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龙长姐贺英,47岁被斩首示众,贺龙:如果大姐活着比我强
userphoto

2023.02.01 甘肃

关注

1933年5月5日深夜,寂静的洞长湾突然冒出几声枪响,惊醒了正在熟睡的人群。

一个短发女子提枪冲出房门,混战中右腿被子弹打穿,顾不上正冒出泊泊鲜血的伤口,她一边倚在门边开枪还击,一边将一个小包袱匆忙塞给身旁的小男孩。

“快走,去找红军,找你大舅。”

眼见小男孩呆立在旁边,女子一咬牙,大吼道:“快走啊!”小男孩如梦初醒,死死捏住小包袱,恋恋不舍地跑开了。

看着那个幼小的背影逐渐消失,女子惨白的脸庞上露出欣慰笑容。正当她转身准备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时,一个子弹击中腹部,她柔弱的身躯无力倒了下去。

敌人冲进来时,发现女子怒目圆睁,虽然一动不动但浑身散发着凌厉的气势,一时间竟无一人敢靠近。他们拿枪对着女子扫射一番,确定她真的断了气,才将遗体拖走。

为了泄愤,敌人残忍地割下了女子的头颅、四肢,分别悬挂在四门示众。

几天后,率部驻扎在鹤峰的贺龙收到一封书信,顿时悲痛欲绝:“大姐牺牲了,我要报仇!”他口中的大姐,就是不久前在洞长湾壮烈牺牲的短发女子,贺英。

许多年后,已经成为十大元帅的贺老总。提到贺英依旧情深意切,他曾经说:“若要论军事才能,我不如大姐,她若是活着,成就肯定比我大。”

都说“长姐如母”,这个让贺龙念念不忘的阿姐,究竟拥有怎样传奇的人生呢?

图-贺英画像

“光棍会”的压寨夫人

1886年,贺英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按照旧习,女子到了年纪就得裹脚,但贺英是例外。十二三岁了,她依旧还是一双大脚,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异类”。

贺家门口常常会有前来看“稀奇”的小孩与大人,大家都好奇传说中的“贺大脚”到底长什么模样。

见人越来越多,贺英索性把脚抬起放在门槛上,爽朗一笑:“咋地?没见过大脚吗?来来,让你们看个够。”

“香姑(贺英乳名),脚这么大小心嫁不出去”,有些不怀好意的村民起哄道。

“呸,连皇帝老娘慈禧都没裹脚,你们一个个倒是在这里操闲心。”

贺英跳起来,叉着腰一板一眼说道:“我偏就不裹脚,将来还能嫁人,你们等着瞧。”

她那时没留意,屋外起哄的人群中,有一个目光清澈的年轻男孩,正默默看着她。

下田除草、挖地埋肥……贺英身手利落,一双大脚在田埂上健步如飞。那时候,百来十斤的担子她可以轻松挑起,贺龙等弟妹就像小鸭子一样紧随其后。

“贺家长女人人夸,十二三岁就当家。”勤快懂事的贺英从小就是家中的“主心骨”。

偶尔几次,兄弟姐妹们打架拌嘴,只要有人说:“等着,我去告诉大姐”其他人立马就老实了。几个弟妹中,就属调皮捣蛋的贺龙最让贺英操心。

每次和人打完架回来,看到浑身脏兮兮衣服也被撕破的弟弟,贺英总是叹口气,默默熬夜把他的衣服缝补好,在年幼的贺龙心中,大姐就是这个世界上对他最好的人。

图-贺龙

“一家有女百家求”,长成大姑娘的贺英出落得异常水灵,父母开始筹划着给她找个婆家。贺英对包办婚姻这种封建陋习恨之入骨,每次干完农活,就跑到由当地农民自发成立的“光棍会”学习舞刀弄枪,认识了表哥谷绩庭。

那时候的中国,四面楚歌,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企图瓜分我国领土,内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统治,百姓民不聊生。

各地被压迫已久的农民奋起反抗,纷纷成立农会与恶势力展开斗争,谷绩庭的“光棍会”就是其中之一,他为人光明磊落,办了很多为民伸冤的大事,在湘西一带颇有威望。

短短几年间,“光棍会”就发展成为拥有三百余人和上百枪支的地方武装。

1906年,贺家门口来了一支喜气洋洋的队伍,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年满二十的贺英出嫁了。对象就是当初那个在门外默默注视她的谷绩庭,“光棍会”的领头人。

“压寨夫人”扛起革命大旗

在贺家,贺英就是标杆,她的一举一动都对家中弟妹影响甚深。成家后,贺英正式跟着丈夫开始闹革命,打土豪分财产,救济穷苦老百姓,种种义举,贺龙都看在眼里。

当初那个只会和同龄人打架的小孩渐渐长大了,义无反顾走上追求真理和自由的道路。

图-贺龙

桑植县并不是产盐的地方,平时老百姓吃的盐都得靠马帮去外地拖运,当地官员看到这其中具体的利润,就想尽办法从人们头上抽取盐税。

人活一天,就离不开盐,为了能够买到盐,很多老百姓只能通过向官员、地主借高利贷的方式换取少得可怜的盐,发展到最后,钱都进了这些人的腰包,老百姓身上的负债却越积越多。

眼看大家生活苦不堪言,贺龙坐不住了,他找上大姐,商量着想要改变这一局面。

在贺英和谷绩庭支持下,1916年,年仅二十岁的贺龙带上族中的兄长和自发前来的老百姓,提着菜刀和扁担,走了几十里山路,冲到芭茅溪盐局杀了两名税官。

贺龙带领大家把其他官员五花大绑,看着这群寄生虫灰头土脸的样子,他和兄弟们抬出几大箱欠条,站在中间意气风发地喊道:“把这些老百姓写下的白条都拿出去烧了!”

