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痹证不好治?选对药物是关键!

导读:日介绍焦老在临床上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常用药,内有各个药物的独特性质和药物之间的细微差别,望对您的临床有所裨益!



1

威灵仙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主要能祛风湿,其性善走,无处不到,可以宣通五脏、十二经络,兼能除痰消积。


主要用于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治腰膝腿脚疼痛效果更好,常配合羌活、独活、桑寄生、桂枝、续断、当归、红花、防己、薏米、炙山甲、制附片等同用。


豨莶草偏用于湿重的关节疼痛,而威灵仙偏用于风重的关节疼痛。


秦艽治风湿痹痛偏在阳明经者,而威灵仙治风湿痹痛偏在太阳经者。


老鹳草祛风湿、健筋骨,主用于筋骨肌肉损伤、麻木和风湿痹痛,而威灵仙主用于风寒湿留滞于经络的痹痛。


此外,对癥瘕积聚、黄疸浮肿、风湿痰气、冷气作痛等,均可结合应证药物加入威灵仙,其性走窜快利,可使收效迅速。


前人有用威灵仙37.5克、砂仁31克、砂糖一匙,煎汤频服,以治疗鱼骨鲠于咽部的经验。去年有一医院报导用威灵仙治鱼骨鲠咽数十例,确有较好效果,可供参考。


威灵仙还有治疟作用,一般可用威灵仙12~18克、常山3~9克水煎服,或加在辨证论治的汤药方中使用。


用量一般3~12克。体虚气弱者慎用。血虚而致的筋骨拘挛疼痛忌用。

 


2

秦 艽



秦艽味苦辛,性平,主要有祛风利湿、退骨蒸劳热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


1、风寒湿痹


周身及关节拘挛疼痛,风寒湿三种邪气侵入机体,合而为病,影响气血正常运行,气血痹阻,而致全身肌肉疼痛或关节疼痛,或筋肉拘挛疼痛,或兼发热、关节肿胀等。


秦艽有祛风利湿、退热、缓解拘挛的作用,常配合独活、桑寄生、威灵仙、当归、红花、防己、牛膝、薏米等同用。


寒重者可加制附片、桂枝;湿重者可加苍术、白术;风盛者可加防风、羌活;筋脉拘挛重者可加木瓜、白芍、伸筋草、炙山甲等等。


据近代研究报导,秦艽所含生物碱甲能通过神经系统间接影响脑垂体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故对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可资参考。


2、阴虚劳热


由于阴虚而引起的骨蒸劳热(下午潮热、两颧发红、肌肉消瘦、盗汗、舌红、脉细数、晚间口干渴等),本品可退虚热,常配合银柴胡、地骨皮、白薇、青蒿等同用。


例如秦艽鳖甲散(秦艽15克,鳖甲、柴胡、地骨皮各30克,当归、知母各15克,为粗末,每剂用15克,加乌梅1个、青蒿1.5克,清水煎服,早晚各1剂),就是临床上治疗骨蒸劳热常用的药方,可根据此方随证加减。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出现发热、体温升高(37.6~38℃)者,我常在补肾祛寒,散风化湿的汤药方中加秦艽12~15克、黄柏10~12克,取得良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3、退黄疸


本品兼有通便利水、退黄疸的作用,前人有治“黄疸、酒疸”,“去遍身黄疸如金”的记载。对湿邪郁蒸而致发黄者,可配茵陈、黄柏、车前子、栀子、茯苓等同用。


1971年我会诊一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患者,曾经住院用大量的茵陈、栀子、黄柏、板蓝根、蒲公英等多剂,黄疸久久不退,真是遍身如金。


当时我想既服茵陈等无效,若再用茵陈剂当然仍是无效,因而想到了秦艽、白鲜皮均有退黄疸作用,即根据辨证立法,在处方中重用了本品和白鲜皮,结果黄疸渐渐退除。


其处方如下:柴胡12克,黄芩9克,车前子15克,黄柏12克,秦艽12克,白鲜皮3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焦三仙各9克,槟榔9克,白蒺藜12克,草豆蔻9克。随证加减,约服20剂左右而渐愈。


