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清灭明入关,统治二百七十六年,桀骜的汉人为何屈服?

中华历史上有诸多王朝,大部分都是汉族建立的王朝,也有少部分异族王朝。历史上入侵中原的异族王朝,大都是中原王朝的不作为与没落,才让异族入侵成功,统治中原乃至中华大地,元、清二朝便是个好例子。

作为异族的满清,同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一样,顺顺利利的统治汉族近300年,而同样是外族统治的元朝,仅仅维系了97年,连100年都不到。

满清灭明入关,统治二百多年,主要在于统治者采取了不同于元朝的措施。

笼络地主和知识分子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就积极争取汉族官僚和地主的支持。入关后,提倡“满汉一体”,采取各种措施笼络汉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后的第二年就正式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给汉族读书人入仕开辟了道路,受到了大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拥护。

军机处

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科举、捐纳等途径做官,使汉族地主阶级与知识分子恢复旧业,与清政府结成利益共同体。

以清朝中央政府权力中枢军机处为例,乾隆七年(1742)有军机大臣7位,其中满族3位,蒙古族两位和汉族两位。

提倡儒学

满族在没有进入中原之前即后金政权时期就已开始注重对汉文化的学习,并重用了范文程、洪承畴等一批汉族官员士人。

定鼎中原后,通过对汉文化有了更多的接触了解,更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汲取汉文化。

组织人力对传统文化的汉文典籍进行翻译、整理、编撰,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子史精华》等巨著问世。另外,让八旗子弟接受汉文化教育,八旗官学的学习的内容多以汉文化为主,考试内容主要是汉族的四书五经等内容。

清代儿童在私塾里活动的情景.

清朝政府积极倡导儒家学说,并把其作为统治思想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在这方面大幅度减少了满汉之间的文化冲突。

顺治皇帝赐封孔子后裔孔允植为“衍圣公”,清朝统治者特别是康熙皇帝还积极推崇程朱理学。既保留和弘扬了汉族的主要文化传统和主导意识形态,有效地降低了由于政权更替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清朝政府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恢复科举制度,广泛吸纳汉族知识分子参政在汉族聚居区形成了满汉共治的局面。

满汉联姻

满族在入关前,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就曾与汉人通婚,对投降的汉族官员和官兵配给妻室, 以稳定军心和民心。努尔哈赤将孙女嫁给抚顺守将李永芳为妻,将宗室女嫁给李延龄为妻。

清朝诸帝皆强调“满汉一家” ,清世祖在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壬子谕礼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虽然,当时官员的联姻须报部审批,而普通百姓的联姻则不受限制。

顺治帝选汉官之女入宫为妃, 并准满汉官民相互婚娶。顺治十二年(1655年)以“和硕显亲王姊赐和硕格格号,下嫁耿精忠;固山贝子苏布图女赐固山格格下嫁耿昭忠”。

满族在入关前,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就曾与汉人通婚,对投降的汉族官员和官兵配给妻室, 以稳定军心和民心。努尔哈赤将孙女嫁给抚顺守将李永芳为妻,将宗室女嫁给李延龄为妻。

实行文字狱

康熙时期即爆发了庄廷珑的《明史》案和戴名世的《南山集》案。到了乾隆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权力的过度集中,使得文字狱愈演愈烈。

文字狱

据统计,康熙帝曾大兴文字狱11次,可想而知,因文字狱而罹难的人数不胜数。

因此整个清朝都处于一种高压的思想控制之下,民众敢怒而不敢言。

推行“汉法”

满族入关以前已经建立了以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核心,八旗制度为骨干的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入关以后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统治地域和更加复杂的统治局面,主动仿效明制,在原有政权机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满族贵族为主体联合其他民族统治阶级的统治体制。

议政王大臣

仿明制设立户、吏、礼、兵、刑、工六部,统一管理全国的军事、民政、刑狱诸事宜。

仿明内阁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地方官也依明制,设置总督、巡抚和州县官。

入关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能不断地被削弱直到最后被取消,八旗制度虽然有所保留,但是八旗的生产职能已经弱化,八旗组织由军政合一的组织逐步演变成了单纯的军事组织。

旗民分治

清朝统治者为了避免满汉冲突,实行了“旗民分治” 的政策,但是“旗民分治” 的种种规定,都是旗人优于民人。

旗民兵饷不同,八旗兵丁俸饷高于绿旗汉兵,八旗兵有军功者,予以功牌,而绿营兵则大为逊色,“核计功加二十四次, 始叙一云骑尉,较之八旗功牌,殊为屈抑”。

清末的巡防营

旗民分居, 内城由八旗驻守,汉人迁到外城,尽量避免满汉杂居产生民族间矛盾。

以汉治汉

“以汉治汉” 的政策与历代汉族中央王朝所采取的“以夷治夷” 的政策的思路是大体相同的。

在汉族聚居区,用汉官管理汉民,能够减少统治阻力与统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协调满汉关系,得以巩固统治。

清朝在汉族聚居的地方的巡抚多为汉族, 据统计、考证,顺治六年(1649年) 全国有26位巡抚, 其中有满族巡抚1位,汉军巡抚6位,其余19位皆为汉族,汉族巡抚占73%。

光绪二十三年初(1897年) 全国有巡抚15位,除两位满族巡抚之外,其余13位巡抚皆为汉族, 汉族巡抚占87%。

满汉官异制

清朝在官制上实行的是满汉复职制度,而实际上汉员班列皆在满员班列之下。清朝实行官缺制度,不同官缺只能由本族人出任或补授。

满官缺多于汉官缺,且都是要害部门的重要职位,汉缺都是次要职位,严禁汉人补满缺,且满人可以补汉缺。地方政权也是如此,总督一级多由满人担任,知府、知州、知县则多由汉人担任。而边疆大吏如驻防将军、副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则由满人专任。

在贵胄学堂进修的满洲贵族

就全国官员总数而言,汉人多于满人,但京城内外文武要缺,则满人多于汉人,保证了人数较少的满人集中控制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 乾隆50年(1785)中央机关官缺计: 满缺2751缺,八旗蒙古缺253缺,八旗汉军缺142缺,汉缺558缺。至清末,清朝的统治日益衰微,掌握大权的汉官人数才不断增多。

圈地、投允和逃人法

为了解决入关者的生计问题和旗兵给养,满族贵族入关后圈占汉人的无主土地和荒地,作为皇庄、王公勋戚等贵族庄田。

逃人法

但在实际圈地的过程中,圈的不仅是无主荒地,有主荒地也被圈占了,造成了被圈占土地的人民流离失所。

与此同时,满族统治者还实行了“投允” 政策,强迫汉族投充成为满族贵族的“包衣”,以增加庄园里的劳动力。为了防止奴仆逃跑, 清廷又制定了“逃人法”。

剃发易服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和入关初期强令投降的汉人效法满族人的发式和衣着风俗,在入关前1636年皇太极称帝时,就明令公布“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戴绒帽,务要束腰;女人不许梳头、缠脚”。

剃发易服

顺治元年五月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各官痛改故明陋习,共砥忠廉。”

清朝统治者实行剃发易服政策的目的是,以是否剃发易服作为判断是否归顺清朝统治的一个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族婚姻习俗有什么文化内涵?
满族的统治策略
3亿汉人被满清300万八旗,统治了276年,为何不反抗?四个理由
满族的贡献与自身发展
清朝的特权阶级“八旗”子弟里面,难道真的一个汉人都没有吗
在清朝,满族人与汉族人不能结婚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