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以载道丨苏东坡:旧书不厌百回读

导读

给学生上课,被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读什么书?该怎么读?我给出的答案都很固定,那就是读经典,反复读。但或许这个回答在学生看来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故而他们的表情也往往流露出几丝失望。

我常常认为当今社会虽然不乏喜爱读书的人,但多是快餐式阅读。人人都明白,快餐虽然便宜,味道也不错,但往往缺乏营养。因此,真正想读书有得,还是应该精读经典。近日读东坡诗,愈发坚定了我这个看法。

大文豪苏东坡有一首诗,也曾谈到读书的方法,且摘其前四句如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所谓“旧书”,实际上就是古书。东坡所指,应以儒家经典为主,比如《周易》、《尚书》、《论语》等。在苏轼看来,经典著作蕴含着大道,所以经得起反复阅读。《三国志》曾记载大学者董遇读书的一个故事,有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先读百遍吧。”又说:“读了很多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来源于此,东坡说的“熟读深思子自知”,即是化用这个典故。

乐府名篇《长歌行》中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谓韶光易逝,如东流之水不复回,应抓紧时间读书,否则老无所成,只能徒自伤悲。苏轼第二句诗中的“栖迟”,本出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乃是游玩休憩之意。东坡诗的第二句,大意是说以后做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现在荒废时光,青春将一去不复还。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需要工作,而一旦参加工作之后,我们读书的时间将变得越来越少。很多人并非不想读书,而是很少有时间读书。因此,对于参加了工作的人而言,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就更应该读好书,将效率最大化。而最佳的方法,显然莫过于读经典。

第三句诗中,东坡说到自己读书的经验。他说他以前在家读书的时候,谢绝了很多人情交往,一心一意读书,以至于连窗外园子里的葵菜都不曾看一眼。所谓“不窥园”,乃是用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典故。据《汉书》的记载,董仲舒读书很认真,“下帷讲诵,盖三年不窥园”。虽然这或许有些夸张,但从中亦足以反映董仲舒读书的聚精会神。东坡引此,也是想说明自己读书的全神贯注。相比之下,我们今日不要说三年不窥园,就是三十分钟不拿手机、一小时不刷朋友圈都很难做到吧。

历来一说到苏轼,大家都以为他是天才。殊不知,东坡的才,其实也是勤学所得。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并非只是嘴巴上说一说。据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的记载,苏轼曾经手抄《汉书》三篇。我们知道,班固的《汉书》多达八十多万字,抄三遍就得两百多万字。抄写尚且达到三遍,阅读岂止百回?所以,大凡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的人,固然有所谓“天才”的成分在里面,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他们的勤奋。换言之,天才如苏轼,尚且书读百遍;凡庸之人,对于一本好书,又岂是匆匆一遍就能理解把握?

东坡读书之诗,东坡读书之事,足以说明,读书宜都“旧书”,即经过时间筛选的经典之书;读书亦当读“百回”,即反复精读,细心揣摩。惟有放弃快餐式阅读,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营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好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
熟读与深思
10、读书要熟读精思
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古今文人效仿
苏轼: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