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垣备忘 ║寻找石湖峪口及其他

萧艾老师曾提出一个问题:石湖峪口在哪儿?

《四镇三关志》说:石湖峪口,正德八年建,缓。

《西关志》载:石湖峪口,正城一道,水门一空,城铺一间。

撞道口以西,没有高度相符的关口,没有明显关口建筑,没有城铺,没有明显的水门,而且各个垭口地势都还挺高,怎么会设有水门呢?

(一)怀柔261敌台西侧垭口 

1、261号敌台

261号敌台保存相对较好,楼体框架均在,楼顶的铺房残墙仍在,不设上楼蹬道,通过中室使用木梯或绳梯上下。

这座楼门窗皆为拱券结构,奇怪的是,门窗的券顶皆遭破坏。应当是这一带海拔较低,质量较好的石材,被拆下用作民居的建材了。

 

2、261敌台西侧垭口

261敌楼西侧,是一处垭口。

 

此垭口处,倒是地势低洼,有贯通的沟谷通南北两侧,内侧沿沟谷1或支沟通石湖峪村。支沟与墙体相交处,即261敌台。

 

261敌台旁边,恰好有一上兵道,与下方的沟谷相连。

 

敌台南侧沟谷地势:

 

敌台北侧沟谷,与撞道口并行,可通鹞子峪。

 

那么,石湖峪口,会是这儿吗?

如果是,水门呢?城铺呢?

 

3、260马面(炮台)

长城遗产网标注的260号马面,台顶比墙顶略高,与257号马面及其他地方所见马面不同,他处马面,与墙顶同高。这似乎该是独善其身老师所说的炮台。

4、262马面(炮台) 

262马面,与260马面相同,地面高出墙顶,与一般马面不同,当为独善其身老师所说的黄花城的炮台之2。

 

一个垭口,守口有敌楼,两侧各布置一座炮台,何其奇怪?敌台有上兵道通石湖峪,而不是撞道口,方位也符合。

会是石湖峪口吗?

还有一点不符的是:石湖峪:缓,而261敌台附近,则应定义为冲。

萧老师意见:此处或为一处关口,只是紧要程度没有那么高。

至于261敌台处,是重点防御之处,但志书并未记载设关,只是防御重视程序高,因此该关口设敌楼,旁边有上兵道可快速调兵,再有就是两侧各设炮台1座用于加强防守。另外,鹞子峪在二道关内,如果有敌后从此处进攻,首先得攻破二道关上的鹞子峪口。

(二)264号敌楼处 

从东侧看,残存不堪很不起眼的这座楼子,其实是黄花城长城与二道关长城的三岔结点。

 

从正面看,其实这座楼还是挺壮观的,东西狭长,很是体面。

 

楼南侧有上兵道,可通石湖峪村。

 

上兵道下方的沟谷,即是下图中的沟谷1,其与边墙相交处,即是三岔结点的264敌台。

 

这儿会是石湖峪口吗?

应该不是,这儿地势略高,不会有水门。

(三)276号敌台东侧垭口

资深长城研究者虫子拍到了276敌台东侧的垭口,有一处闇门:

 

如下图所示,水门或者叫闇门位置在276敌台东北侧墙体转变处。

 

但是,有几处不符:1是此处外侧是悬崖峭壁,敌虏基本无法自此处攻入;2是此处距西水峪口过近,关口外侧与西水峪相通,应当属于西水峪的防区;3是内侧沟谷与西水峪村及西水峪堡非常近,离石湖峪村较远,并且石湖峪没有设城堡,无法对该口防御进行支援,一旦有敌情,还是要靠西水峪堡的驻军。

因此,闇门处只是一个隘口,西水峪口所属的隘口,而不是独立的关口。

(四)274号马面东侧垭口

 

274马面东侧有一处垭口,此处的墙体,真的是很奇怪:一段拼接的墙体,西侧整体用大条石垒砌,东侧为城砖筑成,拼接的茬口鲜明。

黄花城一带的墙体,基本都是砖墙,即使用条石,也只是墙基部分,不会整面墙全用条石。

此处出现整面墙的条石,估计应当是以前是关口,关口两侧均用条石。后来关口撤了,用砖把关口封堵,保留了关口西侧的条石,因而形成现状。

 

