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重悼念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5月23日上午11点53分,首届国医大师,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李振华教授逝世,享年94岁。

有人说李振华是个工作狂,没有一点生活乐趣。

而李振华却说:“一个人活着啥也不干,光吃傻睡,不成废物了?如果喜欢自己的选择,工作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他爱自己的选择,更爱医生这个工作。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不会停下来。

 

1986年,身为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的李振华,担任了中南五省合编的中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的副主编。


2003年非典流行,已是八旬高龄的他关注疾病流行情况,依据自己大半生治疗温病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计献策,他选送的药方得以推广,为防控疫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4年,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专家防治禽流感预案筛选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李振华带领的课题组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

 

了解李振华的人不光敬佩他的医德医术,更欣赏他乐观阳光的心态和业余爱好,李振华的书法写得苍劲有力,二胡拉得婉转悠扬。

他还把中医药方编成快板教学生说唱,在一片笑声里,学生们记得牢,用得上。

 

有人问他,你大半辈子与病人、学生打交道,睁眼就有一群愁眉苦脸,哼哼叽叽的病人等着你,你烦不烦呀?

还有,隔三差五带一帮学生解剖尸体,多影响情绪呀。

他说,在医院工作,每天都有新生命来到尘世,也有人离开这个世界,看惯了生生死死,悲悲喜喜,反而更冷静乐观了

你再有钱,每天也是吃三顿饭,睡三尺床铺,死了什么也带不走。

何不趁活着时做些有意义的事儿,开心过好每一天呢!

也有人说李振华是个老顽童,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好像有好事儿似的。

他说我很知足呀,活到90岁了,身体还好,精神还好,重要的是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爱的人在一起,和年轻人一起学习治病救人的良方。

想想,每天醒来就有一群人等着让你看病,等着听你讲课,看着他们,心里就充满自信。被人需要、被人包围着,不仅不会寂寞,反而有种幸福感。

 

特此将李老的一篇文章奉献给大家,以此悼念!

李振华教授谈

“和谐是中医治法之纲”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 ,

受益匪浅 ,

现将李老对“和谐是中医治法之纲 ”的思想介绍如下。 

1.源于《易经》的和谐思想和谐思想观念是《易经》文化方面的精 髓 , 也是中医学分析认识机体病因 、病理 、治疗以及养生等诸 方面总的指导思想 ,普遍体现于《易经 》天地人三才合一学说 、社会伦理学 、美术 、文艺 、建筑 、治国安邦 、医学等 。


《易经·乾·彖 传》曰 : “ 乾道变化 ,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乃利贞。”说明《易经 》六十四卦就是以象征纯阳 、纯阴的乾 、坤二卦为开端的 ,其余六十二卦皆为阴阳交合的产物 。


《易经 ·乾 ·彖传 》中 所说的“和”就是阴阳交合之和,纯阳不生,纯阴不 长,阴阳和而万物化生。南宋哲学家朱熹注曰:“变 者化之渐 ,化者变之成 ,物所受为性 ,天所赋为命 ,太和 ,阴阳混合冲和之气也 ,各正者 ,得于有生之初 ,保 和者,全于已生之后。

此言乾道变化无所不利,而万 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 ,以释利贞之义也 。”


当代易学 家金景芳译曰 :“保为常存 ,合为常和 ,使太和之气 常运不息 ,永远融洽无偏 ,万物得此气已生已成 。” 可见阴阳二气 ,化生万物 ,保合太和 ,万物性命方可自全。 

2.崇尚于各个领域的和谐思想春秋战国时代 ,学者辈出 ,诸子百家争鸣 ,各有千秋 ,但在崇尚和谐的思想观念上却大都一致 ,这种 思想观念又被历代的学者继承和发展 ,并用于各个 方面 ,如《老子 ·道德经 》曰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 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

《老 子 · 四 十 二 章 》又 曰 : “ 知 和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

《 国 语 · 郑 语 》曰 : “ 天 地 合 和 , 生 之 大 经 也 。 ”

《 淮 南 子 · 泛 论 训 》曰 : “ 天 地 之 气 , 莫 大 于 和 。 ”

崇 尚 和 谐 的 观 念对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 如为政之道 ,崇尚的是政通人和 、内和而外安 ; 

足国 之道 ,崇尚的是百姓时和 ;兴国之道 ,崇尚的是协和 万邦 ;

用兵之道 ,崇尚的是内和而外威 、不战而屈人 之兵 ;

邻里之道 ,崇尚的是和睦相处 ;

交际之道 ,崇尚 的是礼之用 ,和为贵 ;

齐家之道 ,崇尚的是家和万事 兴 ;

伦理之道 ,崇尚的是君臣之和 、将相之和 、父子之 和 、兄弟之和 ;

养生之道 ,崇尚的是和于天地之气的 天人之和 ,以及身心之和 ;

审美观念 ,崇尚的是以和 为美 ,所谓“天地之道而美于和 ,天地之美 ,莫大于 和 ”。

可见和谐的思想观念是《易经 》之精髓 ,也是 中华文化之精髓 ,它体现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 ,经久而不衰 。 

3 .运用于中医学的和谐思想 中医学理论源自于《易经 》为首的中华文化 ,和谐的思想观念自然地会运用于中医学的理论和思想 观念 。“

执和致平 ”以达和谐是中华文化之灵魂 ,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灵魂 。

中医学认为 ,机体生命健康依赖于机体内部脏腑 、气血 、阴阳二气之平衡 、统一 ,机体之各种功能才会协调 ,生生之机才会 盛而不衰 ,生机旺盛 ,人体自然健壮 。

