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心脑血管疾病的真正元凶,请收起你的虚伪!
高糖食物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每年全世界直接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除了高死亡率,这类疾病还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心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虽然这类疾病的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其病变的“祸根”在人的青少年时期就已埋下。所以建议青年需要注意了解心脑血管疾病,了解预适应训练仪(宜博士)了。
从病理学的角度,其病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
  ● 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
  ● 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
  ● 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
但从预防的角度,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与病变进展的因素可分为不可变因素和可变因素。
  ● 不可变因素:个体的年龄、性别、种族及遗传因素的差异;
  ● 可变因素: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血脂紊乱、血糖紊乱)的控制情况,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及运动情况),体型(如肥胖)等。
排除可变因素中的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人们往往希望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一般认为,高脂、高盐、高糖的饮食都是心脑血管疾病诱发和加重的因素,而三者的主次关系在医学界却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而当下通行的健康教育,甚至很多国家的《国民膳食指南》中,则更倾向于认为:高脂肪的饮食(包括饱和脂肪、胆固醇)是诱发和加重种类疾病的罪魁祸首,高盐饮食也是其明确的不利因素;而对糖的态度,则是认为其过多的摄入会导致肥胖及血糖紊乱,对心脑血管没有直接的影响。
这种有意无意的淡化两者关联的态度,往往使公众在刻意避开高脂、高盐饮食的同时,会不自觉的倾向于高糖饮食作为替代。
但近日,美国的医学专家在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上发文指出:高糖饮食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真正元凶!同时指出,该结论并不是基于现在的研究才被发现,而是早在50年前,关于营养元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中就以察觉。之所以把罪魁祸首嫁祸于饱和脂肪及胆固醇,不过是在制糖业对当时研究的干扰下,转移公众视线的伎俩罢了。
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糖业研究基金会(现更名为糖业协会),就通过资助当时有关的系列研究的方式,干扰了公众获取准确的信息。在1967年,便有文章发表于颇具声望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极力淡化了糖和心脑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并将饱和脂肪所起的作用污名化。而糖业协会——这个声称致力于“研究糖与健康关系”的非盈利机构的背后,则是诸如可口可乐公司等商业巨头的支持。
体内脂肪来源于“糖”
肥胖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往往也是导致血脂紊乱的重要原因。而心脏和血管负荷的增大,及血脂紊乱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因。身体肥胖是摄取过多热量,导致体内脂肪蓄积的表现。身体在识别“热量是否过剩”的一个重要信号,便是血糖值是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研究表明,糖类物质的血糖生成指数( GI)在各类食物中是最高的,或者说高糖食物最容易使人肥胖;另一方面,通常人们的饮食结构中,糖类在总热量值的占比也远大于包括油脂在内的其他食物。
相关危害,糖>盐
一直以来,人们被告诫尽量减少盐分摄入,因为Na+离子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血糖与血压的关联性远远高于Na+。在血糖过高的情况下,大脑中的下丘脑区域会发出指令,使心率和血压提高;此外,血糖过高也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这也会加快心率。
血糖生成指数是关键
糖可以指能品尝出甜味的碳水化合物,也可以指所有能为人体供能的碳水化合物,那么,哪种“糖”才是不健康食品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
血糖生成指数( GI)是表示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它指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通常反映了食物能够升高血糖的能力。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种类、结构并不唯一,我们引用“血糖生成指数”这个概念,更能客观的评价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 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
  ●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
  ●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0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血糖升的也高;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对血糖的影响比较低。因此,利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合理安排膳食,对于调节和控制血糖大有好处。
常用血糖生成指数


相同食材,如果烹饪方法或食用方式不同,血糖生成指数也会不同。如同样的粥,熬煮时间越久,血糖生成指数越高。
结语
明确“高糖饮食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真正元凶”的意义,并不是否定之前的低脂低盐的饮食建议;而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对总热量值的摄入,特别是糖分的摄入有更加合理的规划。虽然没有明确的列出三者的主次关系,但近年来,美国心脏协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已开始把糖类列为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凶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全的476种食物升糖指数GI!为家人存好!
400多种食物升糖指数GI表
血糖生成指数(GI)是什么?为什么要低GI?!
控糖:256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
220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表
最全食物升糖指数一览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