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讀書】古代私塾經驗




【教育讀書】


古代私塾經驗


    私塾一般分為家塾、族塾、村塾(亦稱社學)、義塾、散館。前四者都是由組織者(如族長、約長)延請教師。唯散館是教師自行開館,接納學生。就今天的私塾復興來看,兩者並非涇渭分明。許多私塾都是一位家長教子讀經,周圍鄰裏積極響應籌辦,然後又對外招生,可謂由家塾而村塾而散館。但總體而言,私塾的存在,不論是因為家長的責任感,還是民間團體的職責,還是教師自身的生存需要……其產生皆來自民間。

    《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鄭注:“古者仕焉而已者,歸教於閭裏,朝夕坐於門,門側之堂謂之塾。”疏:“百裏之內,二十五家為閭,同共一巷,巷首有門,門邊有塾,謂民在家之時,朝夕出入,恒受教於塾,故雲家有塾”。按宋以前,民皆居於閭中,沒有市肆林立的街道。閭中出入,皆由閭兩側的大門。《漢書·食貨志》載“春將出民,裏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可見原本村塾的教育,是針對大眾的,且以宣化德行為主。然後,閭中俊選,升於黨之庠,再選而入遂之序,再選而入國學,與世子及公卿大夫世子同學。正是這些散落閭裏的私塾,與國家掄才大選一起,構成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選舉社會。

    唐宋以降,人們所以把民間普遍的教育組織稱為“塾”,一方面是因為“家有塾”的教化淵源。還有一方面,是因為從《儀禮》看,士之外門、廟門皆有兩塾;《尚書·顧命》,則天子路門亦有兩塾。可見古時門側大都有塾,自天子達於庶人。從這兩個意義上講,“塾”既是進入朝廷的最基層教育單位,同時又是各家各戶,裏甲廂坊力所能及的風化之源。


    私塾的開辦與尊師之禮

    大明黃佐《泰泉鄉禮》具體記載了社學(就組織看,實際是鄉約組織下的村塾)的建立及禮儀:

    眾共推擇學行兼備而端重有威者,送有司考選,以為教讀。約正率錢具禮,於正月望後擇日開學。預期,遣人齎[ji 1,同赍]書聘之。屆期,乃躬迎之。約正率錢,凡有子弟願入學者,人各不過五十文,多則紗一疋,侑以羊酒,少則布一疋,侑以鵝酒。書式曰:「鄉侍生某姓名頓首啟碩德某先生道丈執事:側聞先生學行純懿,裏閇[han4]欽仰之日久矣。古者士大夫居鄉,則推尊以為父師,子弟從之遊,而孝弟忠信之俗興焉。茲某擇某月日,敢以鄉校教事見屈。蓋欲一鄉童蒙觀感,弗納於邪,啟其聰明,養之以正,他日成人,克遵名教,是大有造於某也。倘不遐棄,則某榮幸之至。敬因執事者以聞。某年月日,某再拜啟。」擇子弟能供事者齎赴其家,再拜敬請。教讀固辭。復再拜以請。俟諾,乃復命。除在城大館外,俱用儒士,不許罷閑吏役及非儒流出身之官或丁憂生員及因行止有虧黜退者。其四方流寓於此者,蹤跡無常,恐或梗化,尤當精擇。屆期,約正會各父兄躬詣其家,再拜迎之。退,乃各盛服候於社學門外,諸生候而前至門,讓主人入而右,教讀入而左。至階,讓主人升自東階,教讀升自西階。至堂,讓主人東向,教讀西向,行再拜禮。師席南向。主人各前布席。席定,諸生行四拜禮,以次獻茶具飯。畢,辭而退,就館,入便室。若有司備禮延聘在城大館,亦令附近鄉約約正帥各父兄主其事。

    直月於前一日,列諸生長少之序掛於門內東西兩壁。質明,生徒至,依序立於兩階下。約正、約副入,與教讀誓戒,社祝致辭,出。乃就坐開館。館堂設先聖位。約正、約副入,與教讀上香,行四拜禮。畢,社祝抗聲致辭曰:「凡預此會者,以孝弟忠信為本。其不順於父母,不友於兄弟,不睦於宗族,不偵杜笥眩孕邢喾矗倪遂非者,不在此位。」教讀拱手應曰:「諾。」社祝復抗聲致辭曰:「凡預此會者,以立教、明倫、敬身為本。其聞善不相告,聞惡不相警,禮俗不相交,患難不相恤,陽善陰惡,二三其德者,不在此位。」約正、約副皆拱手應曰:「諾。謹受教。」相與揖遜而出。俟先生就坐,諸生以次執事贊禮,乃陞堂侍教。其未冠者,從俗總角。已冠者,平頭巾,服絹布青圓領,或直領,不許用紵絲紗羅及違制服色。出入不許騶從輿馬。侍於先生,雖富貴,冬毋爐,夏毋扇,坐毋用腳櫈。坐必依齒序。若有貴賤相遠者,亦當更處,以存大體。若先生起居及客至,俱一體執事。

