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炳文:跟随杨焕民政委从中原突围到延安

1946年中原突围到达延安后,第十三旅政委杨焕民(左)和副旅长卜万科留影。

万里赴戎机   关山渡若飞

——跟杨焕民政委突围到延安

朱炳文

杨焕民曾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第十三旅政委,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中原突围时,我所在的第十三旅警卫连在经过南化塘战斗后,与中原军区北路部队主力失去联系,后在他与卜万科等领导下,发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转战鄂、豫、陕、川边境,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延安。
1946年4月,我带一个警卫排和侦察班、司号班跟随杨焕民到第十三旅。杨焕民任旅政治委员,我被任命为旅部所属警卫一连党支部书记兼任二排排长。6明初,警卫一连连长向玉诚交待我你排跟随副旅长卜万科去信(阳)南执行任务,同时为了加强力量,将侦察连一个班也划归你指挥。到达侦察地点后,我们驻在信阳东南鸡公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副旅长向我们作动员并交待任务:搜集、了解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于是,刘参谋带领一个武装班、二个侦察员沿平汉铁路而去,侦察班长阮沛德也带着一分队去了。不久,阮班长捉拿到敌军一个司务长和一个伙夫回来。我直接审问:“你是哪个师的?从哪里来,干什么?”“我是国民党第七十二师的,前天由广水到信阳城来驻扎,听长官说要到信(阳)南打共产党的新四军。”我将这一重要情报及时上报旅部,得到杨焕民政委的表扬。
随着国民党军队对中原军区部队包围部署的完成,中原军区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决定迅速突围。6月20日,杨焕民把我叫到住处严肃地说:“根据新的形势,你们要作艰苦的战斗行军准备,每人要带7至10斤干粮(炒米),将被子撕掉打鞋,除武器弹药和必需的衣服外,其余东西一律不要。还要召集正副班长党员开会,让大家有思想准备。另外,如有不愿干的让他回家,但不要做坏事,告诉他们,我们还是要回来的。”
6月26日,这是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向西进军。下午,我们警卫连随杨焕民到达李家集车站附近几华里的山坡上。5时左右,部队开始分路向铁路线运动。当时,李家集车站有敌车一个营防守,卜万科副旅长指挥第三十七团二营控制往车站东侧山上的制高点,然后向敌猛烈进攻,经过一个多小时战斗,全歼守敌。在这次战斗中,我率警卫连二排担任旅首长的警卫任务。
越过平汉铁路,部队昼夜不停地向西挺进,沿途经河南省的桐柏、唐河、南阳、邓县和湖北省的均县等地。一路上,前有国民党地方保安团队阻截,后有第五战区刘峙的部队尾追。白天,敌机轰炸、扫射,部队不得不在夜间行军,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在这种艰苦条件下,杨焕民、卜万科等旅首长也和大家一样靠双脚走路,而且还经常在战斗间隙看望战士,作动员,讲形势,鼓舞斗志,使全体同志保持高昂的斗志。
一天,当部队到达丹江边,后面还能听见国民党军队追兵稀疏的枪炮声时,警卫连长向玉诚说:“天亮前要抢渡丹江。江水大约一人多深,但流速快,要集体过河,水性好的走前面带路,要特别保护好旅首长的安全。”随后,连长带一排护卫旅长吴世安走;我带二排护卫杨焕民、卜万科走;三排、炊事班由指导员和副连长带领护卫旅政治部和机关走,每排还发给50块银元作为伙食费。警卫连护卫旅首长过了丹江,雨过天晴。天刚蒙蒙亮,我三十七团三营作前卫,向敌发起进攻。战斗打响后,敌保安团闻风逃窜。其余部队迅速徒涉过河,占领了对岸山坡制高点。随后,第十三旅机关、第一纵队和中原局机关和部队顺利过河。
过了丹江,部队继续前进,进入鄂、陕交界的南化塘、东赵川一带,连续遭到敌人的包围和袭击。在行进途中,由第三十七团和第三十八团组成的前卫,突破了胡宗南部队的堵截,而我们警卫连和杨焕民、卜万科等旅首长却遭到了敌保安团2000多人的袭击。当时,敌人从左侧山坳向我们扑来,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这时,杨焕民拿着手枪指挥我连两个班阻击敌人,情况非常严峻,他命令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集中火力把敌人打下去。当时敌我双方相距不到200米,战斗非常激烈,最后敌人缩了回去。随即,杨焕民命令我们迅速摆脱敌人,占领有利地形,继续阻止敌人进攻,等待第三十九团上来。直到天黑,第三十九团因受阻仍未上来。最后,杨政委说:“现在敌人已截断第三十九团的前进道路,我们应该立即转移。”并命令侦察班长阮沛德和吴平德下山设法与第三十九团取得联系,相约于第二天在东赵川东北和荆紫关西南三省交界之大山处汇合。
