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题的探讨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题的探讨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能凭着几个会议和活动就可实现的目标,更不是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下面就行为习惯教育问题做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分析

通过这几年的教育和家访,发现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大致存在这么几种情况:

1、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走进校园就应该自觉地读书、看书。早上八点钟之前,有多少学生主动做到这点。课堂上,学生在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同时,有多少学生自觉的做课堂笔记。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优化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互动谋求教学氛围的新境界,促进教学质量的再提高,可是能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有多少?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之一,教师都希望通过预习撬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然而有多少学生能在课外去尝试预习?这些都是学生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

2、没有安全意识。学前班开始,教师就对学生进行着“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的安全常识教育和生命教育。这个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在小学里几乎是天天讲、时时讲,可是还有不少学生就是记不住。校园里有树,有爬杆等,学校严禁攀高,可不少学生还要去爬。是学生记不住还是一种天性。不夸张的说,每年都有学生溺水身亡,教师强调了,家长也讲了,可有的学生就是偷偷的下河洗澡。雷雨天不在树下避雨,不能玩火,个个做到了吗?所以说大部分学生对周围的安全隐患不敏感、没知觉,没有安全意识。

3、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仔细观察,大部分学生的卫生习惯很差,甚至一点都不讲卫生。下课了,低年级学生趴在地上玩弹子,高年级学生打球、踢毽子等,活动结束了有几个会去水池洗手?有的学生带了些水果、面包和奶来校吃,有谁在吃之前去洗手?上学穿来的干净衣服,放学就脏兮兮的。看见别人患红眼病了,还毫无顾忌的扎堆玩,是教师没教吗?在家里,有多少家长监督孩子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估计为数极少。

4、没有良好的礼仪习惯。中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有礼仪,不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还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时代要求,所以我们学校把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作为育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事实怎么样呢?同学之间礼貌用语使用率很低,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满意度不高,学生对社会老人的态度表现的比较冷漠。总之,学生礼仪不足,缺乏尊重他人意识和感恩意识。

二、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没有个性的差别。可为什么到了七八岁表现的千差万别呢?有的学生有很强的安全意识,有的学生一点卫生习惯都没有,有的学生很善良,主动热情帮助同学,有的学生就连每天的家庭作业都做不完?因此,一个人行为习惯不是先天的,而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受教育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的。

1、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牵引着孩子的思想,左右着孩子的习惯形成。屋子里经常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的,父母不乱扔瓜皮果壳。孩子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下,走到哪儿也不会随手乱扔东西,这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农村老人家对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行,至于干不干净不很重要。老人家自己不太洗澡,怎么可能要求孩子常洗澡常换衣服呢?老人家吃了晚饭就看看电视睡觉,这毫无教育元素的家庭怎么能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呢?农忙时节家长无暇顾及孩子,就把孩子全权交给老师;还有一些家长忙碌于打麻将,疏于和孩子沟通,导致孩子回家放任自流,没有任何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卫生等习惯的主要根源在家庭环境和家长的素质。

2、学校环境的影响。学生来到学校接受学校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视自己的任课教师为权威,对教师的尊重达到了一种畏惧的程度。这种程度的形成助推了教师教育的成功,成就了教师教育的绝对性,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抓住这档黄金期实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浅层面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深层面上讲有利于人的一生发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是学校教育不到位的反应,是学校教育状况还不太理想,包括校园环境卫生工作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感染力,教师的示范作用没有一贯性,教育活动也缺乏针对性和持续性。

3、社会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家庭成员,社会环境时刻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那么活泼可爱,那么讲究卫生,甚至学习成绩那么优秀,这与城里的环境是分不开的,与城里人学习氛围分不开。我校地处镇中心,周边有针对学生的摊点、游戏厅等场所;周边巷道的卫生环境状况很脏。这些对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我们学生养成那些不好的习惯主要诱因之一。

三、寻求解决行为习惯养成问题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小学阶段,只有认知而没有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最实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教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所以说,国家革除应试教育,坚定推行素质教育,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需要。尽管我们学校对教师工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还有不少的应试教育成分,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使我们看到多元化评价中积极的一面。

有一位禅师,带领一帮弟子来到一片草地上。他问弟子们怎么可以除掉草地上的杂草。弟子们想了各种办法,拔、铲、挖等等。但禅师说,这都不是最佳办法。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只又生”。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禅师说:明年你们就知道了。到了第二年,弟子再回来发现,这片草地长出了成片的庄稼,再也看不见原来的杂草。弟子们才明白最好的办法原来是在草地上种庄稼。这是禅师的智慧——用粮食根除杂草。我们在培养习惯时,是否可从禅师那里领悟借鉴呢?如果一个人改掉不良习惯有困难,可以尝试让好的生活方式去慢慢的影响改变呢?好习惯多了,坏习惯自然就少了。针对我们小学生的特点,如何有效的解决养成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狠抓低年级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说不上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却充满了学习激情。这个阶段就是人生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因此,我们教师要抓住关键期,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把养成教育抓细、抓实、抓早。日本心理学家调查过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据此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大的改进。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叉叉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因此,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不良的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学校正加大力度,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低年级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没有知识技能,听不懂大道理,辨不清是非曲直。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具体的细节做起,对他们不仅要制定具体的要求,而且要把目标最小化、通俗化,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卫生和安

全等生活习惯。为此,我认为一要求教师每天要千叮咛万嘱咐,教育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二要积极开展活动,将养成教育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三要教师将养成教育内容编成儿歌,作为班级公约,让学生天天读,天天背,天天照着去做。

一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的好多行为与习惯都是从家长、教师那里获取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所以,在学校的每一天,每一件事,甚至每个细节,我们教师注意给学生做好示范。比如进教室看到纸片,弯腰捡起来了;下课了,教师洗手,拍去身上的灰尘;课间教师看书等。因此,低年级的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正如我们学校提倡的“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2、家长要承担良好习惯教育的重要责任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掉某种不良习惯,不仅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还要家长的积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学校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习惯养成主要依靠学校,家庭教育次要。这句话说的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不可小视。在我们身边的家庭里,大多父母特别宠爱孩子、溺爱孩子,使得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和坏脾气。家长们认为读幼儿园、小学的孩子还小,一些行为习惯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然会明白。而恰恰相反,许多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一旦变成了不好的习惯,这时的家长不及时给予纠正,那么长大了就很难了。

我们乡下的学生基本上和父母同住一室。父母经常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经常保持明亮整洁,书、玩具,甚至一些衣物等摆放有序。这样的环境给孩子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非常有利于孩子养成爱整洁和生活有条理的良好习惯。有些学生家里,煤球灰到处都是,满地垃圾,灶台上锅盖开着,碗、瓢、盆随处乱放,杂乱无章。如果学生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也就会养成东西乱放,垃圾乱扔的习惯。还有的学生读书认字不专心,一篇课文的生字两天下来记不住,可是麻将子个个认识,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学生不好,而是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没有良好的家教氛围。

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父母的模仿。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教育子女最好的典范。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

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教育孩子尊敬长辈,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感化。使孩子学会从小就尊重别人。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尊敬、爱护和关心老人,尊重有困难的人或残疾人,对他们有礼貌,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总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也为学生长大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教师和家长,甚至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要充分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在学生(孩子)面前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老师不及时回信息被投诉!家长不回复老师信息,向谁投诉呢?
一年级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大全
有种行为比体罚更伤学生,教师要注意,家长要警惕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