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树立现代德育理念

六、树立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全体学生的思想

 应该看到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德育的作用也是这样发挥的,德育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全体学生。这个观念不能单单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而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德育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来看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并让这种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要求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敢于进行道德体验的勇气、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毅力和高度的自制能力,才会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实效真正得到提高。

七、树立师生在德育过程中共同成长的思想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也促进着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师生是共同成长和发展的。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能真正帮助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解决个体道德水准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首先必须解决好自身道德水准与社会对其成员不断发展着的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住学生已有的道德发展状况及其道德水准与道德要求之间差异,实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标。

八、树立德育的最佳方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

 传统德育的主要方式是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逐步发展成规范养成和能力培养,而德育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使我们社会的道德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素质。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充分相信学生在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行动上具有一定的水准。我们应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道德潜能的基础上,培养起学生人格智能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广泛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调控,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整的人。

九、树立充分尊重保护学生心理权益的思想

  心理权益是学生应享有的基本权益之一,学生应有获得生活、学习安全感的权益;有被尊重、理解、鼓励和爱的权益;有被集体接纳、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参与集体活动的权益;在集体中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权益;有自主选择及自主决断的权益;有学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得到尊重,以及得到具体帮助的权益;有在个性心理品质发展上得到帮助和服务的权益。要自觉杜绝无视学生心理权益的各种不良教育行为和方式,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并在此环境下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得以充分舒展。

十、树立充分尊重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思想

个人需求不属善与恶的道德范畴,它是一种中性的精神现象。我们应当在充分肯定个人需求合理性的同时,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让个人需求在合理的经济制度及市场经济规律、法制和社会公德的约束下,在机会均等和不侵犯他人正当权益的活动中得到充分满足。集体主义教育同尊重学生个人需求并不矛盾,学校德育要充分尊重满足学生合理需求,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九
2014年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填空总结九
关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关系的思考
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区分孩子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
首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题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