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2013-02-2

          
                                                                      亓开平
                                      
       二月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注(1),是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广泛流行于我国各地区。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约自那时,中国人就有了过“二月二”的习俗。元代以后,人们也把“二月二”叫作“龙头节”、“春耕节”、“农事节”、“挑莱节”、“春龙节”或“青龙节”等。明代后,二月二如“围苍龙”、“扶龙打囤”、“剃龙头”等诸多习俗更多了起来。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祥瑞之物,是中华民族自古信仰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崇奉敬祀的对象,是华夏先民共同创造和自我认同的神圣吉祥的象征。千百年来,在华夏先民的信仰中,居至高无上的地位。传说中,中国最古老的神明如伏羲、女娲、神农、黄帝等,多是人首龙身,炎黄子孙亦谓之“龙的传人”。作为华夏文明的“龙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绵绵不绝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   
      人们关注“龙抬头”,并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与当时社会“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和节气时令不无关系。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是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经过冬眠的龙,便抬头而起,履行雨职责。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天地交泰、云兴雨作,赋予万物孕育之本。在古代,先民务农,春耕秋收,夏耘冬藏,故古人特重时令。一年之计在于春。传说伏羲“重农桑,务耕田。”到周武王时,每年的这个时候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亲耕。皇帝老子亦深知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常率满朝大臣参加春耕生产。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又有民谣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农谚亦云“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二月,正是春耕播种的季节,在科学和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祭祀活动,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寄托了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殷切希冀和强烈愿望,当是自然。
      “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古人认为“地球静,太阳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并把这个圆分为28个等分,形成28个区间,谓之“二十八宿”。又将其按照东南西北方向分成4组,称之“宫”,每宫7宿,并按其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动物,即所谓“四象”:苍龙、朱雀、白虎、玄武。其中“角亢氐房心尾箕”东宫7宿,称之“东方苍龙”。在冬季,这苍龙7宿都隐于地平线下。二月初,象征龙头的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在我国鲁西南地区,还盛行二月二吃“蝎子爪”的习俗。“蝎子爪”,也称“料豆子”。
      传说,武则天当了皇帝,作为天下的最高主宰,集男权、皇权于一身的玉皇大帝颇为不悦,便下令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怒将玉龙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面,立碑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民间百姓为了拯救玉龙,遍寻开花金豆。二月二日,人们猛然想起玉米就象金豆,炒之开花,岂不就是金豆开花?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龙知道是百姓在救它,便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见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只得传谕玉龙回到天庭,继续为人间兴云布雨。
       这只是神话传说。不过,从此以后,民间不知从何时始,每到二月二这一天,年长者(家族中,辈高年长的男性一号人物)赶在天亮之前便在家门前用青灰(烧饭后,灶内留下的草木灰)撒成象征粮囤或粮仓的大小不等的圆,少则五圈,多则七圏九圏,均为单数。将五谷杂粮埋于顶端最小或中间的坑内,称作“打囤”、“围苍龙”或“填仓”,端处还压着一把大扫帚或者一张大木锨,寓意是五谷丰登,仓囤盈满,丰衣足食。左邻右舍家庭主妇也都竞相张罗忙活着爆玉米花,用糖炒黄豆(即蝎子爪、料豆子)是时,炊烟缭绕农家小院,香气弥漫整个村庄,大人孩子一边吃着香喷喷、亮晶晶、黄灿灿、脆生生的“蝎子爪”,互相交换品尝,嘴里一边还重复地叨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等吉利话语,庄严、肃穆、虔诚的节日气氛,与除夕、初一几无二致。
       二月二,是中国农村过了春节,闹罢元宵后的又一个盛大的民俗节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诸多农谚和童谣如“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二月二,敲瓢茬,十个老鼠九个瞎”;“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等等,如今,也不常闻于耳边了。
二月二,“炒料豆”、吃“蝎子爪”,在微山湖地区还流传着另外的一种版本。
       传说,在著名的运河四大古镇之一的夏阳注(2)某村有口井,黑黝黝的井水,常与井口平,不溢不涸,终年如此。此井深不见底,直通东海。还说,东海小龙王因调戏美人鱼触犯天条,被镇在青山头(现滕州市境内)黑龙潭下,这井实为小龙王往来山海之间的地下行宫的一个出口。
       井边的柳树有二人合围之粗,枝叶繁茂,树冠硕大。与其它柳树不同,其枝如虬,其皮如鳞。站立树下,有遮天蔽日之感。是当年小龙王在此井口出水之时,特意留下一片鳞甲,幻化出了这棵柳树。树是小龙的化身,每年旧历二月二日,能见树冠之上云雾蒸腾。
       小龙被镇于山下后,常思己过,发誓永世不再亲近女色,尽行善事,为民造福。明万历年间,连续三年大旱,农田荒芜,颗粒无收。当地百姓在树下搭台设坛,杀猪宰羊,祭拜小龙。一个时辰后,只见东南方向飘来一朵祥云,须臾间电闪雷鸣,井口上旋出一股通天水柱,树冠之上也陡然升起一阵轻风,顿时瓢泼大雨倾天而注。那雨竟连续下了三天三夜方停。打那后,方圆百里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自此,当地农村也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在天亮之前“围苍龙”、“炒黄豆”(喻赠龙珠)以谢小龙之恩。
        关于“二月二”的典故和传说及与之相关的童谣农谚,颇为繁多,不一而足。这些历史文化的传说,无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及时代文化的指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服务社会,推动人类社会更加健康、更加文明地向前发展,当是民俗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注(1)  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亦称春龙节、青龙节。传说中的黄帝诞辰的日子,一说是太阳的生日。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所制定的。本来为二月一日,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故为二月二日。
注(2)  夏阳,即夏镇,历史上长期分属沛、滕两县,曾是沛县治所所在地。夏阳原为古城,老运河自城内蜿蜒穿过,庙宇众多,有“一步两省三座庙,一条大街两县分”的说法。清朝曾于此置“夏阳司巡检”。现为微山县政府所在地,是微山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日大全】“二月二 龙抬头”的传说与习俗(组图)
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些事你今天做对了没有
二月二 龙抬头 “龙抬头”,吃什么
“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民俗[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