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边款刀法不同

古代器皿中的铭文,称为款识。自明清以来,文人墨客承传古代遗风,在印章的边侧奏刀属文,集书法、绘画、文辞、雕刻于一体,创作出一种全新的款识表现形式刻边款。

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造

如隋代“广纳府印”背后就凿有“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造”的隶意文字,字形长方不等,正崎不均,线条平直中带有波磔,信手施刻的痕迹显而易见;

永安都虞侯记

五代十国“永安都虞侯记”背侧的阳文楷书,当是出于实用目的与印面同时铸出的,笔画或有减损,字形大小不一,一看就知未作精心安排,显得较为稚抽;

张同之印

南宋两面私印“张同之印”“野夫”的四边侧,排列有“十有二月十有四日命之日同与予同生”16字书款,笔画齐整,刻制精细,说明至此古人已经开始留意款识文字的市美意义了。

明清之际,由于印材的改变,文人客自己动手刻,结合书画创作中题跋、落款的风尚,在印侧挥刀驰骋,任意抒发自己的审美感受,形成了刀法各异、风格不同的艺术流派,为篆刻的边款美开创了先河。

篆刻边款刀法最初借鉴了碑刻技法,先在印侧书丹,然后循笔画两侧进刀,一刀去,一刀来,在同一笔道上两次施刀,所以称之为双刀法,如文彭所刻边款,刀痕清晰,转折明快,将书法笔势中的抑扬顿挫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篆刻边款刀法的真正突破,是何震尝试以单刀刻款,他将刀味提升到个较高的审美层次,利用刀痕的自然剥落,直接提刀刻石,不再事先书丹,采用切刀方式,一刀完成一笔,运用刀锋与刀刃的深压浅出,使产生的点画一头重一头轻,一侧爽利光洁一侧毛涩粗糙,显得苍然浑村使笔意与刀趣完美地融合一体,成为后来边款用刀的主要楷模。

印石边侧空间远较印面宽广,可在其上刻以各种图文,所用刀法纷繁,难以一言概之。但以字体区分,大致说来,书、隶书、草书线条多延续连绵,不能任意支离,故适宜以沖刀法为之:真书、行书点画多聚敛平直,可以用切刀法为之。

归仁里民

如吴昌硕刻“归仁里民”一印的边款,取石鼓文笔意,中锋深入,运刃冲行,线条圆润柔美,锋棱内蕴。

陈氏晤言室珍藏书画

黄易刻“陈氏晤言室珍藏书画”一印的边款,在冲刀体势的微冲涩行中,以运力轻重产生蚕头燕尾等隶意変化,行刀一波三折,谨严精微,宛若一通汉碑遗刻。

聊浮游以道遥

邓石如刻“聊浮游以道遥”印中的草书款,文虽细劲,但运刀铢两悉称,纤毫毕现,刀法以中锋浅冲、圆中带锐为主,显得极为空灵流畅。

两湖三竺万壑千岩

丁敬刻“两湖三竺万壑千岩”一印的楷书边款,竖刀短切,刀进石转,随线条指向而八面出锋,爽利挺劲,极富刀笔意趣。

风维山民

奚冈刻“风维山民”边款纵有列而横无序,较短的线条以刀尖切入一次刻成,较长的线条分几次以短切衔接而成,转折轻灵,更显得行刀草草,游刃有余。

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

赵之谦刻阳文款识多取魏碑笔意,如“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边款,用刀简劲,突出线条转折的锋棱,多以偏侧之势,刻画清晰凝重的三角形点线,极富碑石文 字冷硬坚凝的金石质感。除此之外,他还取各类画像图形人款,极大地丰富了边款的形式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篆刻大师—韩登安2
明清篆刻家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
吴昌硕朱文印对篆刻历史的朱文印有何贡献?
篆刻入门:是“刀味”重要,还是“笔意”重要?
篆刻知识 | 篆刻刀法的鉴别
刘江:吴昌硕篆刻边款的四个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