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新解:有道方有德,无道必无德

“道德”新解:有道方有德,无道必无德

“道”与“德”两个字放在一起形成“道德”这个词,始于老子的《道德经》。

放在一起,表明老子认为两字有必然联系。

道的含义,有道路、道理、路径、方法、方式、真理等等,本意是要判断对错。有道、得道之人,说的是某人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做对的事情。

德的含义,有德行、品格、品质、价值观等等,本意讲的是人际关系。有德之人,说的是某人对人畜无害而有益。

所以,“道德”的含义,带有价值判断。简单清晰的归纳,“道德”讲的是“好的、对的人际关系”。

无德之人,也可能得道。然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无道之人,会有德吗?那就不会有了!你都错了,谈何“德”行?

无道,必无德!

所以,笼统的用“道德”这个词搞说教,其实是不对的,容易误导芸芸众生。

推论到国家层面,一个国家首先要走对道路,才会有德。

整天走邪路歪路无厘头的路,那样的国家根本与德无关。

所以,看一个国家有没有道德,先要看其走的路对不对!

+++++

【道德·维基百科】

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另特此补充,道德为非正式公共机制,非正式即指无法律或权威能判定正确与否,而公共机制指所有场合都能套用的准则。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词源: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呵呵,人家明明叫《道德经》,你非说始于荀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可道,非常道”
为什么《道德经》难以理解,因为'道德'的古今之意不太一样
浅谈“道”的来历——《道德经》中的“道”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周高德:怎样读《道德经》
帛书《老子》与今本《道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