这就是伟人曾经说过的“两把菜刀闹革命,一人拉出一个军”,大家都知道贺老总成为军人的典故,却鲜少有人知道,这背后离不开大姐贺英的支持。

1922年重阳节,“光棍会”驻地来了一个姓满的连长,他送来一张请帖,要邀请当家人前去赴宴。谷绩庭不疑有他,匆匆与妻子告别后就下山了。

没想到,这竟是一场鸿门宴,谷绩庭刚到山脚下,四周早已埋伏好的敌人就跳出去将他猎杀,等贺英再见到丈夫时,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嫂子,不能让当家的就这么死了,咱们要报仇!”

“对,报仇!”

众人群情激昂,伏在丈夫身上的贺英站起来擦了擦眼泪,看着大家激动的眼神,她毅然站出来扛起“光棍会”的大旗,带着大伙与地方军阀展开激战。

1926年,已经成为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的贺龙准备响应国军革命军北伐,得知消息的贺英联系地方武装,驱逐了无恶不作的县长,带领军队进驻当地,为弟弟发展了不少骁勇善战的义士,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她将自己的部队上交给党

1927年,贺龙率领军队来到武汉,写信邀请贺英和贺满姑前去相聚。姐妹俩边走边看,一路上轰轰烈烈地工农革命,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让贺英意识到,闹革命并不是光靠几个人抬着几支枪小打小闹了,整个革命形势正在慢慢转变。

在武汉时,由于弟弟的关系,贺英得以接触到我党早期军队缔造者之一的周逸群,通过与他的交谈,贺英对整个时局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国民党当局对工农运动的仇视她也看在眼里。

图-贺满姑概述图

“要小心蒋介石和汪精卫”,多年以后,贺龙回忆起大姐时,还清晰记得当初在武汉贺英对他的提醒。

事实证明,贺英是非常具有远见的。她回到老家不久,长沙就爆发了“马日事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捕杀,湖南的党组织因此遭受了严重损失。

也是在同年,深受共产党感召的贺龙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毅然选择站在一无所有的共产党这边,与周恩来携手打响了武装反恐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

起义爆发后,敌人恼羞成怒对贺龙老家进行疯狂“围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敌人重重包围,也是贺英挺身而出,带领地方武装与反动派斗争到底,为保存力量,他们转入农村分散活动。

图-马日事变

1928年,春暖花开,贺英带着父老乡亲徒步走了几里地,站在山垭口眼巴巴等着,在外闹革命的弟弟,终于要回来了。

“大姐”听到这熟悉的呼唤,贺英急忙跑上前拉住弟弟的手,热泪盈眶:“云卿,你总算是回来了。”她不断打量着贺龙:“你在外的日子,我每天都睡不好。”

“大姐,我好着呢,你看谁来了?”贺龙爽朗一笑,侧身让开。

一个年轻人站出来,笑盈盈看着贺英:“大姐,是我,我们来了。”

贺英看到眼前熟悉的脸庞,是当初在武汉认识的周逸群,此时他已经是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了。她顿时明白,这次弟弟回来,一定是想干一番大事业。

她预料的没错,共产党来桑植县了,准备带领大家一起闹革命。

图-周逸群 -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红军高级将领

很多有血性的年轻人听说贺龙来了,都不约而同汇集在他家,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当初带领大家闹盐税局的威信尚在,何况旁边还是大姐坐镇,贺龙一番发言还是颇有分量。

“我如今已经不是国民党了,是共产党,虽然南昌起义失败了,但咱们革命者是杀不完的。”贺龙站在人群中,陈词激昂。

“云卿,啥是共产党?”有人问道。

贺龙笑了笑说:“共产党就是专门为穷人打天下的组织,我这次回来,就是准备带领大家干工农革命军,搞土地革命。”

话音刚落,众人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对抗反革命政府。

大家的积极响应让贺龙高兴万分。

“安静,先听我说”

他的表情突然变得很严肃:“我得事先和大家讲明白,这次闹革命可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他环顾四周,继续说:“吃苦受罪在所难免了,谁要不愿意干,现在就讲清楚,我决定不勉强。”

“云卿”,贺英站起来说:“你带队伍是一把好手,比我强,我现在就把手底下的部队,连人带枪都给你!”