第二天,我们与第三十九团汇合了。汇合后的部队包括第三十九团、部分旅机关干部、警卫连二排、三排(缺七班)、炊事班、司号班、侦察班、纵队通信连等。经过整编休整后,第三十九团团长赵炳伦率领一营西进,找主力部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周志坚率第三十九团二营直奔延安。其余部队在杨焕民、卜万科的率领下,面临敌军的重重包围,率部又折返南化塘、东赵川之间以及湖北郧西、陕西安康、白河一带与敌周旋。
我们和主力部队、上级领导完全失去联系后,杨焕民等领导虽身处险境,仍临危不乱,镇静自若。他鼓励我们说:“蒋介石、胡宗南最害怕我们主力部队在陕西南部开展游击战,所以部署重兵,不惜一切代价企图控制所有山隘、道路、渡口,同时对我军进行围追堵截,妄图消灭我军于崇山峻岭之中,而我们却要想尽一切办法,冲破敌人的封锁包围,坚决北上,寻我主力,闹他个天翻地覆。”
我们进入秦岭山区以后,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的供给非常困难,许多同志脚上的草鞋已不能再穿了,只好赤脚行军。行军中没有军用地图,也没有指南针,全靠杨焕民随身带的一本分省地图指引行动方向。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摆脱敌人的围追,我们在深山野林中只能夜间活动,向西北方向模索前进。当进入陕西山阳和镇安地区以后,听老乡说镇安县城前几天被红军打开了,白军来了,红军又朝西北方向走了。根据老乡所讲,杨政委判断可能是第三五九旅,已经由此北上了,当我们进入东川街山隘口,果然,碰上第三五九旅几个重伤员。他们说:“前几天在左侧山坡上,我们和敌人拼刺刀,双方死伤的人很多。”还说:“国民党军队尾追我们,从这里经过,走了三天三夜未断。”在作一番调查研究以后,杨政委率我们又经过两天行军,经宁陕以北进入东江口。在东江口,我们又重新研究部队行进路线,决定还是朝西北方向走,到首阳山和太白山那一带山区活动。
9月初,我们进入首阳山西大山区。在这里,我们每天翻过一山又一山,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有一天部队正在山顶休息,杨政委的警卫员朱开清忽然发现左侧山上有烟,于是杨政委让我和侦察班长带一个班前去侦察。结果,我们发现一个木棚,棚边有两只狗,内有6个老乡正在吃饭。我们找来两位,杨政委问:“你们是哪里人?”老乡答:“我们是户县城里人,到这里来烧炭的。”“你们看没看到红军?”“我们上山前,听说县城东北边来了不少红军,他们同国民党军队打了一仗之后向北走了。国民党军队驻扎在县城一带,多得很。”在这一带山区,我们休养几天以后,又经过几天翻山越岭,终于翻过秦岭最高峰“二天门”,到达周至县马台镇。在马台镇,杨政委召集了干部会议。杨政委说:“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尾追我们和第三五九旅的敌军有胡宗南的正规部队五六个师,还有三四个师控制陇海铁路渭河比岸。现在渭河各渡口都有敌军驻守,从秦岭出关中平原各山口也均有当地保安团驻防。现在,我们在这里要准备二三天的干粮,找好向导,准备抢渡渭河,冲过陇海铁路,向西北方向前进,争取早日到达延安。”同时,杨政委还要求在全体人员中公开动员,号召全体指战员献计献策,要拿出最大的勇气和连续作战、不怕牺性的精神,冲破敌人的封锁线。他还引用朱德总司令常说的“腹中天地阔、常有渡船人”两句话,鼓励大家,只要我们有战胜敌人的信心,就完全能胜利到达陕甘宁边区,到毛主席身边。
第二天傍晚,部队出发了。行军序列是:旅部4位科长率第三十九团三营八连担任前卫,杨焕民率我排和三营九连走中间,袁恩波率警卫连三排两个班作后卫。我们在杨焕民、卜万科的率领下,跑步前进两个多小时,进入一个大村庄东边苞谷地停下来,等候前卫和后卫部队。等了两个多小时仍不见部队的动静,于是首长让我带一个班到村庄找个老乡带路。正巧,这时从村里走出一男一女,男的手里拿着烟,还哼着小调,肩上斜背一支步枪。我箭步上前用枪对准那家伙胸膛,将他们两个人带回来。杨政委问:“你们是干什么的?”“我是乡丁。”卜副旅长又问:“你们这里有没有红军经过?”“二十多天前,从南山下来的红军可厉害啦!同国民党军队打了一仗后,过渭河、陇海铁路到乾县那边走了。听乡长说,户县城一带驻有第六十一师,还有第八十四师。这两个师的兵最坏,到处抢老百姓的东西。”“这里到河边有多远?有没有船?河水有多深?”旅首长问。“离河边很近,河水有一人多深。”
