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诵读经典文化,促进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化

诵读经典文化,促进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化(转:苏玉静)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譬如老子所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孔子更主张推己及人成物成己,而孟子则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亲亲仁民爱物等主张,均贴切完美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妙不可言的诠释。但对于经典文化的学习内容和次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进而学习更丰富的内容。《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更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学习,让他们身心受到经典文化的感染,从小在我国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培养良好行为品德。

过去对于经典文化的阅读,是以教师为中心,仅强调背诵,强调在青少年阶段对记忆能力的开发,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升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层面。在不求甚解的指导思想下,忽视学生的的认知特点,片面强调繁难的经典篇章和加大背诵量,学生背熟熟练,但得不到理解和应用,反而因知识的掌握量高出同伴而增长骄傲情绪,甚至造成有的学生和家长认为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错觉。正如《弟子规》所说“但学文,不力行,长浮华,成何人”。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这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该如为学生学习、理解经典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诵读经典文化,利于学生养成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对于经典文化的学习,应该在诗文典籍的广阔范畴内科学选篇,力求少而精,且长期伴随,明确“养成教育”的定位,自然熏陶、潜移默化。学习内容和次递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

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的《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所以低年级学生从《弟子规》入手,掌握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进而学习更丰富的内容。

二、学经典,促学生养成好习惯

由于少年儿童的心理和品质正处于可塑性时期,在引导学生学好经典文化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把传统经典文化诵读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内化经典文化,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培养良好行为品德。积极开展评选读书之星经典小贴士读经典文化,做文明之星,争文明班级,等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学校的经典教育网站,经典文化论坛,开设传统剪纸艺术、英歌艺术教学课程,为学生学习经典文化打折更为广阔的舞台,并通过构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通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用相长,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品位。同时,要注意加强引导,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摒弃传统经典文化中掺杂的封建色彩、糟粕之面,让学生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汲取传统经典文化的精华。

1、在积累中感染经典文化

俗话说:“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幼年的直感能力强,记忆能力也强,因此,抓住孩子刚入学的黄金年龄,开发学生记忆的潜能。“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在教学时,我们运用小朋友!跟我念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如男女生对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下,很快记住背诵的内容。

2、开展故事比赛,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孩子们容易被直观、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尤其是喜欢听故事 ,更乐于讲故事。而孩子手中的弟子规都有相应的拼音故事,这就满足孩子自己读故事,理解故事,进而讲故事的满足欲,再加上在文选课上评选最佳故事大王、听讲大王,所以孩子们听的认证,讲得认真,不知不觉中吸收了传统文化,经典文化。

3、评选楷模,促良好习惯的形成
   
结合班级的实际,我们开展“每周一首诗”,“隔天一论语隔天一弟子规”活动。学习当中适当通过讲解或者借助拼音自学,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意义,并注重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展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促进全面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实践中都体验到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的收获。以读、背、描、写、画、讲、演等多种方法展开学习,提高兴趣;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如每天利用晨会或语文课开始的前一两分钟背诵一两句论语或最近学习的古诗,学生课下利用小组、同桌相互检查掌握情况。经常反复练习背诵,孩子们对背诵的兴趣越来越浓。每周一次的语文文选课,既是小结,也是展示个人读、颂、背的风采。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自觉内化经典文化。

自从学习弟子规以来,孩子们的行为悄悄地发生了转变:课间,有的孩子因为表扬班内的好人好事而别称颂:扬人善即是善,也有的同学因为传递同学之间不友好的行为而受到大家的帮助,同学们告诫他:扬人恶即是恶……随着经典诵读的深入,孩子们在评比楷模活动的影响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转化为自觉地行动:校内外主动向老师、家长、同学问好,不在校内追跑打闹、不乱花零钱、会摆好桌椅、收拾好卫生才离开教室,会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书籍、分享学习心得,分享成长的快乐……经典文化的学习已经成为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力。班级俨然成为孩子成长的大家庭,这不正是“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的具体体现吗?!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好习惯延伸到课外

和谐的社会来自于和谐的社区,和谐的社区来自于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家庭来自于和谐的亲子关系。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的有机结合,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将形成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全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所以我们的活动不仅在校内,还有机地延伸到课外。参观博物馆、考察家乡、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表达感恩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进一步在活动中历练孩子的品格,更多的是

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认可,提高了家长的认识和文化素质,而且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曾经表示反对孩子学习经典文化,认为识孩子学习负担的家长纷纷表示:孩子子送学习了经典文化,长大了,懂事了。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他学习经典文化!并且表示今后每天保证孩子在家有10-20分钟的读书时间,亲子伴读,来共同诵读中华经典,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

经典教孩子做人,它提出了做人的道理,提出了做人的要求,提出了做人的方法,让孩子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相信我们孩子在逐渐形成语文素养的同时,更能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的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进而带动周围的人提升文化素养,真正掀起孩子诵读中华经典的高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 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 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经典文化的学习,能让孩子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思想洗礼,孕育理想种子,提升道德品位,真正让浩如烟海、名扬天下的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绽放异彩,发挥出其极其可贵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成为孩子一生中高远见识、优雅人格的源头活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受益终生的85个好习惯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题的探讨
用中华传统文化夯实学校德育根基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资料)
小学低年级的养成教育(原创)
从国学经典中汲取环保理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