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radaxa (R)(达比加群酯) 再次获得美国FDA肯定

其在美国最新更新的处方信息明确了Pradaxa? (达比加群酯) 150mg在同时减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方面优于华法林

德国殷格翰2012年6月11日电 /美通社亚洲/ --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于近日宣布,公司在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协商达成一致后已对Pradaxa? (达比加群酯)在美国的处方信息进行了更新,从而在处方信息中明确了“Pradaxa? 150mg 每日给药两次在同时减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方面优于华法林”(1)。此次在美国对产品标签所达成的有利更新基于关键性的RE-LY?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共纳入了18,000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研究结果明确显示了Pradaxa? 在有效预防卒中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此外,RE-LY研究还显示了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治疗相比达比加群酯在减少致命性出血事件以及颅内出血事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3,)。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降低卒中风险,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抗凝治疗的主要目标。医生和患者在考虑进行长期卒中预防时,能够有一个相较华法林具有明确临床优势的治疗选择,这是非常重要的。

“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比例高达92%,而且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残疾和较差的预后,”德国Duisburg-Essen大学神经内科主任Hans-Christoph Diener教授( M.D., Ph.D.)如此评价道。“对于房颤患者而言,降低卒中风险,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抗凝治疗的主要目标。医生和患者在考虑进行长期卒中预防时,能够有一个相较华法林具有明确临床优势的治疗选择,这是非常重要的。”

Pradaxa? 150mg每日给药两次是唯一一种被大型研究证实相较华法林治疗能够同时显著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2,3)。RE-LY? 研究结果显示,Pradaxa? 150mg每日给药两次相较控制良好的华法林治疗(INR 2-3, 中位 TTR 67%4)可使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发生风险降低35%(2,3)。此外,适用于特定患者人群的Pradaxa? 110mg每日给药两次也被证实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方面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治疗同样有效,而且与大出血事件的显著降低有关。RE-LY是一项PROBE(前瞻性、随机、开放标记的盲法终点评估)研究,就两种盲法给药的固定剂量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110mg每日给药两次和150mg每日给药两次)与开放标记的华法林治疗进行了比较(2,3)。

“我们对Pradaxa?在美国处方信息的更新表示欢迎,这一更新明确展示了这一新型治疗药物为全球范围内的患者和医生所带来的独一无二的受益,”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总部高级医学副总裁Klaus Dugi教授如此说道。“Pradaxa? 150mg每日给药两次的治疗方案能够同时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发生,同时还能显著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因此,这一治疗方案有望给患者提供相较华法林更好的保护,以免受上述危重病症的威胁。”

Pradaxa?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已被广泛的临床研究项目所证实和记录下来(2-7),并通过了全球各国药监当局的独立审核和批准。有关Pradaxa?的临床经验已很好地建立并继续增加。该药在70多个国家的药物暴露量已经超过780,000患者年(8),这超越了所有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9)。Pradaxa?的上市是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案例,也是过去十年间制药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上市产品之一。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将继续着眼于患者的受益和安全,通过RELY-ABLE这一长期安全性研究对Pradaxa? 进行更深入的考查,相关结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此外,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最近还启动了第二阶段的GLORIA-AF患者登记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抗栓药物在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临床应用情况。

供编辑参考

关于房颤(AF)和卒中

AF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10),在4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会罹患AF(11)。AF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增高,后者可使卒中风险增加五倍之多(11,12)。全球每年有多达三百万人罹患AF相关卒中(13-16)。AF相关性卒中往往比较严重,死亡风险较高(20%)、致残风险较高(60%)(17)。许多AF相关性卒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抗血栓治疗进行预防(18)。AF相关性卒中目前是欧洲的健康保健系统中导致高额医疗支出的病种。鉴于AF相关性卒中往往更为严重,这也导致其每年的直接医疗支出高于非AF相关性卒中(€11,799 vs €8,817 P < 0.001) (19)。

关于 RE-LY?研究

RE-LY? (长期抗凝治疗随机评估)是一项全球性、III期、采用PROBE(前瞻性、随机、开放标记、盲法终点评估)设计的研究,在44个国家的900多个研究中心纳入18113名患者,旨在比较两种固定剂量、盲法给药的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110mg和150mg每日给药两次)与控制良好(目标INR 2.0至3.0,中位TTR为67%)的开放标记的华法林治疗的效果(2,3)。此项研究中,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最少为1年(2)。

