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儿庄战役中的最美女兵刘守玟

18岁时血洒疆场  66年后魂归故里

——记台儿庄战役中的最美女兵刘守玟

 

这是一张拍摄于1937 年的照片,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学生斜躺在草地上,圆圆的脸上稚气未脱,表情安详,微微含笑,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然而,她的微笑永远定格在了18岁,这张照片也被永远地挂在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展室里。这个女孩是谁,她是哪里人,她的照片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这张照片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张照片的捐赠者叫陈开灵,是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陈塘村的一名退休教师。从1967 年起,每年的清明,陈开灵都会前去祭奠墓碑的主人。然而,直到十一年前,陈开灵才获知这座墓碑的主人的名字叫刘守玟,与照片上的女孩是同一个人,在此之前,她的名字叫“湖南女兵”。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战役打响,日军精锐部队疯狂地轰炸这座鲁南小城,一时间,台儿庄炮声震天、瓦砾横飞,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尸横遍野。第五战区指挥部所在地徐州,距离台儿庄前线仅仅有70里,柳新镇一带属于外围作战的区域,村民们终日听得见隆隆的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机枪的嗒嗒声,原本安居乐业的陈塘村也被笼罩在了战争的阴影之下。

1938年元月,日军沿津浦线南北夹击徐州地区。3月底,时任国民军第十军团军团长谭道源到达鲁南前线,受前线总指挥汤恩伯指挥。3月28日,谭率军团部和成光耀第五十师开赴台儿庄东北之兰陵、底阁,,投入鲁南的台儿庄会战,与日军激战五昼夜,阻滞了矶谷师团的南下合围行动。4月1日,日军以飞机8架,坦克7辆,装甲车90辆将谭部包围,谭陷入重围,直至4月7日,才将所部及其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等带出,经徐州北部向西突围。

4月初的一天早上,陈塘村里的保长突然挨家挨户通知,说台儿庄又打起来了,各家各户要全力配合准备接救伤兵。第二天中午,陈开灵的奶奶家里就住进了五、六个伤兵,其中有一名奄奄一息的女兵。她躺在窗下的小木床上,身上的军装还是新的,没戴军帽,乌黑的短发,脸.上毫无血色。一个负责拾担架的民兵说,这名女兵是战地救护员,只有十八岁。前一天晚上,她所在的部队在柳新镇附近与日军遭遇,短兵相接,白刃血拼杀在一起。这位年轻的女兵,穿梭在硝烟炮火中抢救伤员,当看到一名日军朝着血泊中的伤员挥舞军刀时,愤怒的她顺手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奋不顾身地将敌人砸倒在地,不料就在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从背后将她射中,顿时流血不止……

陈开灵的奶奶陈刘氏当时28岁,只比女兵大十岁,一想到女兵这么小的年纪就参军抗日,女兵的父母一定还在盼望着女儿回家团聚,她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可是女兵伤势太重,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陈刘氏能做的只有帮她悉心擦洗和换药。一天深夜,陈刘氏忽然听到女兵在痛苦地呻吟,嘴里大声地喊着妈妈,便赶忙前去查看,女兵已是气若游丝,命在旦夕。陈刘氏这才从女兵的只言片语中得知,她是湖南长沙女子中学的一名在读学生,为抗日救亡投笔从戎,瞒着家人及同学奔赴抗日前线,来到了台儿庄。

听到女兵大声呼喊妈妈,陈刘氏流下了眼泪。这时,女兵吃力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递给了陈刘氏,里面是她的一张照片和两块大洋。随后,女兵又要了纸和笔,挣扎着坐了起来,用尽最后的力气写了一封家书。女兵将家书连同一把随身携带的匕首交给了陈刘氏,含泪拜托她一定要将这些东西交给她的家人。

陈开灵回忆奶奶曾对他说:“女兵当时已经知道自己不行了,将来以后希望能把家信寄给她的父母,知道她的女儿已经奔赴台儿庄战场,在战场上捐躯了。”

第二天的黄昏时分,女兵永远闭上了眼睛,她的青春年华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两个挑夫用担架把她的遗体送到了陈塘村东边的乱葬岗,将她埋在了异乡的土地上。

