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莱阳老街

解放前,莱阳城内有大小街道27条,几条主要街道路宽6米,路面都是夹沙土铺压,间或乱石铺砌。街道断面中间高两侧低,两边有排水明沟。

店铺、集市多集中在政训街、大寺街、小集街,是县城中心地段。

70年代初开始铺设沥青路,80年代初将几条主要街道拓宽整修。

1985年之前县城街道名称比较杂乱,1985年后进行统一命名,东西方向的路街以境内较有名的山命名,南北方向的路街以境内较有名的河命名。

                         1988年莱阳城区图

和平路  东起精神病院医院,西至六交道口,长3公里,宽28米。1971年铺成沥青路面,1983年整修。原名政训大街,建国后取名和平路,1985年定名旌旗路。这期间沿路自东向西,南侧有制药厂、毛巾厂、塑料厂、二轻局、工业局、纺织公司、食品公司、环保局、城厢供销社大楼、建行、第二百货商店、工商银行、新华书店、皮鞋厂、被服一厂、莱拖、西关粮所等;北侧有精神病院、氧气厂、消防队、吴格庄、建筑公司预制件厂、电业公司、东关粮店、印刷厂、广播电视局、邮电局、县政府、百货商店、人民影院、饮食服务公司、新兴旅社、莱阳旅社、蔬菜公司、家用电器总厂等。

              1966年的和平路(县政府西侧)

            80年代初期的和平路(县政府东侧)

人民路 东起蚬河路,西至富山路, 长1.6公里,宽28米。1983年整修,1985年更名昌山路。这期间沿路自东向西,南侧有昌盛百货、保险公司、化工公司、绣花厂、工艺品厂、农村信用社、家具总厂、外贸公司、丰茂机械厂、梨城宾馆等;北侧有城厢镇政府、工商局、麻纺厂、酿造厂、药材公司、剧院、中心医院、计量局等。

                           人民路中段

跃进路   北接马山路,南至铁路平交道口,长5.5公里,宽12米。1960年建成,1978年铺成沥青路面,1985年更名富水路。这期间沿路自北向南,西侧有迎宾旅社、市中汽车修配厂、北郝格庄、酒厂、梨酒厂、留衣庄、肉联厂等;东侧有城厢建筑公司、西至泊、生化药厂、古柳树、化肥厂等。

                            跃进路南段
莱冯路  北自汽车站,南通火车站,长6.3公里,宽36米。1955年修成,1970年铺成沥青路面,1983年整修, 1985年更名五龙路。这期间沿路自北向南,西侧有汽车站旅社、织布厂、邮电大楼、第一百货商店、水箱厂、中医院、烟建二工处、五金交电公司、果品公司、西至泊百货大楼、物资局、城镇粮店、纺织品批发公司、百货公司、绢纺厂、中古城、化工机械厂、木材厂、新华旅社、粮油加工厂、古柳镇百货楼等;东侧有汽车站、布鞋厂、汽车队、交通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电影公司、供销社大楼、机电公司、裘革厂、水产公司、糖酒副食品公司、糕点厂、劳动服务公司、烟草专卖局、土产公司、生资公司、农机公司、燃料公司、火车站饭店等。

                          70年代末的莱冯路

                      80年代末的五龙路

胜利路  北起马山路,南接旌旗路,长984米,宽20米。1973年铺成沥青路面,1983年修整。建国前此路南一段为城隍庙街,建国后统称胜利路,1985年更名旌阳路。这期间沿路目北向南,西侧有枣行粮店、商业局、一中、干休所、粮食局、财政局;东侧有影院、药检所、教育局、农业局、水利局、武装部、刺绣厂等。

                      建国前的城隍庙街

                    80年代末的旌阳路南端

民生街  北起北关,南至城南村,长1.5公里,宽14米。本路在旌旗路北一段,旧称北门里;路南北半段,旧称百货街; 南半段旧称小集街。建国后称民生街,1985年更名七星路这期间沿路自北向南,西侧有城厢派出所、光明照像馆等。

                    修前的百货街、北门里

                  1993年七星商业街落成典礼

建设路  北接旌旗路,南至昌山路,长580米, 宽20米。1983年拓宽整修,铺成沥青路面,1985年更名清水路。这期间沿路自北向南,西侧有城厢采购站、燃料公司门市部、第一农贸市场;东侧有人民商场、建筑公司、城厢工商所、宫家粮店等。1995年改建为盛隆商业街

                          整修前的建设路

                 1995年建成的盛隆商业街

大寺街 北起旌旗路,南至昌山路,全长660米,宽24米,建国前南北段分别称大寺街南门里街,两侧店铺林立,是最繁华的路段,建国后统称大寺街。1985年拓宽整修。这期间沿街两侧多为居民区、个体手工业和服务业较多,路东侧有宋琬故居。


                        整修前的大寺街

丁字街  北起人民政府南大门,南至原灯光球场,全长350米,宽15米,1985年更名金水路。

兴隆街 北接旌旗路,南至昌山路,长580米, 宽12米。原为旧城东墙基,1947年开辟为街巷,1981年更名市场街。这期间沿街自北向南,西侧有房管所、妇幼保健站等;东侧有职工住宅。市场日土产杂品、手工艺品、农用工具等在此经销。

                          兴隆街北端西侧

潍石公路城区段 东起烟台监狱家属区,西至鱼池头,长4公里,宽10米, 1985年取名马山路。这期间沿路自东而西,南侧有民政局、莱动等;北侧有重型、枣行、汽车八场、加油站、鱼池头等。

文化路 东起农学院,西至枣行,长1公里,宽20米。1957年开通成路,1984年将原路加宽,建为沥青路面,1985年取名文化路。这期间沿路自东而西,南侧有农学院农场、党校、中医药学校药厂等;北侧有农学院、体校、师范、中医药学校等。

                      整修前的文化路东端

泉水路 东起红土崖,西至东风电灌站,全长4.3公里,宽28米,1976年始建,1985年更名丹崖路。这期间沿路自东向西,南侧有红土崖、外贸仓储站、木材公司、粮油储运站、古柳镇;北侧有预制件厂、运输公司、造纸厂、姜家庄、九中、招待所等。

站前路   东起火车站北广场,西至化肥厂宿舍区,1956年莱阳通火车后建成,全长1.9公里,宽28米,1987年更名荆山路。这期间沿路自东向西,南侧有火车站、第二水泥厂、柴油机厂、前泉水;北侧有商店、水泥厂、第二人民医院、后泉水等。

东大坝 1937年修筑蚬河右岸护城大堤(土筑),全长3000米,高2.5米,顶宽2米。1954年将蚬河右岸大堤增高加宽,北起烟青公路,南至铁路大桥,全长6公里,顶宽4米,全部为土筑。90年代之后修整筑路,取名蚬河路。

清代冬季德国驻军雇佣莱阳百姓(多为童工)从蚬河岸取冰用于存储       
(以上沿路单位一般不在东西路或南北路重复记载)

1986年重新命名的街道对照

点本文标题下蓝字鲁哥真牛,再点关注,浏览更多与莱阳相关的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三)
莱阳辖区内道路电子警察分布情况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逐渐消失的老城厢
镜头记录上海老城厢(88)|老小孩讲述
忆南市区,解锁一段老城厢的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