    古代,塾師稱為西席,這是源於《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周朝室中以西席為尊,故師者居之。若是後代無堂室之別,則通以南面為尊,故拜師禮上,塾師皆南面。

    所以,古代即便末世風俗凋敝,對於師長的尊敬,至少在表面上是從來不曾少過的。比如《明史》記載海瑞公“署南平教諭。禦史詣學宮,屬吏鹹伏謁,瑞獨長揖,曰:臺謁當以屬禮,此堂,師長教士地,不當屈。”明朝教諭未入流。禦史雖正七品,而在地方,權高於布政使,以品官相見禮,當在下位再拜。然而海公抗禮,禦史亦無可奈何。可見古人皆知師道尊貴,雖達官,不敢以富貴加也。



    私塾教學,以清唐彪《家塾教學法》為例:

    1.先令識字

    唐彪日:凡教童蒙,清晨不可即上書,須先令認字;認不清切,須令再認,不必急急上書也。何也?凡書必學生自己多讀,然後能背。苟字不能認,雖讀而不能;讀且未能,烏能背也?初入學半年,不令讀書,專令認字,尤爲妙法。
按:操作中,先讀三百千弟,一年識完五千漢字,是私塾教育的第一步。

    2.先易後難,循序漸進

    王虛中日:六歲且勿令終日在館,以苦其心志而困其精神。書易記、字易識者,乃令讀之;其難者,慎勿用也。初,間授書四句,若未能盡讀,且先讀前兩句;稍熟,令讀後兩句;稍熟,然後通讀四句。初時如此,日久則可以不必矣。
唐彪日:教童蒙,泛然令之認字,不能記也。凡相似而難辨者,宜拆開分別教之。凡見易混淆之字,即當引其相似者證之,日:此宜分別熟記者也。如此,始能記憶,無訛誤遺忘之患矣。此教認字之法。更有令彼覆認之法:將認過之字,難記者,以厚紙鑽小隙露其字,令認之;或寫于他處令認之。倘十不能認六者,薄懲以示儆,庶可令其用心記憶雲。

    案:就實際而言,七八嵗背四書甚易,被易經則極難,況蒙師也不懂,揠苗助長無益。學堂黨根據自己經驗選擇適於背誦者,循序漸進,不必強求。

    3.講解大概

    宋朝《王虛中訓蒙法》,不僅提出“七嵗便可説書”,而且給出了具體方法:

    記訓釋字:可令日記所讀書上。訓釋字三兩箇。如不亦說乎。說,喜也。不亦樂乎,樂甚喜也。若不能曉得甚喜,則以方言教之,如雲大故歡喜。人不知而不慍。慍,怒也。若不能曉得怒字,則以方言教之,雲怒是惡發也。如此記時,則讀過論語,記得論語上訓釋了,七歲便可說書。

    說書:小兒止可說句語義理,又須分明直說,不可言語多。如說仲尼居。則言仲尼者,孔子字也。字,是表德也。居,坐也。曾子侍者,曾子,乃孔子弟子也;侍謂侍奉也,乂手立於其側也。子曰者,子謂孔子,乃弟子稱師曰子也;曰,說也。此言孔子坐,曾子侍奉,而孔子說也。如此則分明而稚子易曉也。又須說易者。其難者,且未可說。故先說孟子為上。孟子中若有難說者,亦且放過,直待曉得易者都了,然後與說難者。如此,則其進有漸,而亦不苦其難也。

    元代程端禮《讀書分年日程》亦指出“師授說平日所讀書。不必多,先說小學畢,次大學,次論語。假如說小學書,先令每句說通朱子本注,及熊氏解,及熊氏標題。已通,方令依旁所解字訓句意說正文。字求其訓。注中無者,使簡韻會求之。不可杜撰以誤人。寧以俗說粗解,卻不妨。既通說每句大義,又通說每段大義,即令自反復說;即使自看注,沈潛玩索;使來試說,更詰難之,使自明透。如說大學論語,亦先令說注透,然後依旁注意說正文。”