几天后,前线传来战报,台儿庄一战获得大捷!然而,陈刘氏还没有来得及进城帮女兵邮寄遗物,日军很快就卷土重来。原来,台儿庄惨败后,日军大本营很快就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发动了徐州包围战,日军兵分六路向徐州包抄开进,到5月初已经包围徐州。为了打破日军在徐州围歼中国军队的的阴谋,第五战区主力部队弃守徐州向西南突围。兵荒马乱中,由于害怕日军反扑后进村烧杀抢夺,柳新镇的村民们纷纷向南逃难。离家之前,陈刘氏将女兵的遗物藏进了箱子,留在了老房子里,打算逃难回来再进城邮寄。谁知一连十几天阴雨连绵,院子里的积水漫到了屋里,箱子进水,女兵的遗书被沤烂了,再也无法辨认上面的字迹。

陈刘氏内疚不已,她不识字,根本不知道信封上留下的地址是什么,没有地址,她就无法完成女兵的遗愿,无法将女兵的遗物交还给她的父母,更无法帮她魂归故里。从那时起,湖南女兵的遗愿就成了陈刘氏终身的遗憾,她开始为女兵守坟,每逢节日,就会前来扫墓,上香,希望以此减轻内心的愧疚,告慰女兵在天之灵。

转眼间将近三十年过去了,1967年,陈刘氏第一次将这段难以忘怀的陈年往事告诉了自己的孙子——时年14岁的陈开灵,并将女兵的照片拿给他看。这是陈开灵第一次见到女兵的模样,却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此,陈开灵将女兵的照片珍藏了起来。1995年,陈开灵85岁的奶奶陈刘氏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人世。临终前,她握着陈开灵的手嘱托他,千万要记得去给女兵上坟。从此,陈开灵背负起了奶奶的遗憾和愧疚,继续替奶奶守候着女兵的坟茔,因为没有名字,陈开灵就叫她“湖南女兵”。只是,陈开灵从来不曾想到过,多年以后,“湖南女兵”的遗愿竟然可以实现。

2004年5月的一天,徐州《都市晨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设立专刊面向社会征文,陈开灵便拿着自己写的散文《烟锁雾凝那坟茔》前去投稿,将他和奶奶守护了66年的无名女兵的故事告知世人。同住柳新镇的王家金也在同一天来到了《都市晨报》社,他看了陈开灵的文章后,一下子就大哭起来,说要帮女兵找家人。原来王家金的父亲王振山也是徐州有名的抗日老兵,不到18岁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炸过火车,砍过鬼子,除过汉奸。王家金从小听着父亲这些浴血奋战的传奇故事长大,受到父亲的熏陶和影响,对革命烈士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随后,王家金到照相馆翻拍了150份女兵照片,开始往湖南的各大报社邮寄。很快,女兵的故事感动了三湘大地的人们,女兵的遗愿也牵动着徐州和长沙两地老百姓的心,人们并不知道她姓啥名谁,却纷纷自愿地去查找她的下落。

2004年6月4日,湖南《潇湘晨报》刊登了题目为《遥望故乡66年》的文章,瞬间掀起了人们帮助无名女英雄回归故里的热潮。老百姓的热情感染了长沙的各家媒体,他们纷纷加入到了寻找女兵家人的行列来。这期间,王家金也多次自费跟随记者们前去寻找女兵的身世,根据女兵留下的唯一照片、“长沙女子中学”和“台儿庄战役”这三条线索,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台儿庄、长沙、南京等地,可是,长沙女子中学早已不复存在,台儿庄战役中战死的无名烈士也不在少数,他们始终没能查出女兵的确切名字。

尽管多方查找也无法获得女兵的真实身份,但湖南希望将女兵的遗骨先行迁回家乡。经过多方沟通,2004年7月8日早上六点钟,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向长沙时,湖南女兵的遗骨在时隔66年之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上午十点钟,迎接台儿庄无名抗日英烈的仪式在湖南革命陵园举行,早上八点钟,三千多名市民就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迎接女兵的英灵。佩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们来了,九十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来了,曾经参加过抗日的老兵来了,还有许多抗战老兵的后代也来了……他们有的手捧黄花,有的一边走一边流眼泪。虽然没有查到她的确切姓名,但是“最美女兵”就是她的名字。