《西关志》记载石湖峪口建于正德八年,即公元1513年。而根据黄花城城工碑,在万历七年(1579)前后,黄花城一带长城仍在重修砖墙,此时新修砖墙高大坚固,对于本就是悬崖峭壁的关口外侧,基本没有防守的任务。明代城墙设关,主要是防守的,不是攻击的。此处外侧为险峻悬崖,本就不是蒙古骑兵进攻之处,再加上新修砖墙高大坚固,悬崖之上有三四米高的墙,不是重点设防的口了,所以把这个口撤了。

小结:遍寻不见的石湖峪口,随着明代后期不断修筑长城,已经发生了变化,原关口的位置还在,应当就在274东侧的马面附近,但当年的建筑格局已经不复存在。

 

(五)265敌台北侧未标记敌台

自265敌台向北,有一段山险墙;过山险墙,复接墙体。

 

在这段山脊之上,有一座长城遗产网未标注的实心敌台。

 

敌台与上方墙体相接处,基本与墙等高;下侧立面保存尚好,残高2米余(惜未取得照片)。

 

这座实心敌台应属于修空心敌台以前的旧墩台。位置大致在这儿:

 

(六)鹞子峪口遗存现状 

《西关志》载:鹞子峪口,正城一道,城楼一间,水门二空,梢墙二道,敌台二座。

鹞子峪口南侧偏东,有一个台子,与墙相连,台东侧有条石基础,残高3米左右,条石外侧,原应有包砖,有被拆除包砖的痕迹。

这就应该是2座敌台之中的一座。墙体从西侧山坡上延伸下来,向口内转折了一个角度,以便与北侧山崖上的墙体相接。

 

西侧从山坡上垂下来的,即是那段墙体,外侧的包砖被拆除后,毛石墙体参差不齐,灰浆的毛茬裸露在外,墙体但仍然非常坚固。

 

西侧墙体之外,孤悬着一座石台,高仍有四五米。这应当是2座敌台之中的另一座。

 

敌台与墙体间有间隔。

 

鹞子峪口北侧的山崖上,两堆碎石,应是残留的墙体。北侧没有见到敌台,2座敌台应该均建在南侧了。

 

关于两道梢墙,已经难觅踪迹。

(七)二道关西北支墙

266号敌台的西北方向,还有一道支墙。

支墙与266敌台相接的一段,为毛石墙体。 

毛石墙往北,接一段山险墙;山险墙下方,又接碎石墙体,一直延续到西北方向一道低矮的小山岭上;小山岭上有一座铺房或堡砦(规模非常小,个人倾向于是一座铺房)。

 

有关这段支墙及“堡砦”的详情,参见《看长城‖边关古道塞音起,崖上至今风声唳--北京怀柔区二道边西北侧支墙》。

(八)未标记敌台之二 

266敌台与267敌台之间,有一段数米长的墙体向外凸出,并且凸出处为规整的条石,应当为修建空心敌台前的旧墩台。

(九)其他疑似墩台 

266敌台与267敌台之间,还有两个制高点,土堆宽度比墙体要大,并且地势位置视角较佳,能够探看东北侧四海冶大路及北侧二道边与鳞龙山之间的沟谷;或者有地势低处视线被阻,看不到两侧2座空心敌台讯息处,可为烽火讯号接力传递点,疑亦为旧墩台。

此两座疑似墩台,亦参见《看长城‖边关古道塞音起,崖上至今风声唳--北京怀柔区二道边西北侧支墙》。

(十)267敌台的支墙

通往267敌楼的墙体出现分岔,主线偏东南而去,支墙向东北连接267敌台。

 

这座敌台,也是悬于主线以外,下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不具敌台的实战功能,或为兼有烽火台的建筑。

 

(十一)二道关村西崖顶未标记墩台

沿墙体走到尽头,就到了位于二道关村西峭壁的边缘。这儿也有一座旧墩台,有环形小墙,或为烽火台的灰池。

  

2020-8-30,9月1日补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市明长城分布图
平谷南水峪关、玻璃台长城穿越20221016
北京抢救式修缮10处长城点 最大限度保持古朴沧桑形象
遵化长城之--罗文峪
2019 0112 冯家峪到西白莲峪
平谷民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