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小区的“众治家园”

老小区的“众治家园”

——党群融合 草根治理

时间:2017-06-28      来源:中国干部学习网      作者:

  西门居民区地处惠南镇老城区,下辖10个小区,区域内共有居民2650户,实有人口约7000人左右,分设48个居民小组。近年来,居委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结合居民区工作特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居民感受为抓手,不断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价值引领、组织动员、统筹协调、凝聚骨干作用,不断提高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居民区党总支被评为2016年度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浦东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单位、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居委获得2013-2014全国无邪教示范社区、2016年上海市自治家园示范带你等光荣称号。

  俗话说:三人合众,众志成城。西门居委有老小区的显著特点:老党员多、老同志多。加之区域内有一所热门的小学,因此老小区的“学区房热”也吸引了不少年轻家庭。社区总体呈现“一老一少两头热闹”。在我们的自治工作探索中正是有了三种“人”的支撑,即三个抓手:以社群领袖和文艺骨干为主的“老沈工作室”,以党员和热心群众为主的“党群三大理事会”,通过“三最家庭”创评应运而生的年轻人群体“小青圈”。

  一、坚持党建引领,在汇聚民意中加强党的领导

  1、完善组织架构,注重形成有效覆盖。

  建立了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各类志愿者团队为支撑,居民主体参与的自治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居民共商共议平台。以成功创建区“基层党建示范点”为契机,深化与共建单位的党建联建 、党员“双报到等,拓展民主协商渠道。以推进“幸福加油”社区党建品牌项目为载体,不断丰富文化楼道、楼组党建内涵,凸显“党员主动亮身份,真情服务邻里”的楼组党建成效。积极发挥社区“老年合唱队”、志愿者团队作用,使他们成为政治上的宣传队、行动上的工作队。

  2、凸显群众参与,注重形成思想共识。

  通过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对所有居民家庭进行走访征询意见,梳理汇总社区现有的制度和习惯做法,增加大家关注的新内容后,编辑成《西门居民区居民自治章程及实施细则》,并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的票决,顺利通过表决。

  二、坚持整合资源,在带动民主中增强自治活力

  1、发挥楼组党建优势

  结合社区党建项目“三最家庭”创评,将创评标准写入了《西门居民区居民自治章程及实施细则》。2014年起居委连续3年开展“三最家庭”评选,每一届由居民们自发推选出候选家庭15户。他们通过小家庭的典型正能量,在各自楼道里孵化出了邻里小屋。如一些楼道针对独居老人较多的情况,在楼组党小组组长、社区最健康家庭成员带领下,楼组党员与独居老人结对,定期上门照顾。党员家庭带头表率,协调邻里关系,形成了互助型楼道。楼道组长、社区最环保家庭成员通过定期收集制作“健康养身知识”“环保小窍门等”,在邻里间分享,并在该楼道内自制宣传版面,形成浓烈的环保健康氛围。楼道内的楼组党建和“三最家庭”创评活动,给大家带来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家风民风,大家自然而然形成了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

  2、三大理事会,架起居民连心桥

  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分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热心居民担任理事的综合治理理事会、爱心福利理事会、环境美化理事会。理事会结构:居民区综合治理理事会设立理事长1名、执行秘书长1名、理事5名。居民区爱心福利理事会设立理事长1名、执行秘书长1名、理事5名。居民区环境美化理事会设立理事长1名、执行秘书长1名、理事5名。理事会工作内容:理事会将在西门居民区党总支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居民、居民自治来开展工作。理事会将不定期召开民情议事会,汇总居民提出的各类问题、情况,梳理后分门别类予以解决。每月召开一次居委与理事会的联席会议,就自治工作情况通报。每季度邀请居民代表共同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建议。

  (1)综合治理理事会

  成功化解敞开式小区居民安装地锁矛盾

  由于西潭新村是一个敞开式小区,小区没有门卫,停车秩序比较混乱。周边商铺众多,大家随意把车子停入小区内。小区内的居民为了争停车位也经常纠纷不断。居民私装地锁屡禁不止。私装的地锁后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乱停车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居委通过召集楼组长、业主代表等进行协商,由居民楼组长楼组长上门做私装地锁居民的思想工作,劝他们自行拆除,了解他们现在的想法及建议。收集居民意见,思考治标治本方案。由楼道组长把安装活动停车桩的想法告知居民,鼓励居民自觉拆除私装的地锁,安装活动桩后,小区有车居民每家发放一把钥匙,自觉管理好锁及钥匙,自觉维护好停车桩。

