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黔西县直、乡镇千名党员干部“1+1”结对帮扶显成效
>>>>点击进入

  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启动以来,贵州黔西县把党员干部“1+1”结对子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纳入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内容,从建立完善扶贫帮困制度入手,在抓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实行县、乡镇、村纵到底、横到边的三级帮困网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县委、县政府推行千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1”工程,县直69个单位、26个乡镇的1006名党员干部参加了这一活动,结对子帮扶340个村的4200户贫困户,解决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1+1”结出了百姓对党的深情。

  进村入户,摸清实情结对帮扶

  黔西县把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据统计,目前,全县有城镇人口3500人、农村人口30000人得到了低保。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带动下,从8月份起,县直69个单位、26个乡镇的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困难群众中展开调查研究。调研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领导干部走访调查,县委、县政府组织366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走访下岗失业职工家庭,并要求每人必须走访4个以上困难户;第二层次是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的669名机关党员干部,组成民生工作组,深入到340个行政村、8个城市社区、28个农村社区,走访困难家庭1.1万户;第三层次是劳动、民政、卫生、教育等职能部门开展专项调查,共走访了1.5万户困难户和困难学生家庭。

  对困难群众进行“地毯”式调研,使黔西县委、县政府基本掌握了全县下岗失业职工和困难群众的情况。经过认真讨论,县委、政府在县、乡镇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县直69个部门(单位)联系70个村;县领导、机关局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帮扶3户,县、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每人联系帮扶1—2户困难户,对特别困难的群众,以机关党支部为单位集体进行帮扶,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结对“1+1”帮扶的热潮,增强了帮扶效果。

  党员干部“1+1”结对帮困一定3年,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检查。整个水西大地涌现出了一个个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号召,积极投入“1+1”结对帮扶活动的镜头。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黔西县党员干部“1+1”结对帮扶活动到目前已形成了制度,走向了规范化。

  倾心帮贫,结对帮困帮到实处

  黔西县在推行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党员干部“1+1”结对子帮困活动中,不搞轰轰烈烈的花架子,只求扎扎实实做实事,在实际帮扶活动中注重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确定对象,结好对子。县直机关的“1+1”结对帮困工作由机关党工委牵头,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筛选,确定联系帮扶的贫困村、困难户名单,再分配到各个单位。目前,县直机关确定的第一批1000名帮困对象几乎是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退伍军人、老劳模、“五保户”、孤寡老人和因天灾人祸、生病伤残、失业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和子女就学困难的家庭。在结对子中,县委还明确规定老党员、老退伍军人不能自由选择结对,而是由组织分配,防止亲戚朋友结对,防止困难户重复结对,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帮在实处,助在难处。把党员干部帮扶活动延伸到村、社区,党员干部把“1+1”结对子帮扶困难户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多种形式的帮扶。在每次走访中,他们坚持进门入户看一看、生活情况聊一聊,努力做到帮困帮在实处,救助救在难处。水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喻朝芬结对帮扶的是解放路23号双目失明的朱玉芬。每当喻朝芬按月把帮困金送到朱玉芬手中时,她都要激动地说:“我虽然看不到一位党支部书记慈祥的面容,但我能体察到一个共产党人滚烫的心!”

  三是建好网络,当好接力。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党员干部“1+1”结对子帮困联动网络。为了实现帮扶的连续性,规定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困,困难户跟着干部走,干部工作调动,帮困对象不变;乡镇党员干部结对帮困,党员干部接好“棒”,干部调离乡镇,由调入干部续上对子。贫困对象困难大,可以由2名党员干部帮1户,目的就是要保证贫困对象有人帮。到目前,县直36个部门(单位)和县、乡镇的1000名党员干部参加“1+1”结对帮扶活动,他们根据困难户的不同情况,帮思想、帮技术、帮财物、帮服务、帮项目、帮致富。

  结下真情,结对帮困不断拓展

  党员干部“1+1”结对子帮扶的春风吹进了机关,吹进了社区,吹进了农村。

  支委会开到贫困户家里。为了广泛深入地开展“1+1”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着力把活动重心下移,拓展到党支部和党小组、普通党员。9月16日,民政局机关党组织的6名党员干部来到结对帮扶的锦星乡庆民村。他们到困难户家中了解致困情况,6名党员当即与21户帮扶户签订了帮扶致富责任书,协调资金20.55万元,帮助该村修通了2.5公里通村公路、帮助维修村办公楼。接着,6名党员干部与村党支部在现场召开民主生活会,第一个发言的是一位新党员,她说:“走访贫困户,使我们在美好生活的背后看到一个困难群体。我们同样来到人间,但生活差距却那样大。现在党让我们去帮困,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据统计,到目前止,民政局机关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干部共帮扶26户、90人。

  服务送到贫困户家里。党员干部“1+1”结对帮困,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帮困氛围。县总工会提出要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第一责任人”。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会系统已帮助困难职工4500多人次,金额达5万余元;县妇联提出了 “12345”帮困目标工作计划,即为100名失业女性提供就业和创业指导,培训200名困难家庭妇女,举办3场具有规模的女性致富座谈会,举办4期培训班,帮助500名妇女掌握2门以上实用致富技术。目前,已为57名失业女性提供就业,举办1期培训班、培训妇女100多名,使他们掌握了2门以上实用技术。

  富人走进贫困户家里。县、乡镇、村开展“1+1”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后,全社会形成助了人为乐的好风尚。200名首先富起来的农村党员走进贫困户家里,和153户困难户、47户单亲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他们成了这43位家庭小孩的代理人,承担起他们读书的所需费用。他们表示,只要小孩读书能读上去,不论读到大学还是研究生,生活费等所需费用都由他们来负担。

  据统计,黔西县自开展党员干部“1+1”结对子帮扶活动以来,县、乡镇的1006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100个村的2017户贫困户中,已落实帮扶措施2029条,计划落实帮扶项目100项,惠及困难人口7000多人。 (高焕举)

  更多新闻请点击:黔西党建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联”架起连心桥
2012创先发6号
上港乡:四种结对帮扶 助力脱贫攻坚
这个村的党员干部与村民同吃农家饭共叙帮扶情
联系村帮扶工作方案
中共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