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有所养,孤老不孤”古代养老制度,超乎我们想象

最近我看见一个问答,到60岁就活埋的是哪个朝代?是否是真事?中国历朝历代都很讲究孝道,无论哪个朝代,都没有这项规定。而且,古代都设有养老制度,虽然不能做到每个老人都有政府供养。但是历代王朝都颁布了对老人的优待政策,基本做到了老有所依,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我们就来说说,古代的养老制度,历朝历代是怎么做的?

古代老人

先秦时期的养老

首先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古人的养老制度也是分等级的。在史书里面记载的礼节,大多数是针对贵族阶级的,尤其是先秦时期,庶人的地位很低,根本没有话语权。很多人大概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在先秦时期,士族犯法都享有优待政策,而古代的养老之礼,自然不涉及到普通的庶人。

虽然说,古代文人一般为统治阶级服务,书中记录的事针对是是统治阶级。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一点,历朝历代的养老制度,都是从先秦制度发展演变而来。所以,要想知道古代的养老制度,必须从先秦的养老之礼开始说起。

根据《礼记·王制》的记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脩而兼用之。”从这一段话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朝代,都给予了老人不同的礼遇。黄帝时期,夏朝和殷商三朝的敬老之礼,其实都是请老人饮酒吃饭。用国学大师钱穆《国史新论》当中的原话来说就是:“古者天子有养老之礼,亦于辟雍、泮宫行之。行养老礼,必饮酒奏乐。”

老人讲学

先秦时期的“辟雍”本是指学校,根据《公羊传》的说法:古人聚居一般以家族为单位,且一里有80户人家,然后设置教室。一里选60—70岁德高望重的老人做“父老”,选体格健壮博学多才的老人为“里正”,负责教书育人。这些老人基本是庶老,且待遇还非常好,政府还要赐给田地,教书时还可以骑马去私塾讲学。每当敬老的时候,周天子就在“辟雍”举行养老之礼。在举行养老之礼这天,必饮酒奏乐,且还可以听音乐欣赏歌舞。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在鲁国大概就是这种待遇。

关于参加“养老之礼”的老人,在《礼记·王制》当中也有规定,50岁的老人就能够参加在乡学(又称之为“庠学”)当中举办的敬老宴会,60岁的老人就能够参加在京城小学中举办的宴会,70岁的老人就能够参加京城大学里面的宴会,诸侯国的养老礼都是这样。

我们都知道古代医学部发达,他们的普遍寿命也很短,据说我国的帝王,平均寿命不足41岁。在古代的老人,无论贵族还是庶民能达到60岁(花甲)的人不多,达到70岁(古稀)的人就更少了,更别提80、90岁的耄耋老人了。所以,古人即便把全国范围内的花甲老人聚集在一起,其实也没有多少人。

两汉南北朝的养老

汉代的养老是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养老制度,不过汉代更注重孝道。尤其是汉文帝,母亲曾生病,他亲尝汤药服侍。所以,汉代的帝王在谥号前面都加了一个“孝”字,比如汉文帝刘恒的谥号是“孝文皇帝”;汉景帝刘启的谥号是“孝景皇帝”;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是“孝武皇帝”,谥号前面带“孝”字,就是古代皇帝注重孝道的一种表现。

汉文帝侍奉老母

东汉光武刘秀为了敬老,还设立了“三雍宫(明堂、辟雍、灵台)”专门赏赐和宴请老人。到汉明帝刘庄时,每年大射(射礼)都会宴请国中的老人。在《后汉书·本纪·显宗孝明帝纪》当中记载:东汉初年名儒桓荣,曾为汉明帝刘庄讲授《尚书》。在桓荣年老的时候,汉明帝在三雍宫举办养老礼时,赐桓荣关内侯的爵位,食邑五千户。并当众宣布:“朝廷当中德高望重的老人都以二千石俸禄养老终身。并赐天下三老,每人酒一石,肉四十斤,官员们要问候抚慰耆耋老人,怜恤幼小的孤儿,加惠于鳏寡,这样才符合我的心意。”

从汉明帝的那句话可以看出来,全国的三老(乡、县、郡都设有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每人都奖励酒一石(大约120斤),肉40斤。官员每年还要问候80—90岁的耄耋老人,以及体恤幼小的孤儿和孤寡老人。至于这项措施有没有在全国执行,这就不太清楚了。当然,古代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谁违背就是大罪,这项措施大概能惠及很多老人。可见,汉代对老人还是很优待的。尤其是当时在朝廷做官的士族,退休以后的待遇不亚于现在的公务员。

汉代设置有敬老的“三雍宫”,在南北朝时期也沿袭了这一敬老的制度。比如晋武帝每年还亲临“辟雍”,举行敬老的乡饮酒之礼。为了区分贵族和庶人,晋武帝又设立了国子学,以区分士庶。这么说,在“辟雍”举行的乡饮敬老之礼,可能属于庶人敬老的方式。

从《 晋书》的记载来看:“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新令亦如之。”晋朝竟然还颁布了一道养老法令,家里有80岁的老人,一个儿子不从政。如果家里有90岁的老人,其一家人都不从政,据说在当时还没人敢违抗这道法令。从这个法令来看,不仅仅适用于贵族,也适用于庶人。无论,你做不做官,家里有老人,你就不能做官。

