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道释家】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十五讲:读懂“义利之辨”就读懂了孟子的核心思想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儒道释家】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十五讲:
读懂“义利之辨”就读懂了孟子的核心思想


  这一讲,我们进入《孟子》。

  讲《孟子》,首先就要讲“义利之辨”,也就是关于道义和利益关系的争辩。孔子在《论语》里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同时,更加推崇“义”。搞懂“义利之辨”,就搞懂了孟子的核心思想。

  这一讲,我会分三个部分来讲:

  义利之辨的原理;
  “义”的修行心法——“不动心”;
  达成“义”的方法论——“集义而生”。

  先讲义利之辨的原理。

  《孟子》一开篇讲,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说,老人家,您不远千里而来,一定能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吧?

  孟子回答说:“王何必说利?我这里只有仁义而已。如果大王说'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们也会说'怎样才对我的家族有利’,一般的士人老百姓也会说'怎样对我自身有利’。这样一来,上上下下,你想从我这儿取利,我想从你那儿取利,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杀掉国君的,必然是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小国,杀掉国君的,必然是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那大夫就有一千辆;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那大夫就有一百辆。这都不算少吧?但如果先利后义,那大夫不把国君的产业全夺去,他是不会满足的。

  “从来没有仁者遗弃他的父母的,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对他的君主怠慢的。大王只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要讲利益呢?”

  这就是义利之辨。孟子讲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你琢磨别人的利,你手下的人也琢磨你的利。所以,并不是有AB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让你做选择题,比如A是取义,B是取利。如果真这么简单,那大家都要取利了。真正的逻辑是你作为领导者,你的行为将会影响别人的行为,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如果你行义,你的人也行义,你就拥有一个义的团队;如果你唯利是图,你的人也唯利是图,而他们从外面取利,远不如在内部取你的利来得方便,那你就会死在自己人手里。

  你知道历史上挑战皇帝的、谋反的权臣最大概率的结局是什么吗?当然不是造反成功,但也不是被皇帝抓住杀掉,而是被自己人出卖。

  为什么呢?他谋反是为了夺皇位,跟他的人是为了取得富贵。如果能成功,则鸡犬升天;而一旦开局受挫,大家信心不足了,皇帝就开出赏格,摆在除了叛变首谋之外的所有人面前的就有一条路——杀掉他,把人头献给皇上,得到的回报和跟他干成功是一样的,那他就很危险了。因为他们不是一个正义的集体,而是一个利益集团。只要能谋取利益,什么路径都是一样的。

  有句话说:“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要说的是另一句话:“没有永恒的利益,只有永恒的道义。”

  为什么呢?你今天这样做有利,明天就不利了。所以,如果你追逐的是利益,就会变来变去,最后呢,利益总是比你变得快,你总也追不上它。而道义呢,该怎样就怎样,只凭着是非善恶的标准去做。义才是永恒不变的。凭着义,就是王阳明说的“我心光明,勇往直前”。

  关于走利的道路还是走义的道路,儒家的说法是,前者叫被利欲牵引,被牵引嘛,自己是没有方向的;后者,就是刚才说的“我心光明,勇往直前”,一切该怎么做,都清楚得很。

  今天的社会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公司老板在公司会议室谈到顾客的时候,就像梁惠王那样,跟大家研究怎么谋利,怎么欺骗顾客,挣他的钱,而不是如何行仁义,让客户得到超值的回报,那他的员工也会研究怎么欺骗老板,侵占公司的利益。

  公司的义是什么呢?就是服务顾客。公司所有人都围绕着服务顾客,人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仅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而且人前人后都尊敬客户。

  在公司开会讨论客户的项目时,就像客户老板坐在我们公司会议室一样,非常尊敬;到客户公司开会讨论,就像在自己公司内部讨论一样,直来直去,没有差别。这,就是义。

  而走利的道路的公司呢?对顾客是巧取豪夺,对内是对员工严加防范。老板对谁都不信任,越不信任,就越需要亲信。而亲信也是为利而来,所以也要让他们相互制衡,每个人都和老板单线联系,公司搞得跟谍战片一样。

  我见过义的公司,也见过利的公司。讲求义的公司,里面的每个人都像吃了定心丸,目标明确,各司其职;讲求利的公司,里面的每个人都人格扭曲,苟且偷生,生不如死。

  这就是义利之辨的底层逻辑:不是“义”和“利”摆在你面前让你选,而是你以什么方式行事,就会被人报以什么方式对待。

  理解了什么义利之辨,接下来讲修行义的心法。孟子说了三个字:不动心。这就是说,能够在利益和利害关系面前坚持原则,绝不动心。

  比如你和客户签订合同时,对方不断暗示你要好处,你怎么办?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底线,绝不行贿。或者,供应商也有有求你的时候,不断地送钱送物给你,你以怎么办?也要坚持自己底线,绝对不受贿。这就是我们的原则——义。义者,宜也,就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的意思。

  所以,我们的态度是一律坚持自己原则底线,绝不改变,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你签不签,我们都毫不动心。如果甲方以此为条件,结果失去了签单的机会,那咱们就接受没福气为他服务,放弃他。

  我真是为这一条原则放弃过很多大家眼里的好机会。在我的心中,我如果因为改变自己原则底去承接业务,那就枉道事人。

  所以,“不动心”这三个字太重要了,就是你不会计算利益大小,任你玉皇大帝来,我也不动心。

  那怎么做到不动心呢?接着说实现“义”的方法论,还是孟子的话,四个字:集义而生。所谓的集义而生,就是像集邮票一样,搜集那个义,这个义能生长,能生发。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说他善于养气,养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是什么呢?孟子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浩然之气,必须和道义相配,行事合乎道义,则一身正气得道义之助,行事勇决,无所疑惧。如果没有浩然之气,虽然一时的所作所为未必不是出于道义,但正气不足,难免有所疑惧,也就不足以有所作为了。

  浩然之气是怎么来的呢?是靠集义而生,不能靠义袭而取。

  集义而生,就是功夫在平时,靠每一件事的积累,而且,没有例外,没有选择性。记住,再说一遍,没有例外,没有选择性,每件事都是同一个原则,你真的要把原则当成自己的生命,任何事都不能动摇。

  义袭而取是什么呢?“袭”就是临时的,突发的。义不能靠突然的良心发现才去做。有句话说:“一个人干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干好事,不干坏事。”集义而生,就是一辈子只干好事,不干坏事,义袭而取就是鼓起劲干一件大好事。

  干一两件大好事没有什么用,因为孟子说:“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只要你干了一件亏心事,你的气就漏了,泄了,瘪了。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讲的义利之辨。总之,就是坚持义,该怎样就怎样,确定自己的原则,然后始终无一例外,没有选择性地坚持,终身一以贯之。这样,才能有浩然之气,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海文:义利之辨与做大丈夫——孟子对于国君、士人的道德劝谕(一)
孟子义利之辨的永恒意义
《论语通今》子罕第九 9.1
《论语点睛》:义利之辨
“义利”问题的演变
解读孟子“义利观”:见利要思义 不义则不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