  现在居民们对活动停车桩爱护有加,自觉得维护它们,大家进出时都会把它们锁好,小区居民们还自觉定期进行清洗。大家都说:停车桩是缓解敞开式小区乱停车的有力举措,只有居民维护好,才能确保自己生活环境的有序。

  商住楼里的和谐之道

  跃进路48弄的楼房为商住楼,一楼为服装商铺,二楼是居住房,多年来相安无事。但在2015年年初,由于原先的服装商铺将转做西餐面包店,2号楼道内人员进出将会比原先多、人员杂,一旦经营开始,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商铺老板要在楼道中自行破墙开门,这更让2号楼里的居民们很是担心。

  为此居民们来到居委,希望居委能出面帮忙调解。居委结合居民自治工作适时引导居民们自行处理矛盾,并引导跃进路48弄2号门的居民们自发组成矛盾协调小组,就针对此事与商铺老板进行协商。经过口头协商,效果较为满意。但在后期的装修过程中仍有矛盾发生。为此协调小组希望在居委的见证下与商铺老板签订一份协议书。

  居民们组成的协调小组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签订协议书来,让跃进路2号门的居民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现在跃进路的居民们经常光顾面包房,与商铺老板的关系非常融洽。而协调小组,他们不定时的与商铺老板有商有量,确保环境卫生整洁、商铺正常营业、居民们安全生活。通过此次事件,协调小组不仅没有解散,更在居民们心中有较高的威望,现在居民们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调委小组”。

  (2)爱心福利理事会

  爱心义卖把爱传递

  爱心福利理事会成立以来,关心关爱辖区的困难群体,近期由爱心企业捐赠了全新衣物、裤子等,爱心福利理事会志愿者们决定通过摆摊义卖的形式筹集善款来帮助辖区需要帮助的群众。

  义卖现场,志愿者们一早把衣物按照价格不等从10元-50元不等进行分类,并有志愿者们对衣物的来历,所得义卖的款项、去处进行解说。居民们听说所卖的款项会用来帮助辖区内困难家庭,纷纷慷慨解囊积极购买。

  通过爱心义卖活动,来大力宣扬时代美好风尚,让爱心的接力永远传递下去。

  (3)环境美化理事会

  老旧小区的环境卫生“监督员们”

  西北新村是社区里的老旧小区,又是学区房,房屋换手率、出租率非常高。买房子后,大家都会重新装修,大量的建筑垃圾会随处乱堆。导致楼道、过道、楼底通道,堆的到处都是。家装垃圾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之一:一方面,装修的居民为怎样处理家装垃圾而烦恼;另一方面,随意倾倒的家装垃圾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人们越来越希望有人能“管管”这些家装垃圾。看到小区偷倒垃圾屡禁不止,听到小区居民怨声不断,了解这个情况,环境环境美化理事会的志愿者们马上行动起来,组建几支卫生监察小分队。分时、分地、分队的方式进行小区内环境卫生的监督。看到有乱堆物及时向社区报告,并尽可能的找到乱堆物的主人。由于志愿者都是小区内的居民,他们对自己居住的环境有保护意识,工作会开展更顺利。

  组织辖区的孩子们一起参与清洁家园活动,从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由孩子在家庭中起带头作用,让居民们明白,志愿者们都在为大家的清洁家园出力,促进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健身器材的“保养医生”

  西北新村的健身点,有一条蜿蜒的鹅卵石小路,还有几台健身用器材,时间久了,使用的人多了,渐渐地很多器材开始呈现老化,有的油漆脱落,有的生锈破损,看上去也是脏脏破破的。

  环境美化理事会的党员志愿者鞠名族就开始默默的做起了这些健身器材的“保养医生”,并发动周边居民组成保养小分队。

  每一天,他都会去巡视他的“保养病人”,并且根据每个“病情”开具“用药处方”。碰到设备油漆脱落的,他就自己找来油漆桶,拿起刷子,仔仔细细的开始为设备刷新漆,换新衣裳。刷完了之后,他还会写一个简单的告示牌,好让大家了解免得弄脏了衣服造成不便。