晋怀帝司马炽当政时期,中原大乱,士族南迁以后,保留了国子学,没有再设立辟雍。北齐设立了国子寺,隋朝初其沿袭了北齐的养老制度。至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杨广将“国子寺”改为“国子监”。如果说“辟雍”是老百姓的敬老之所,“国子监”为贵族的敬老之所,那么到东晋时期,“辟雍”就已经被废止了。

唐宋时期的养老

隋朝灭亡以后,唐朝又沿袭了隋朝的制度,但是敬老已经不分士庶,且养老制度,被唐朝发挥到了极致。唐朝时期的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国家还会安排护工进行照料,在唐朝以前,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所以,《唐六典三·户部尚书》载:“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这里的意思是说,凡是老百姓年龄超过80岁及重病的人,国家分配一个人来照看,超过90岁的人,分配两个人照看,超过100岁的,分配三人来照看。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由国家供养。其实,以古人的寿命,能活到80、90岁的耄耋老人还是很少。虽然很少,不过不难看出,唐朝养老制度的重视以及惠及的群体,真的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

宋朝士族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很富裕的朝代,国家不缺钱当官的退休以后,所获得的退休金相当的丰厚。国家对于民间敬老的方式也有实施,当老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大多数以贵重物品相赠或者免除服侍老人者的徭役。比如北宋真宗在天禧元年(1017年)下诏:“父老年八十者赐茶帛,除其课役。”宋仁宗在天圣二年(1024年)下诏说:“(西京洛阳)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从宋朝的法令来看,宋朝的敬老制度的力度显然不及唐朝。当然,宋代是一个富裕的国度,有钱人很多。所以,很多富人开始救济穷人也屡见不鲜。

明清时期的养老

我们再来看明朝,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平民皇帝,他懂得民间的疾苦。所以,他在即位之初颁布了很多惠民措施。比如《 明史·食货志》载:“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立义冢。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这段话的意思是,朱元璋即位之初,设立养济院救济哪些没有依靠的人,每月供给粮食。设立漏泽园埋葬贫民,天下的州、府、县设立收埋无主尸骸的墓地。然后又颁布养老的政策,民间八十岁的以上的老人还赐予爵位。

朱元璋

其实,关于明朝初期的养老政策,在《明太祖宝训》当中记载得更加的详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对礼部尚书李原吉说:“曩者朕诏天下行养老之政,凡耆民年八十以上、乡党称善、贫无产业者,月给米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者加帛一匹,绵一斤。若有田产能自瞻者,止给酒肉絮帛。其应天、凤阳二府富民九十以上赐爵社士,八十以上赐爵里士,咸许冠带,复其家。尚虑有司奉行不至,尔礼部以朕命谕之。”

从《明太祖宝训》的记载来看,朱元璋对养老的政策还是很重视的。在民间,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身份和地位,每月给米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还加赠帛一匹,绵一斤。住在应天府和凤阳府的富民,凡是90岁以上的老人,赐爵社士,八十以上赐爵里士。朱元璋当政时期对老人的赡养,其实比宋朝做得还要好。虽然说,朱元璋杀了一些功臣,但是对于民生,他还是很注重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清朝的养老政策。虽然说清朝属于少数民族政权,但是清朝皇帝对于老人的政策,虽不及明朝,但是能做到亲民已经很不错了。根据《清史稿·圣祖本纪》的记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壬寅,康熙皇帝在申昜春园设宴,召集直隶省官员和士庶,年过65岁以上的老人。宴会上,并命人搀扶80岁的老人,亲视其饮酒。在宴会上,康熙帝谕旨,凡宴会的老人全部赐白金。赐予的白金用于养老,应该是衣食无忧了。

康熙帝

此外,康熙和乾隆在位期间,还多次设立千叟宴(满汉全席)招待老人。比如,在康熙60岁的时候,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无论官民,只要能按时到京城参加千叟宴的,康熙都来者不拒。乾隆在50岁的时候,在乾清宫也开办了一次千叟宴,参加宴会的3900余人,乾隆亲自赐“鸠杖”。后来乾隆退休,又进行了一次宴会。从几次宴会来看,康熙和乾隆还是比较亲民的,只是康熙乾隆以后,清朝就没有那个实力了。

最后要说明的是,封建社会颁布的养老制度,一般住在京畿地区的老人才能享受到这些优待政策,其它地方的老人还是很难享受到这种待遇。在古代,除了士族公务员享有优厚的养老待遇外,普通老百姓还是要靠子女来养老。所以,在《绿野仙踪》当中就有描述:许氏六十余岁,儿子许连升在外做生意,听人说坠江死了(其实他儿子没有死,只是一个叫金不换的人看上了他的儿媳,所以雇人说她儿子坠江死了,好以此做上门女婿,霸占许氏的儿媳)。老人害怕无人养老,于是花二百两银子,招上门女婿养老。从这一段描写来看,民间的老人还是需要儿子来养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各朝“养老”不同做法
中国古代如何养老
为什么说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是书法世家形成的政治条件?
试析饮食文化中的分食制和合食制——以唐朝为例
古代养老:老祖宗为了“孝”付出了多少? | 循迹晓讲
古代人是如何养老的?官办养老院自南朝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