贺英在老家人称“贺司令”,历来都是说一不二。眼见她都站出来表态,众人也都站出来表示愿意跟着共产党。

看到弟弟得到众人簇拥,贺英转头对周逸群笑了笑:“我其实早就盼着共产党来了,把队伍交给你们,我放心。”

大家都觉得这是大姐贺英对弟弟的支持,殊不知“光棍会”对贺英的意义有多重大。

一直带领大家与地主土豪作斗争的她早已得罪太多人,交出这批武装,就意味着这个弱质女流今后要独自应付所有复杂局面。

更何况,这支队伍是丈夫留给她唯一的念想,是底气和依靠。尽管如此,在党最需要的时候,贺英还是毅然决定把部队上交给党。

没有大姐支援,后果不堪设想

1928年,对于桑植这片土地来说,是特殊的一年。

贺龙在这里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开辟了根据地。也是在这一年,贺英受弟弟委托,组建了留守游击队,她坚守在大后方,为在前线奋战的革命军源源不断输送物资补给。

这一年寒冬,斗志昂扬的贺龙率领军队在支援石门暴动失利,不得不退回深山休整。

听闻弟弟处境危险,在战斗中负伤的贺英咬着牙,带着手下几百余人,筹措弹药、布匹和银元,冲破敌人设下的重重障碍,将物资亲手送到弟弟面前。

那时的贺龙,部队刚刚遭受重创,没有弹药,也没有保暖的衣服,近乎陷入缺粮少药的境地。看到姐姐来时,他激动不已,心中积压已久的郁闷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大姐,队伍被打垮了。”

贺英看着弟弟沮丧的脸,静静听着他说:“这队伍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了,是党领导的,我害怕,万一因为我对党的政策理解不清楚,白白造成损失,那我该怎么办?”

“云卿,别担心”,贺英拍着弟弟的肩膀,宽慰道:“以前打土豪是为了发财,现在要拴住他们的心,你就得把革命的道理告诉他们。”

她站起来,目光越过白茫茫的山峰,缓缓说道:“你部队里有党员,他们就是中心,让这些党员去告诉大伙,究竟是为了谁打仗,又为什么打仗。”

“队伍要'伍’,不'伍’成不了队伍,躲在山里是没用的”,听完大姐一番话,贺龙受益匪浅。

晚年时,回忆起这惊险一幕,他曾与身边人感叹道:“当时若不是大姐来支援,后果将不堪设想。”

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保护苏区

1930年,贺英带领游击队来到鹤峰县太平镇的洞长湾,听闻四川武装甘占元部率领三千余人来到鹤峰,贺英便动了为红二军团扩编的念头。

她先派人前往与甘占元进行交涉,再写信知会贺龙,但那时弟弟正带领红二军团驻扎在走马坪,分不开身。是贺英亲自前往甘占元所在的奇峰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陪同他前往走马坪接受收编,成功为红二军团扩充了两千余人。

之后,她带领部队来到洪湖,钻入深山老林与敌人开展游击战,电影《洪湖赤卫队》里的韩英,就是以她为原型塑造的。

多年的游击生涯,让贺英意识到孤单的游击,力量太多单薄,只有紧紧靠拢党和红军,革命力量才能无穷无尽。

1933年,听到贺龙率部回到湘鄂一带,身处深山密林的贺英带着部队前往与红军相聚。

按照贺龙的想法,决定以鹤峰为根据地,尽快恢复湘鄂边苏区,贺英的任务就是留守在洞长湾,组织贫苦农民,继续扩充队伍。

在一场场生与死的较量中,贺英带领苏区人民与反动派顽强战斗,苦苦坚守这一块让红军能够进退自如的地方。

图-鹤峰县五里坪概述图

1933年5月5日,刚刚带领大家插完秧的贺英决定,让一部分队员先暂时休整,再进行集中联防,她带着十来个人驻扎在洞长湾的两户人家中,但就在这一天,农会委员许璜生突然叛变,带领反动派军队对游击队进行围剿,他们的目的是要擒住贺英好去邀功。

一阵激烈枪战后,贺英壮烈牺牲,年仅47岁。敌人将她的遗体残忍肢解,悬挂于四门示众。

最后,还是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贺英遗体得以收拢安葬。

“诛灭贺家全族,定要让其鸡犬不留”,敌人对贺氏家族恨之入骨,不仅仅是大姐贺英,其他的每一个贺氏宗亲,只要提到名字都是一段沉痛历史。

贺龙的父亲贺士道、胞妹贺满姑、弟弟贺文棠,贺氏家族满门忠烈,为革命洒尽最后一滴鲜血,失去亲人,不曾让他们退却,擦干泪水前仆后继,无论男女都是铁骨铮铮的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贺龙元帅的姐姐贺英
女英雄47岁因叛徒出卖牺牲,建国后弟弟成开国元帅,侄女婿更牛
《洪湖赤卫队》主角韩英的原型:驰名湘鄂西的女英雄,弟弟是元帅
贺龙大元帅的家族,100多名烈士,贺满姑被凌迟处死时也没吭一声
她是贺龙的大姐,贺龙说:如果不牺牲,她的成就比我还高
10岁小孩自称参加过长征,毛主席问谁能证明,他说:我大舅贺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