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夕(逸尘)的日志
篆刻流派(16) 只看标题


    邓散木(1898-1963),原名铁,字钝铁,后名粪翁。晚年以周围血管疾病废一腿,改名夔,号一足。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53)| 评论(5)


    齐白石(1863-1957),原名下璜,字白石,号寄萍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齐白石为我国现代著名的金石书画家。他的一生,可谓苦学成才的典型。齐氏幼年曾经牧牛,后飞木匠,故其自刻常用章有“鲁班门下”、“大匠之门”等。全靠不断进取,始有后来的成就。尤其他的老年变法,艺术界无不佩服。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63)| 评论(0)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号倦叟,安徽黟县人。吴大澄巡抚广州,延他入幕,后遂留广州,以艺自赡。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50)| 评论(0)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号缶庐、苦铁。昌硕原系表字,中年后以字行,亦作仓石、仓硕、昌石等。浙江安吉县人。

    吴昌硕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他不但金石书画上达到一流的境界,而且诗文等方面的水平也非常高。日本金石书画大师梅舒甚至认为:吴昌硕达到的成就是人间最高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60)| 评论(5)


    赵之谦(1829-1884),字甫,号无闷、冷君、悲盦,浙江会稽(绍兴)人。咸丰时中举,历官江西奉新、南城等知县。赵之谦在金石书画上的成就,以及学问、文章、考据、鉴赏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我国的艺术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之人,不但我国金石书画界推为大家,对日本印界影响也非常大。

    关于赵之谦的篆刻,可从他的诗中探其端倪:“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总之,治印犹如书画,都必须有笔有墨。赵氏的艺术,其挚友胡澍称:“吾友会稽赵叔同年,生有异禀,博学多能。自其儿时即善刻印。初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47)| 评论(0)


    徐三庚(1826-190),字袖海、辛谷,号井罍或金罍(其下有的加山民、道士等),浙江上虞人。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55)| 评论(0)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古浣子,安徽怀宁(今安庆)人。邓石如在书法和篆刻上都有重在的成就,是清朝有名的艺术家。虽是布衣,但一直受到社会的推重。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53)| 评论(2)


    浙满期为我国东南文物之邦,地灵人杰,名家辈出。在许多传统艺术领域里,都存在浙派,如中国绘画、古琴等。而声名最显赫的自然要属篆刻艺术中的浙派了。

    名为浙派,其实其核心人物都是杭州人。杭州的西泠一带,在清朝乾嘉年间就常有文人聚会;1904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48)| 评论(0)



    程邃(1602-1691),字穆倩,号垢道人。歙县人,住扬州,为明朝的诸生。程氏富收藏并长于考据,治印为徽派与歙四家之首。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42)| 评论(2)

篆刻流派(16) 只看标题


    汪关,原名东阳,字尹子,又字呆叔,所居名“宝印斋”。因得汉“汪关”铜印,遂以为名。安徽人,寓居江苏娄县,故为娄东派。也有认为合林皋为扬州派。生卒不详,明朝万历年间在世。

    从周亮工论文彭印学时所谓“以猛利参者何雪渔”、“以和平参者汪尹子”,将何、汪两人并列,认为各得文彭之一体,可知是十分重视汪关的。何震从阳刚的道路去发展,而汪关刚相反地走阴柔的道路。两者各有长处,不可偏废。由于汪关的印字法优秀。后世印人每有独嗜汪关者(如赵叔孺),推崇他能直接文彭的正规。印:白文印“逍遥游”,朱文“善道”。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54)| 评论(0)


    朱简,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休宁人。生卒不详,明朝天启年间在世。在理论上,著有《印经》《印章要论》等。《印品》两集,上集摹刻古玺,下集摹刻汉印。该书的好处,在于能够分体例,品次等,示人以楷模。多数人认为,皖派与他有关。

    朱科所刻印,辑为《菌阁藏印》,于天启五年出版。有关朱简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47)| 评论(4)


    苏宣(1553-1626),字尔宣,又字啸民,号泗水。后人即称泗水派。有关苏宣的印风,吴多赞其“雄健”,姚士慎推为“浑朴”。集两家之言,雄健浑朴足以尽之矣。其实,从大的方面说,苏宣和何震应该是同一路的,而且两人的性格也有相同之处。苏宣性刚,好任侠。青年时遇不平事,仗义杀人,逃遁于淮海间。与何震之豪放、不拘小节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印风都属开张型,可能何震更强调刀之“锋力”,因而更显得猛利些;苏宣则锋力稍敛,是为不同。苏宣印作,“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41)| 评论(0)


        何震(1541-1607),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山人。婺源人,原属徽州,民国中划归江西省,故又有称他为新安印派,或径称雪渔派。专工篆刻,可视作职业印人。
        据《印人传》:“主臣往来白下最久,其于文国博,盖在师友间。”又称;‘’印章,汉以下推文国博为正灯矣。近人惟参此一灯。以猛利参者何雪渔,至苏泗水()而猛利尽矣。以和平参者注尹子(关),至顾元方(昕)、邱令和()而和平尽矣。“由此可见,何震的篆刻应该是以“猛利”为特色的。下刀如风雷,刀痕毕露,极猛利厚重之韵味。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31)| 评论(2)


        文彭(1948-1573),字寿承,号三桥,苏州人。曾做过国子监博士,故称“文国博”。文彭为明代著名文人文微明的长子,父子俩均在文史诗词、书画篆刻等方面有极高的造诣,《明史》有传。文彭的印作,雅正秀润,风格高尚,不但是吴门派的始祖并被推为一代宗师。周亮工《印人传》中说:“印之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云礽遍天下。”虽赞誉得无以复加,而文彭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于青田石(灯光冻等)的引入篆刻,功劳很大。
        文彭因为名气过大,从明末至民国时期都有作假印者。沙师认为:最可靠的途径,则系传世文彭的书画真迹上的用印。魏锡曾《书印人传后》称:“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42)| 评论(0)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之后,赐府第于吴兴,故称“赵吴兴”。元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谥文敏,故又称“赵文”。赵孟頫是元朝著名文人,诗文清俊,书画超逸。在篆刻方面,赵孟頫鉴于当时盛行九叠篆,篆法板劣的情况,极力提倡复古,主张用“玉箸”(即小篆)入印。赵氏所用印,估计均由他自写篆文,以小篆细朱文印为主,如“赵氏子昂”、“赵”。赵孟頫所篆印文,细笔圆转,姿态柔美,世称“圆朱文”,或称“元朱文”。陈谏《印说》中指出:“圆朱文:元赵松雪善作此体,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圆朱文,故小篆细朱文印,为篆刻艺术继古玺、汉印之后最重要的品类,三者如鼎足而立。

分类:篆刻流派| 阅读(46)| 评论(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人的故事」陈巨来和他老师的篆刻故事
名家篆刻欣赏
赵之琛篆刻《金石千秋》
民国篆刻流派与名家(图文)
新书推荐 | 印坛巨擘赵叔孺之集印大成面世,410枚精选
刻印源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