正当电视、报纸铺天盖地的新闻都在报道无名女兵的故事时,在长沙,有一位名叫王杏华的老人激动不已,在她的记忆中,那个时候能够出去参战的人只有她们这一个班,这个人肯定是在她们班上,相片中无名女兵的模样,分明就是自己当年的一位同班同学——刘守玟——湖南汉寿县人……

如今的长沙市稻田中学前身正是当年王杏华就读的湖南省立长沙女子中学,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1911年建成,最初定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曾由留法归国的徐特立任校长,1934年改名为省立长沙女子中学,1938年在轰动三湘的文夕大火中被烧毁,恢复后改名为稻田中学。在长沙女中的历史上,不乏向警予、杨开慧、李淑一这样的名人,其中也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谢冰莹。1926 年,二十岁的谢冰莹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学习了五年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即后来的省立长沙女子中学,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而同为湖南湘乡籍的谭道源(1887年-1946年),又名谭逸如,1903年春(16岁)考入湖南陆军兵目学堂,1905年经蔡锷挑选去广西桂林筹办陆军学堂,并任教官。后任湘军第三梯团少将司令、第三师师长、第二十二军军长……1937年9月13日谭道源任第十军团军团长,所部第十八师、第四十六师驰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两师官兵大部为国捐躯。1938年3月28日,谭道源率部奔赴鲁南抱犊崮山区,移兵于兰陵、底阁、兰城店一带。1937年初,身为《抗战日报》记者的谢冰莹在湖南长沙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自任团长,奔赴上海、鲁南抗日前线。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主要由高中学生、大学生、社会知识青年组成。在战场上她们随军转战千里,协助军队作战,主要负责战地救护、慰劳、侦查、教育、话务、唱歌、演戏、演讲等工作。长沙女子中学的很多女学生都积极报名参加了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1937年初至1938年12月,随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前线的学生,有资料记载的共约465人,无组织个人奔赴前线参加妇女服务团的约80人。

在一份长沙女子中学高中毕业成绩表的档案里,有一份名单上赫然登记着“刘守玟”的名字,只是在她的名字上方写着“退学”两个字。虽然已经无从查证刘守玟是否以个人的身份参加妇女战地服务团,但是她中途退学的记录则验证了她没有毕业就参军的事实。至此,无名女兵的身世得到了落实,被叫了66“湖南女兵”的她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刘守玟。

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还有数不清的热血青年战死沙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他们的心愿或许和他们的身躯一样,永远长眠在了异乡,他们的名字又或许都是相同的两个字——“无名”。但是无论他们是否有名字,历史都会永远铭记。

 

刘守玟

 

血战台儿庄

 

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发前在长沙合影

 

谢冰莹

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陈塘村旁刘守玟坟茔

陈开灵手捧奶奶遗像

 

刘守玟女士纪念碑(敬立者:王家金)

湖南长沙刘守玟纪念馆

刘守玟塑像

刘守玟英魂回故土

刘守玟英烈墓碑

作者简介:李鏖(笔名),实名李其鏖,男,1953年生,汉族,山东枣庄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枣庄市市中区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现任枣庄市市中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专家团高级顾问、枣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特邀研究员、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会员、枣庄市运河文化促进会理事、枣庄国学研究会副会长、《甘泉》杂志副主编、山东省金瓶梅学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与人合著《跨越时空的纪念》、《一代廉吏王鼎铭》、《巾帼豪杰——梁巾侠》、《走出市中的骄子》、《老枣庄纪事》、《毛泽东诗词解读》、《金瓶梅研究》、《京杭运河·齐鲁风情·枣庄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枣庄)·市中卷》;个人专著《碧野留香》、《八声集》、《李鏖趣说金瓶梅》等。

 

通讯地址:枣庄市市中区政协

   机:18763279378   13181250635

   编:2771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牺牲在台儿庄战役中的18岁英雄女兵,80年来从未被遗忘
抗日女兵刘守玟,牺牲66年后英魂才回故里,在葬礼上全族磕头跪拜
台儿庄抗日女英雄,牺牲时年仅18岁,74年后才找到她的名字
66年的遥望:一个美丽的英魂回到故乡
18岁壮烈牺牲,遥望故乡74年,仅有一张照片留世,令无数国人落泪
82年前,她用石头砸死日本军官,生命定格在18岁,遗言让人泪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