如外感天地之 间风 、寒 、湿 、暑 、燥 、火六气之太过 ,侵袭机体 ,或因伤于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七情太过 ,或嗜酒肥甘 、 饥饱失宜 ,造成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紊乱 ,机体生生 之机失去平衡和谐 ,则疾病自现 。


中医学治病的主 要法则是通过药物等各种方法 ,使机体生生之机的 阴阳二气恢复平衡 、协调 ,生生之机功能正常 ,则疾 病自愈而不复发 。

故“执和致平 ”调理机体阴阳二 气调和是中医防病治病之纲 。 

中医学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了不同的治法 ,但总 不离调和阴阳二气之和平 ,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 以平为期 。 ”

说明任何疾病都是阴阳二气之失调而不和平 ,察其所在 而调其和平 ,即治病必求其本 。如何协调阴阳 ,以达和平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曰 :“审其阴阳 ,以别 柔刚 ,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 ,定其血气 ,各守其乡 。” 


说明先查血和气一阴一阳之间有无一方过盛或不 足 ,通过调理 ,使其和平 ,各归其循行之道 ,则病自 愈 。

如何调理阴阳 ,必须首先辨证 ,《素问 ·至真要 大论 》曰 :“调气之方 ,必别阴阳 ,定其中外 ,各守其 乡 。

内者内治 ,外者外治 ,微者调之 ,其次平之 ,盛者 夺之 ,汗之下之 ,寒热温凉 ,衰之以属 ,随其攸利 ,谨 道如法 ,万举万全 ,气血尽平 ,长有天命 。”

说明中医 学在治病方面首先通过辨证 ,判定疾病之阴阳的偏 盛 、病位在表在里 、在上在下 ,然后才能立法 。

疾病 的部位有内外之别 ,感邪有微甚之不同 ,性质有寒热 之分 ,临证应谨慎遵循阴阳之道理 ,选择有利的治疗 方法 ,才能万举万当 ,使气血和平 ,保天年而长寿。

气血是机体生命的主要物质 ,任何疾病 ,尽管其病变 之部位与性质有所不同 ,但均可导致气血之紊乱 ,促 使机体之有关脏器功能失调 。

脏器功能之失调 ,又可促使气血之紊乱 ,二者之恶性循环 ,将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 素 问 · 至 真 要 大 论 》曰 : “ 谨 守 病 机 , 各 司其属 ,有者求之 ,无者求之 ,盛者责之 ,虚者责之 , 必先五胜 ,疏其血气 ,令其调达 ,而致和平 ,此之谓 也 。”

说明疾病和气血之关系 ,气血条达和平是治愈 疾病的主要法则 ,即查病机时 ,首辨其所属是表证 、 里证 、实证 、虚证 ,同时又要察看大气有无风 、寒 、燥 、 湿 、热之五胜对发生疾病的影响 ,在治则上使血气疏 通 ,条达通畅 ,机体功能自可和平 ,而疾病痊愈 。

对疾病的治疗原则 ,《素问 ·至真要大论 》曰 :“寒者热 之 ,热者寒之 ,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 ,坚者削之 ,客者 除之 ,劳者温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政之 ,燥者濡之 ,急 者缓之 ,散者收之 ,损者温之 ,逸者行之 ,惊者平之 , 上之下之 ,摩之浴之 ,薄之劫之 ,开之发之 ,适事为 故 。”

说明对于各种导致机体有关脏器失去平和、功能失常的疾病所采取一般正治原则 。

适事为故即适可而止 ,务使机体各种功能平衡 、和平 ,治勿太过与 不及,留邪为病。须要注意的是,阴阳变化常非单 一 ,而是异常复杂的变化 ,如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寒 热交错 ,湿热蕴结 ,一种病涉及几个脏器的功能失调 而形成等。

对此复杂重病,在调和阴阳的治法上,除 《黄帝内经 》有原则性的论述外 ,历代医家 ,多有发 挥和创新 ,本文不再赘述 。 

4 .小结综上所述 ,和谐的思想观念是《易经 》在认识宇宙各种事物的思想观念 。

几千年来 ,通过无数实践 应用 ,其原理之正确和效果越来越被历代哲学家 、军事家 、政治家和多科学者所共识 ,应用和发挥于各个 事物领域 。

中医学认为 ,机体生命之健康就是阴阳 二气在机体脏腑 、气血及诸肢百骸体现的协调 、统 一 、和谐的结果 。

机体疾病的产生 ,是内外多种致病 因素侵犯机体各个部分 ,阴阳二气失去平衡和谐而 造成 。治疗方法应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 ,正邪双方之盛衰 ,采用的祛邪、扶正、扶正祛邪的 3种治则。

 在指导思想观念上 ,通过各种治法 ,都是促使机体阴 阳二气在体内各个部分达到恢复平衡 、统一 、和谐 , 以便邪祛而不伤正 ,或通过扶正祛邪 ,或以扶正为 主 ,达到调动机体之功能的恢复 ,以战胜病邪 ,达到 根治病愈之目的 。

通过药物等各种方法 ,促使机体 功能恢复 ,达到协调 、统一 、和平的治病思想观点和 法则。经过数千年的反复实践,其独特高效,愈来愈 被世界人民所赏识 、信任和应用 ,也是近百年来中医 学屡遭风雨摧残而未被消灭的根本所在 。

中医学在 阴阳二气变化的哲理指导下 ,对机体生理 、病理 、治 法的整体观 ,个性的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以及治法上 的调正机体 ,达到平衡和谐战胜疾病的思想观念 ,必 将进一步为现代科学仪器所证实 ,成为先进 、发展的 科学 ,为促进世界医学科学作出新的贡献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谐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
中医治未病的内涵及心得体会
中医 太极拳,“治未病” 绝配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
药物养生的作用
“因势利导”在中医学中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