行了。礼乐制度对我们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我国仍然被称之为礼乐之邦,文明之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都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他们共同为我们勾画了当时的政治蓝图。在分封制下,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向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迈进了一步;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下,政治权力实现了最平稳的更替,有利于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精诚团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有机结合则强化了政治关系中原有的宗法原则,使每一个贵族都具备了宗法与政治上的双重身份。以此为指导,统治集团内部按照血缘宗法关系的亲疏享有不同的特权,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维护了政治秩序的稳定,使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久的朝代。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并重点分析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夏朝确立了家天下的宗法政治原则,草创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制度;商朝加强了王权的神话色彩,创建了内外服制度;西周在夏商两代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从而对地方实现了有效地控制,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特权,规范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见,西周的政治制度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了。

    在此,我们可以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祭祖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2.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承;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初步建立中央和地方的管理制度,地方仍有很大的自主权。

    但是血缘宗法原则也是有缺陷的。在短时间内,嫡长子还能够保持其最尊贵的地位,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周天子与诸侯的血缘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了,成为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这种亲戚也就不是亲戚了。这就有了春秋战国的乱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生理上的血缘关系必然会越来越疏远,从而丧失了整合整个统治集团的功能。但它并不是全无用处的。历史最后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血缘关系可以指导处理小范围内的问题,从而成为家族制度,皇族制度。而为了维持整个统治集团的团结,人们引入了一个同样强调宗法色彩但又具灵活性的伦理概念,“孝”。君为臣父,臣事君如子事父。这样,虽然血缘关系不明确,但宗法关系却在思想文化层面明确起来,皇帝就是君父。所以,古代有百善孝为先的俗语,因为在家为孝子,出门做忠臣。同样,为什么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呢,就因为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可见,西周的生理宗法制被后人发展成为了伦理宗法制,更强调宗法制在日常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正是在此意义上,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特征之一的家国一体同构也成为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能齐家便能治国啊。

    在皇族中,嫡长子继承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最为重要的是确立了嫡子的继承权。但具体是立长还是立贤,而还有不小灵活发挥的余地。当然,如果长子出众,哪怕还可以,他就会被当然地确立为继承人,这是他的亲兄弟所没有的优势。

   分封制对后世也产生了影响,西汉西晋都曾进行过分封。但我想再次探讨的是分封制之前的内外服制度,它也没有被历史遗忘。后来,他被历代中原王朝应用到处理与便将少数民族、外国政权的关系中。作为天朝上国,我们对他们进行册封。如唐朝对南诏、靺鞨、突厥等,清朝对朝鲜越南的宗主地位等,从而最终形成了所谓封贡体系。

    历史就是这么被继承和发展的。夏朝的宗法关系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被西周继承并发展为宗法制分封制,而后来又被发展为家族制度,封贡体系。特别是在宗法制上,从夏朝的一家,到商朝的诸子,再到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发展关系是多么明显啊!面对前人,我们总会有所取舍。那么,经过近五百年春秋战国的混战,好不容易才统一中国的秦朝又会实行怎样的制度呢?有人说,周秦是两个极端,周对百姓太好了,秦对百姓太坏了。历史果真是这样吗?咱下节课再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中国古代政治(1)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必修1)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_历史故事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