    唐彪日:每見童蒙讀書,一句之中,或增一字,或減一字;二段書,或上截連下,或下截連上,此皆先生未曾與之講明句讀(句中的停頓)與界限(段落)道理,以致學生顛倒混亂讀之。若先生將句讀道理講明,則自然無增字減字之病;將界限處用朱筆畫斷,教令作一截讀住,則自無上截連下、下截連上之病。又有極長之句,原不可加讀點,但學生幼小,念不來,亦須權作讀句,加讀點,則易念也。一冊書中,定有數處至難念者,佐料能知其中有界限,有差別,則亦易讀。苟不能知,縱讀多遍亦不能成誦。如“子路問聞斯行諸”一章,每見童蒙讀此章,多混亂不清,因不能記。爲先生者,遇此等書,教讀時,宜細細開示學生:前下夫子教由求之言;次是公西華問夫子之言;後是夫子教公西華之言。第一界限是“聞斯行之”止,宜畫斷作截讀住;第二界限是“敢問”止,宜畫斷作一截讀住。第三界限,是“故退之”止,宜畫斷作一截讀住。差別者,如兩《孟》書中,“五畝之宅“凡三見,而三處字句不同;“堯以天下與舜有諸”一章,萬章述問與孟子所說,字多不同;“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一章,舜薦禹之辭,與禹薦益之辭,文義大段同,而字多不同。此等不同處,有學識者方能分別,在童蒙則不能,愈讀愈亂。不開示之,無由明白;開示之,自然易讀易記矣。

    唐彪日:童子讀《易經》,九三多讀六三,六四多讀九四,上九多讀上六。若先生講明陽九陰六之故由于每卦卦畫而來,則學生胸中了然,自不至于誤讀矣。


    又:童子讀注法

    毛稚黃日:四子書下當讀注,所謂聖經賢傳,相輔而不可阙者也。況功令以遵注爲主,豈可妄尋別解!然注苦繁多,不能盡讀,讀之以簡要爲主,刪繁舉要,取其必不可去者而後存焉。大略《學》《庸》注存十之八,《論語》注存十之四,《孟子》注存十之三。注之所重在乎義理、名物、訓诂。非緊要所關,及盤錯易誤者,則悉刪之無礙也。又日:注有與經文背者,如“慎”字,宋儒因避教宗諱,作“謹”字。《大學》“必慎其獨”,而注雲“必謹其獨”之類。又如《孟子》“可以速而速”句,本是速久處仕,而注雲“久速仕止”之類。有倒意者,如《論語》“行人子羽飾之“,注“增損”二字,“損”本訓“修”,“增”本訓“飾”,則當雲“損增”之類。義雖無差,而慮讀者反因注致誤,故間加改定。以經正注,非欲與紫陽(指朱熹)牴牾也。

    唐彪日:余意于經書讀畢之後,將注另自讀之。有一友極非余言,謂本文與注發宜連讀始能貫合,不然,恐彼此不能無誤。余不能決。及觀歐陽永叔《讀經法》,程端禮先生《分年課程》,九經皆先讀正文,後讀傳注;又觀金正希本文與注分讀法,乃信余非偏見,蓋有先我行之者也。可惜者,淺人不知此理。于學生本文既熟之後再讀注者,不將讀注別讀,又讀大文連注讀之,承接之間,處處皆非熟境,烏能使成誦也。又有弟子,大文與注原分讀,而師又令之合溫者,尤失計矣。

    唐彪日:童蒙七八歲時,父師即當與之解釋其書中字義,但解釋宜有法,須極粗淺,不當文藝雅深晦。年雖幼稚,講解日久,胸中亦能漸漸開明矣。

    唐彪日:子弟年雖年幼,讀過書宜及時與之講解,以開其智慧,然專講其淺近者。若兼及深微之書,則茫乎不知其意旨,並易者皆變爲難,不能解矣。更有說焉,書雖淺近,若徒空解,猶未有即明其理。惟將所解之書義,盡證之以日用常行之事,彼庶幾能領會,能記憶。王虛中日:宜將《孟子》書中易解者先言之。

    唐彪日:先生與初學講書,如講上論既畢,且不必即講下認論,宜複將上論重講。蓋年幼資鈍者,初講一周,多未領略;惟經再講,始知梗概,然後可以令彼複講。不然,雖解猶不解矣。凡教初學,全在使之胸中開明,真實有得。若泛然僅從眼角耳輪邊過,終屬茫然,甚無益也。

    唐彪日:先生止與學生講書,而不令其複書,最爲無益。然每日既講書而又令複書,則工夫過煩,先生之精力亦不能副。惟將前十日所講書,于後五日令複完,複書之日,不必講書,人或嫌其工夫稀少,而不知其得益良多。其間錯解者,可以改正;不解者,可以再解,不用心聽,全不能複者,可以懲儆之,發宜令學生複角,始肯用心參究。不然,模糊錯誤居大半矣。蓋子弟少時,自欺者多,口雲能解,實則不能,不令之複,烏知其實哉。余嘗與十五歲童子解文數十首,解且再問之,辄應日:能解。余信之,偶令複數篇,由半是半非,全不得文中神氣,毋惑乎拙于作文也。因盡取解過者,俱令之複,就其誤解者改正之。過月馀,更令之複,則領略無誤矣。自此,作文漸見條理。甚矣!複解之不可已也,文章尚不可不如此,而況經書乎!

