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说唐诗】初一的古诗文,你敢说懂了?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卷“五言古诗”,楚子已经按照顺序讲了张九龄和李白的诗。接下来讲杜甫的《望岳》。


【今日读诗】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懂诗意】

尽管这首诗是初一的课文,但还是有很多人,即便从字面上都没有读懂这八句话。

顺便说一说,杜甫的《望岳》,其实也是组诗,共三首,第一首写东岳泰山,就是我们熟悉的这一首;第二首写西岳华山,第三首写南岳衡山。

我们只读其一。

先学习诗中出现的一些词汇: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楚子歪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对于“齐鲁青未了”,权威的鉴赏书上就出现了两种答案。

一个说法是:站在齐鲁两国的边境上朝泰山方向看,无论多远都能看到青黛色的山脉;

另一个说法是:在齐鲁大地上,青翠的山脉向远方蔓延,层峦叠翠,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虽然两种说法都是形容泰山的大,但是意思不一样。我赞成前一种说法,因为前一种说法描绘的是山高,后一种说法描绘的是山广。而整首诗,是在说山高。事实上,泰山也是以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而著称,并非以其山脉绵延广袤而出名。

而且,前一种说法,才体现出对泰山的远望这个主题:望岳。

至于“岱宗夫如何”的“夫”字,被传得很神,有的专家甚至称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这个评价,有点夸张,其实本诗开头第一句,也就是一句散文句法的赞叹句入诗的创新之举而已。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开始近观泰山了。

“造化钟神秀”是说美,“阴阳割昏晓”是说高。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截然相反的晨昏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大多数的鉴赏书都解释这一句,是诗人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但是我认为,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而且我更赞成另一种解读。这两句可以理解为对山的拟人化描述。“荡胸”、“决眦”的不是诗人,是人格化了的山。“荡胸”是开阔的山腰,云海激荡;“决眦”是奇峭的山巅,归鸟穿梭。这两句是在山下对山的仰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以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一句,太过家喻户晓,太过主旋律,太过高大上,在各级领导的报告里面出现的频率太高太高,楚子不费口舌解释了。

顺便说一下,“古诗学堂”里面所有的楚子歪评,都是楚子个人观点,不对学生答题得分负责任,请在校中小学生务必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做试卷。但是同学们尽可以在课堂上把楚子的歪评大声说出来,也可以在朋友们的聚会上秀一秀自己的逼格,甚至大学生们尽可以借此思路补充材料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楚子的歪评不会让你掉价,楚子也不会和你打版权官司。



【了解诗体】

这首诗,被放在了《唐诗三百首》的“五言古诗”中,但是也有一些唐诗选本包括初中教辅材料将之放到了五言律诗当中。究竟哪个对哪个错呢?


中国的诗歌,是到了齐梁时代,开始有意识的讲求声律。到了唐代,正式形成了以讲究平仄、对仗为形式的格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的诗,叫古体诗,简称“古诗”或“古风”。与之相对应的格律诗,又叫“近体诗”,格律诗简称律诗。


近体诗是严格讲究格律的。所谓诗的格律,就是诗的句数、句的字数、诗用韵、平仄、对仗、格式和规律。我们可以从对仗、用韵、平仄、黏对和拗救等四方面去判断,《望岳》究竟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近体律诗多为八句,《望岳》恰是“五言八句”,而且从文字的章法、中间两联对仗的运用看,的确很像律诗,所以不少人误读为“五言律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比较工整的对仗,而“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尽管词性上面没有对得那么严格,但是在唐人的律诗里面,这个宽容度是可以有的。所以,初读之下,称之为律诗,似无不可。


其次看看用韵。有人说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望岳》用的“了、晓、鸟、小”为仄声韵,所以是古诗,这个说法是错的。近体诗一般用平声韵,但是有时候也用仄声韵;另外补充一点你可能不知道的知识:近体诗一般是五言、七言,所谓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但其实有时候也会六言的。唐朝有不少辞藻瑰丽的六言律诗呢。“古诗学堂”以前做过专题介绍的,有兴趣的纷纷可以搜索一下历史消息,不够比较久了哦。结论是,从用韵来判断《望岳》不是律诗,没有道理。


再看看近体诗的平仄要求。近体诗的平仄有严格的限制,简单地说,就是每一句的第二字、第四字应当平仄相反。这一看,《望岳》就完全不符合了。另外,律诗的平仄讲究“黏、对”,所谓“黏”是指上联对句的第二字的平仄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同;所谓“对”是指同一联内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现在我们把《望岳》的平仄全部标出来,大家看一看就明白,有多少地方不符合格律的要求了。



顺便说明,所谓“古”,就是平水韵,这是宋人根据唐朝格律诗的平仄押韵整理出来的一本韵谱;所谓“今”,是现代新韵,一部分当代人写律诗按照拼音来写,就依照现代新韵这个谱。

根据前面讲的平仄使用规则,可以从上表看出《望岳》多处出律的地方。

最后谈谈“拗、救”。拗,就是不顺。救,就是补救。拗救,就是不顺的补救,这是格律诗可以对不合律之句进行补救的一种特例。如果《望岳》为近体诗,它有两句致命的不足之处,也就是“拗”。“岱宗夫如何”、“荡胸生层云”用了两处“三平调”,“三平调”是古体诗常见的格式,但这是格律诗所不允许的。而全诗没有“救”,是故《望岳》必为古体诗。


以上,是运用诗词知识对《望岳》的一点解读。但是楚子觉得,最好玩的地方不在这里。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记得,楚子曾经说过崔颢的《黄鹤楼》,也是不符合格律诗平仄要求的,在《唐诗三百首》里面却被放在了第六卷(七言律诗)的第一篇。杜甫和崔颢,为什么待遇不同呢?因为崔颢的《黄鹤楼》千百年来被评为唐朝的七律里面的冠军作品,第一名!大学者们争论的只是,究竟是崔颢这首第一,还是杜甫的《登高》或《秋兴八首》第一,从来没有人敢说这首不是七律了。


既然有这一说,蘅塘退士怎敢把《黄鹤楼》驱逐出七律的队伍呢?学者怕更大的学者,楚子不是学者,所以谁都不怕。




【楚子说诗】


你敢说你读过《唐诗三百首》吗?


可能你只是读了里面的诗,


甚至只是陪着你的宝宝认了诗里的字。


从现在开始,跟着楚子,


我们一首一首读,坚持再坚持,


解开《唐诗三百首》里蕴藏的中华文化密码,


让你我一起,成为中国最高雅的一族。


你要是觉得楚子如此解读《唐诗三百首》有点意思,明白其中的三分痴,希望继续阅读,那么请使用打赏、点赞、评论、留言、转发等一切手段鼓励我,只要楚子感受到了粉丝们的“相悦”,那么会豁出一切坚持说下去的。


在古诗学堂,听楚子说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_明理傲
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言绝句?绝句与律诗的区别之处在哪里?你如何理解?
近体诗(绝句、律诗)平仄格律表
《怎样才能写好诗》(上)
古诗、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 的概念
​何谓近体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