得此消息后,杨、卜首长当即决定,趁敌人尚未发觉我们,要在拂晓前强渡渭河,越过陇海铁路,进入乾县境内。我带五班和侦察班及向导(乡丁)走在前面,到达渭河岸边时,杨政委命令部队隐蔽休息,并嘱九连副指导员万先敏带一个班、一挺机枪先从右侧过河。先遣队顺利过河,可当我们后续部队过河时,突然电闪雷鸣,对岸敌哨兵在闪电中发现了我们。顷刻,河对岸一片火把,喊叫声大作,步枪、机枪一齐向我们扫射,我们毫无畏惧,而是加快速度向河岸冲去。到了岸边,我端起机枪向敌军猛扫,冲破一个口子。四班长又组织全班机、步枪火力阻击敌人,杨、卜首长在六班的护卫下,同面前敌人激战一阵后,疾步越过陇海铁路进入路旁苞谷地,在青纱帐的掩护下占领了一个小山坡制高点,集中火力阻击两侧敌人。夜漆黑一片,雨越下越大,我们越过陇海路后顺利向西北方向转移,而两侧的敌人却未发觉,他们互相射击,打得相当激烈。当敌枪声停止时,我们已离开此地三华里了。
强渡渭河成功后,我们稍事休息,又继续沿着苞米地向西北方向走。在一片西瓜地里遇到一位老人和一个中年汉子。据他们讲,这里已是乾县,县城在北边,那里有国民党军队驻守。十几天前,这里也来了不少红军,现在可能已到了红区。在这位中年老乡的引带下,我们冒雨继续前进,在离临平镇约十里地附近的一个大村庄西头的一个富户人家住了下来。部队在房里生火烤衣服,做饭吃,以班为单位轮流休息。这一夜我们吃了两顿饭,又分别准备了些干粮,做好一切战斗准备。第二天天刚亮,阮班长报告,驻在村东头的敌保安团正在出操,有100多人,我们乘敌人回去吃饭的时候,突然跑步占领村西头一个山坡地。这时,敌人发现我们了,战斗随即打响,我们集中火力,将敌人压制在村边的一块空地上,杨政委一声令下:“冲啊!”我们一个冲锋,就活捉敌保安团20余人,缴获了一批子弹和枪支。我们将步枪撞针取下丢掉后,连人带枪将俘虏全部放走了,这次战斗不到半小时就胜利结束。打了一次胜仗,缴获了一些物质,同志们都很高兴,情绪更高,又继续前进。当部队走不远时,突然发现左前方山坡上一片欢呼声,原来是袁恩波率三排的同志赶了上来,大家会合后非常高兴。
强渡渭河后,我们部队还有100多人,武器装备有机枪6挺和一些步枪、手枪。在杨、卜旅首长的率领下,同志们的情绪很高,还有很强的战斗力,但由于得不到休息,每天几乎都要与遭遇到的敌人保安团进行战斗,我们不得不尽量避免同敌人打消耗战,而采取隐蔽行动,以减少战斗减员。我们进入麟游县境后,又与敌保安团打了一仗。然后经过一夜急行军,进入了歧山县境。以后又连续几天行军,来到通往宝鸡的公路旁。我们沿着公路向西北方向前进,进入灵台县西北泾川境内。这是个偏僻地区,当地多数人是从河南省逃荒到这里的,国民政府称这里是“难民区”。我们向群众宣传,说明我们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就是当年的红军。群众看到我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和他们亲如一家,对我们非常支持和同情,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白面给我们,还把周围敌军和地形情况告诉我们。
过了泾川,我们离陕甘宁边区就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泾川县东南部活动时,遇到从县城来的两个养蜂人,他们社会经验丰富,对当地的人文、地理情况非常了解。他们说:泾河洪水正开始消退,县城东边有一浅滩可以徒步过河。得此重要情况后,全体指战员增强了抢渡泾河和冲过西兰公路的信心。杨、卜首长经过部署安排后,部队决定天黑后立即出发,从泾川县城东十华里处冲过公路,选择浅滩徒涉泾河,向甘肃省的庆阳地区前进。当我们经过泾川县城附近时,与敌保安团相遇,20多位同志壮烈栖性,但我们越过了西兰公路,抢渡经河也获得成功,胜利地冲破了敌人控制最严的两道封锁线。卜万科副旅长说,他原是三五八旅第七七0团副团长,对这一带很熟,现在离陕甘宁地区不远,前面是胡宗南部队控制的两道封锁线,筑有碉堡、封锁沟。杨政委说:“要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冲破这最后两道封锁线!”同志们听了,劲头愈来愈大。又经过三天两夜的行军,我们终于回到了党中央、毛主席身边,并在延安接受了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的检阅。(选自《中原突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德善是“五ー大扫荡”期间,八路军牺牲的...
军警卫连长战场亲历(4):我和同行有疏忽,韩军长怒批汽车55团
六纵参谋长因何对邓小平大发脾气,掀翻桌子:我不干了,回邯郸去
军警卫连长战场亲历(7):部队凯旋回国,我的心久久留在那边
南京军休忆刘邓大军战“黄泛”
东北抗联著名将领 杨靖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