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钱池

养钱池是家乡的一个小名。大约二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这个小村子,得知村名后颇感诧异,随即问过,没有得到答案。此后很久,养钱池一直萦绕在脑海里,时不时地揣测的由来。在附近会不会曾经有过古代的造币厂?难道铸了铜钱还需要做“养生”?河南新密平陌乡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在养钱池东南不远处有8000年前的莪沟北岗遗址,在其北几千米处有古补国遗迹补子庙,在其更近的地方还有打虎亭汉墓。古洧水从其西向东南流过,古绥水则就发源于其西南。黄帝时代的重要山脉走马岭、箕山就位于其南。但仍不能与养钱池之名建立直接联系。

转机出现于我对地图观察的爱好。有闲暇或者研究之需,总会反复研究地图地形地貌是重要的关注对象,竭力在脑海中重新还地形地貌的原始形态以及演变过程对理解远古人类是不可或缺的功课。当然对许多携带古代信息的地名也非常关注,如“黄帝岒”以及岒下的“刑房”当我再一次观察养钱池时,在周围现了若干可能与之有关的地名,“养南坡”、“养北坡”、“养里沟”、“养外河”我豁然开朗,原来“养钱池”应该是“养前池”的讹误!此“钱”非彼“前”,以前农村识字人少,名传来传去,“前”就变成了“钱”

一个“养”字居然衍生出这许多地名一定非同小可。那么,“养”究竟是什么呢?《礼记学记》有云,“党有庠,术有序。”孔颖达疏:“党,谓周礼五百家也;庠,学名也,于党中以学,教闾中所升者也。”即为周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叁代共之。”《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於东序,养庶老於西序……周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

上述文献中前述“党有庠”与“术有序”显然在语言和逻辑上并不匹配。根据后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应为“塾”之误。这样就容易理解了。在五百家之“党”设庠,在家里有“塾”。

庠序学校一般都笼统地解释为古代的学校似乎并不错,但是,从其出现的时代、地方和所教之内容看确有极大差异。如依上述笼统理解,所获得的知识就非常有限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庠序学校”是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一段历史,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学校制度的发展,也是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缩影。

“庠”在时代上出现最早是有虞氏时代。周人称庠为“虞庠”,周之庠应来自有虞氏。殷商称序应来自夏后氏,因为“夏后氏养国老於东序,养庶老於西序……”但是孟子滕文公上》还有一个说法,“夏曰校校者教也”。看来,可能夏除了庠以外还有校,也可能二者在机构上并未分离,发挥什么机能就称什么。抑或不同地区有不同表达方式。

从以上文字表述以及逻辑关系上看,庠最早应该是“养老院”氏族或宗族内上了年纪的人被统一养了起来,负责集中养老的机构就“庠”。这些人重体力劳动已经不能胜任,但他们还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其中教年幼的孩子就是任务之一。于是,养老院变成了学校。殷商称“序”与“庠”还是有巨大不同。殷商“序”本意为“射”。夏时的“序”是指正殿两侧的配廊式建筑。所以在殷、商没有养老的概念。他们一直还保留着狩猎的传统,“射”就是最重要的生存技能。殷、商时代对四方的征服和平定非常频繁,“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夏与夏后与其不同,主要在于建立和维持秩序,把传统和规矩教给下一代更重要。夏后氏用“序”冠以养老与学校职能,可能一则显示其地位重要,再则显示教学内容中含有“射”之艺。

“庠”区分为上下,“序”区分为东西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因为社会已经出现了“国”与“庶”。严格地说,有虞氏时代应该还不分国与庶,只有在“国”的概念出现后,才会有国与庶的问题。“氏”的时代应该是血缘文明尚未出现,人类只是一个个群体。到“国”出现时,人类已经可以以血缘区分人群。血缘内的是国人,血缘外的是庶人。国人实际上是贵族,而庶人是一般平民。庶人是外来户,被国人所接受,在同一地区生活。两种人早期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国人的主体意识更强,所承担的责任更多。所以,东庠也好,东序也罢,它们收养的是贵族老人,而西序和西庠所收养的是庶民老人。作为对下一代的教育的功能,它们分别所教的内容和培养目标自然都是很不同的。前者所培养的是贵族子弟,教育目标是社会管理;后者培养的是庶民子弟,教育目标是生产技能的传承

历史地看,养老院与学校同时产生,同等重要。而且,也有过一段共同发展的历史只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复杂化和庞大化进程速度过快,各朝各代既无暇也无力应对庞大的养老问题,都把养老全部给了家庭。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细胞家庭的健全强大,成了支撑整个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力量。全面理解“庠序学校”有助于理解中华文明的成长

河南新密平陌乡养钱池,原来并不养“钱”。这里曾经是周代的一座养老院与学校兼职的“庠”。庠前池被人讹传成了“养钱池”。围绕着一个“庠”就衍生出好几个地名,可见当时的“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而且应该有一组规模宏大的房屋建筑。只是不知道今天是否还能发现些许当年的蛛丝马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御制日讲礼记解义序
史部文献通考马端临卷四十六 学校考七郡国乡党之学
“学校”称谓知多少
“谨庠序之教”:我国古代学校概况
学 校 的 古 代 称 谓
顺 序 (建议都看看,太透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