此项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发生率、全身性栓塞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血管性死亡(包括死于出血)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治疗相比(2,3)

  • 达比加群酯150mg bid显著降低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发生风险,包括出血性卒中
  • 达比加群酯110mg bid具有相似的卒中/全身性栓塞发生率
  • 达比加群酯110mg bid显著减少大出血事件的发生
  • 两种剂量水平的达比加群酯均显著降低危及生命的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
  • 达比加群酯150mg bid显著降低血管性死亡率

关于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是最前沿的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 (20),针对急性和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这一急需满足的临床需求。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阻滞凝血酶(游离型和结合型)活性而发挥强大抗凝疗效,凝血酶是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具有核心作用的酶。 与作用于不同凝血因子的维生素K拮抗剂不同,达比加群酯可提供有效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同时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或剂量调整。

关于达比加群酯临床研究计划

勃林格殷格翰用于评估达比加群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计划包括:

  • 接受全髋关节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一级预防
  • 急性VTE治疗
  • VTE次级预防
  • AF卒中预防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栓塞的预防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是全球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德国殷格翰,在全球拥有145家子公司和超过44000名员工。自从1885年成立以来,这家家族企业一直致力于研发、制造及推广各种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极高治疗价值的创新药品。

作为公司文化的核心成分,勃林格殷格翰始终承诺担负社会责任,从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到关爱员工及其家属和在全球型营运基础上为所有员工提供均等的机会。互相合作和尊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构成了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所有努力的核心因素。

在2011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净销售额达132亿欧元,公司将其最大业务 -- 处方药业务销售额的23,.5%投入于研发。

更多信息,请登陆以下网站 www.boehringer-ingelheim.com

请注意

以上新闻发布来自勃林格殷格翰总部。请注意在包括注册适应症等特定医学信息方面,各国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参考以上资料时请考虑到这一点。以上新闻发布不得在美国、英国或加拿大境内使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Pradaxa US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2012.
2.    Connolly SJ, et al. Dabigatr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2009; 361:1139-51.
3.    Connolly SJ, et al. Newly identified events in the RE-LY? trial. N Engl J Med 2010; 363(19):1875-6.
4.    Pradaxa?, European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2012.
5.    Schulman S, et al. Dabigatran etexilate versus warfa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N Engl J Med 2009; 361:2342-52.  
6.    Eriksson BI, et al. Oral dabigatran etexilate vs. subcutaneous enoxap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he RE-MODEL randomized trial. J Thromb Haemost 2007; 5:2178–85.
7.    Eriksson BI, et al. Dabigatran etexilate versus enoxaparin for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2007; 370: 949–56.
8.    Data on file.
9.    Eikelboom JW, et al. Does dabigatran improve stroke-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Reply to a rebuttal. J Thromb Haemost 2010; 8:1438–9.
10.    Stewart S, et al. Cost of an emerging epidemic: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UK. Heart 2004; 90:286-92.
11.    Lloyd-Jones DM, et al.  Lifetim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Circulation 2004; 110:1042-6.  
12.    Fuster V, et al.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 executive summary. Circulation 2006; 114:700-52.
13.    Global Atla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rt Federation and the 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2011. Viewed May 2012 at http://www.world-heart-federation.org/fileadmin/user_upload/documents/Publications/Global_CVD_Atlas.pdf .
14.    Atlas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eptember 2004. Viewed Dec 2010 at www.who.int/cardiovascular_diseases/en/cvd_atlas_15_burden_stroke.pdf
15.    Wolf PA,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 the Framingham Study. Stroke 1991: 22(8);983-8.
16.    Marini C, et al. Contribu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o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ischaemic stroke: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Stroke 2005; 36:1115-9.
17.    in HJ, et al. Stroke severity in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Framingham study. Stroke 1996; 27:176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香园论坛
聚焦房颤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张梅:新型直接口服抗凝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思考
长期透析的房颤患者 口服抗凝药或弊大于利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又出事了,与抗凝药联用增加卒中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