此例来看,本品确有退黄作用,一得之见,仅供参考。


此外,本品兼能入大肠经,有通便、治下牙肿痛、口眼歪斜等作用,可随证选用。


银柴胡治虚劳,偏用于寒热交作者,而秦艽治虚劳,偏用于潮热骨蒸者。


独活与秦艽都能治身体下部风湿疼痛,但独活用于风湿寒痛,秦艽用于风湿热痛。


用量一般3~9克。脾胃虚寒、大便泻泄者勿用。


据近来研究报导,秦艽碱甲经动物实验证明其抗风湿作用和考的松相近似,有一定的抗过敏性休克及抗组胺作用,有升高动物血糖的作用,并使肝糖元明显下降。



3

海桐皮



海桐皮味苦,性平,主要有祛风湿的作用,治腰腿疼痛、四肢肌肉风湿痹痛,对风湿痹证疼痛明显者,随证加入,常可减轻疼痛。常与羌活、独活、威灵仙、当归、防风、海风藤、桂枝、桑枝、红花、制附片等配合应用。

 

对于较顽固的、容易复发的皮肤痒疮、痒疹、荨麻疹等,我常以本品随证配合防风、荆芥、红花、赤芍、丹参、白鲜皮、炙山甲、皂刺、苦参、连翘、蛇蜕(0.3~0.6克)等同用,常可取效,仅供参考。


本品用酒浸外用,可用于疥癣等皮、外科疾患。


本品偏入血分,有一定的活血散血肿作用,配公英、地丁、乳香、没药等,亦可用于痈肿、跌伤等。


五加皮(南五加皮)偏于壮骨舒筋而用于腰脚乏力,筋脉拘挛疼痛,而海桐皮偏于祛风湿、通经络,而用于风湿性疼痛,止痛的效果较明显,并可外用治疥癣。

 

用量一般内服3~9克。外用适量酒浸。

 

据近来研究报导,海桐皮所含的生物碱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


本品有积蓄作用,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及心脏系统的抑制,大剂量使用,可引起明显的心律紊乱及低血压。

 


4

千年健

 


千年健味辛甘苦,性温,有壮筋骨、祛风气、活血通络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筋骨无力、手足麻木等症。对于青壮年人风湿疼痛、手足拘挛、筋骨屈伸不利等症,也常随证选用。


老年人可配合熟地、当归、枸杞子、南五加皮、续断、桂心、独活、羌活、红花、山药、党参、白术、山萸、川芎等同用。一些壮筋骨的药酒中常有本品。


临床常配合当归、红花、独活、桑寄生、续断、炙山甲、透骨草、骨碎补、络石藤、海桐皮等同用。

 

千年健有浓厚香气,用治胃痛,也有良效,一般可配香附、高良姜、木香、砂仁、丹参等同用,对老人胃痛更为适合。

 

络石藤偏于通经络,千年健偏于壮筋骨。


豨莶草偏于祛湿邪,千年健偏于祛风气(治风气作痛)。


用量一般6~12克,重症也可能加至30克。本品苦辛温燥,故阴虚、血虚、有燥热之证慎用。



5

追地风


 

追地风味酸涩,性温,主要有祛风湿作用,常用于风湿痹痛、筋骨酸疼、足膝酸软麻木等症,可与独活、桑寄生、细辛、威灵仙、制附片、红花、透骨草、薏米等同用。

 

本品除入肝肾两经外,兼能入大肠经,如风湿化热侵及大肠经,上攻而致牙痛、咽喉痛者,可配元参、生地、地骨皮、丹参、山豆根等同用;下注而致下痢赤白、大便带血者,可配地榆、槐花、黄连、木香、防风等同用。


用量一般6~12克,特殊情况可用到15~30克。

 


6

桑 枝



桑枝味苦,性平,主要有祛风除湿、利关节的作用,对风湿引起的肩臂膝足疼痛,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配片姜黄、防己、海桐皮、络石藤、豨莶草、独活、桑寄生、续断、牛膝、威灵仙等同用。


桑枝善于通达四肢,舒筋活络,其性平和,配寒则寒,配温则温,适用于四肢关节病。


对中风半身不遂、四肢拘挛不利等症,可以本品配防风、菊花、白蒺藜、半夏、陈皮、竹沥、胆南星、红花、桃仁、赤芍、地龙等同用。


桑枝配萆薢、茯苓、薏苡仁、牛膝、泽泻、苍术、秦艽等,可用于湿热下注的脚气病。


桂枝辛温,能通达四肢阳气,偏用于风寒痹痛,而桑枝苦平,能利四肢关节、祛风气,偏用于风邪化热的四肢关节痹痛及中风半身不遂(有热象者)。


用量一般为10~30克。

 

据近来研究报导,桑枝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并含有维生B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9-1)
中药秦艽,祛风湿止痛,缓解腰腿疼、黄疸!
祛风湿活络药之豨莶草——用药分享
讲完祛风寒湿药,接着讲祛风湿热药,从“秦艽”开始
豨莶草与威灵仙配伍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药学》辅导:祛风湿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