  如果有机器生锈,部件运转不那么灵活的,鞠老先生就找来构件专用的润滑油,拿块细棉布擦一擦,拿把小铲子铲一铲,去除斑斑锈迹,增加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

  在健身地点还有条蜿蜒的鹅卵石小路,石与石之间总有很多烟蒂,垃圾,每过一段时间,他就弯着腰,带着垃圾袋,一点一点的捡起来,保持整条鹅卵石小路的清洁。

  现在,老鞠发动周边居民共同参与健身器材的维护保养,真正实现了居民自治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三、坚持完善机制,在推进民生中夯实自治基础

  积极转变原先“居委发动、居民参与”的传统模式,挖掘和培育社群领袖,让居民关心的事、喜欢的事在社群领袖的带动下,有举措落实,有活动载体。“老沈工作室”应运而生。它有8位志愿者骨干组成,下辖40位热心居民的完整工作体系,工作室主要参与调解居民纠纷矛盾、策划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宣传政策法规等。工作室负责人老沈的总结就是:“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快乐自己”。

  为更好地扶持老沈工作室,居委落实工作人员为工作室和居委之间的联系人,畅通沟通渠道和桥梁,定期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从管理到治理,为“老沈工作室”搭建好平台,整合各种资源,推动“老沈工作室”自治能力和自治功能适应社区居民发展的需求,让居民自治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工作室有自己独特的规范和制度,制订了“一年早知道 天天有担当”的工作职责,全年无休,每天安排人员自发值班,接待来访群众。工作室不断发挥“三室功能”。

  调解室: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功调解纠纷37次。工作室成员们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居民,尽力解答居民所咨询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大家的难题。现在老沈工作室成了社区里解决“邻里纠纷 居民互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宣传室:十八大召开后,他们组织合唱队排演各类节目,自编自导自演了小品《充电》《心连心》《实干兴邦》等内容,每年不忘关心、探望维稳弱势群体,并为浦东医院离休干部病房、各敬老院、福利院等单位进行慰问演出,为各类群众带去欢声笑语。为便于合唱队每周四的排练,老沈工作室牵头编印了《幸福中国梦,加油大讲堂》歌曲集,传递正能量,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到社区居民和群众中。在各种宣传节点,“老沈工作室”都会组织人手,拿起鼓、带上锣,举起小彩旗,推上三轮车,走上街头,以敲锣打鼓的形式做沿街宣传,至今已经参与了“禁烟禁毒”、“ 法律法规”、“控制三违”等宣传活动,做辖区内小广场和各个小区的文明传播者。

  策划室:为了更好地关心老年人、引出年轻人,拉出小朋友,让更多社区居民家庭参与社区建设,去年起,“老沈工作室”为主牵头,策划开展一年一度的“西门家庭才艺赛”,从方案、评分表设计、宣传都是由老沈工作室的志愿者们一手筹办,居委会工作人员则成为嘉宾观演。社区里的居民们踊跃参加,对活动交口称赞。此外,在居委各项工作中,老沈工作室也积极牵头参与策划,组织开展了贴近居民需求,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

  四、社区小青圈  彰显新力量

  通过连续三年开展草根暑期班、组织各类亲子活动,打下夯实的群众基础,成功的吸引了年轻家庭参与其中。通过此契机,及时的建立了一个“小青圈”的微信群。吸纳了许多年轻家庭参与到了居民自治中。许多年轻的家长在节日带领孩子们上门探望独居老人、也有利用自己的职业知识带领大家一起健康生活、也有自愿担任楼道组长为居民服务的、更有为辖区环境卫生出谋划策的。这些优秀的青年家庭能够以点带面的引出更多青年家庭参与其中,共同营造“居民自治 幸福社区”的氛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哇!高行这个小区厉害了!
陆家嘴街道探索居民自治 居民决定自治金用处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徐汇加装电梯进入“提速”模式
垃圾分类几步走:三种逻辑+五大机制
助推社会组织“破壳而出”
案例|“组织、制度与工具: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三重路径——以厦门市湖里区小区治理创新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