    唐彪日:窮鄉僻壤之人,能識數百字者,十人中無一人;能識而又能書者,數十人中無一人,豈果風水淺薄,資質魯鈍至是哉!祗緣蒙師在其地訓學者,徒懸空教之讀書,而不教之認字與多寫字故也。蓋窮鄉之教子弟者,十人之中,不過一人,此一人之教子弟,久不過一年二年,暫不過期年半載。童蒙讀過:“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彼焉知“宇宙”作何解說?“明德”“新民”何解說?此等書義,于何處用得著也!大書館,亦有背得數句者,廢學之後,“宇宙洪荒”字,“明德”“新民”字,認不得者甚多,亦何取乎能背書哉?惟教之認字與多書字,則實受其益。或日:“認字要矣,多書何謂乎?”余日,窮鄉之人,亦有能識數百字者,若令之執筆書寫,則一鈎一直有所不能。蓋幼時未曾專心學字,手不慣熟也。爲之父兄與師者,每日六時,但令二時認字,二時學書,則雖在館之日無多,年長之後,亦必能識字而兼能書矣。馀功令學算法,爲益甚多。

    唐彪日:諸經既讀,必期于能解,苟不解其義,讀無益也。然貧者欲延師而授,恐力有不能,余再四思維,設爲三法:其一,隨地就師而聽講,先求得其綱領,如《易》之乾、坤,《詩》之二南,《記》之曲禮,皆綱領也。綱領既明明,則研求之方,已得其半,其未聆解之書,可以推類自考索矣。其一,宜娴古經之句調,蓋典、谟、盤诰,語皆古隽,次則《左傳》之辭,峭健而華,熟習二書之句調,則他經之文從字順者,皆大歡喜可思索而得其解矣。其一,宜聯絡鄰裏之士,或姻族之士,資勝兼好學者,或十人,或八人,爲講經會,每人本經之外,各再究一經,彼此互爲講解,以己之長,易人之勝,人親地迩,諒無難于行者。是三法也,能行一二,自足明經。子弟患無志實學耳,苟真有志求益,何患乎有不及解之經書乎!

    唐彪日:讀書能記,不盡在記性,在乎能解。何以見之?少時記性勝于壯年,不必言矣。然盡有少年讀書不過十余行,而壯年反能讀三四行;或少時讀書一二張,猶昏然不記,壯年閱書數十張,竟能記其大略者,無他,少時不能解,故不能記,壯年能解,所以能記也。凡人能透徹大原之後,書即易記。此言先得我心也,惟經曆者始知之。

    按:今日讀經大都強調原文。然而看民國時回憶,私塾凡是讀書,大都要求讀注。即如《水滸》之類,也要連注細看。以便參照讀之,方能體會文字間細密處。不靠先賢引領,有些含義、筆法、文采,是平常學生讀不出來的。今日學校教學,也只是讀原文,或者有些大概論述、分析之類,多是些哲學文學上的泛論。這種讀書法,實在辜負了古人的文字功底。而無形間,既然讀不出古人深意,則不免看輕了古人本事。一個個自以為是,其實連古人字句都不能全然掌握,何況文章、做人!私塾教育,以讀書為始,亦當於讀書處便貫徹德行。

    方今讀經各派皆曰不能講,一則謂講也無用;一則謂自能理解。然而予執教於明德學堂,親見十歲女孩自己買書求解,不忍不開講也。又嘗以《論語》不難,令學生各自解來,然而解固能解,不能得正。乃知自行體悟,與聖道無關;徒令學生自以為是,眼高手低。于是改弦更張,令各仿朱注、何注,並今日流行楊(伯峻)注、南(懷瑾)注,而復述之,卻也其樂融融。至于有人說講解無用,竊以為不得古人真諦。古人開講,非如今日臺上即興發揮,感染視聽也。不過照本宣科,俗語取譬,然後責令復述古注而已!則古之講書,與今之背書相去無幾。且每令復講,多遍下來,則作文亦不難矣!今人皆知古人文章早慧,實是復書有法也。

    今之反對開講者,或憂今人曲解。實則古之童生(為塾師),又有多少分辨?但依古注而來,自不離正道。今日印刷如此發達,但用《朱子四書章句集注》,慢慢講來,則師生一堂受益,而聖學亦不流於空乏矣。當然,今之家長急功近利,學校亦以文辭作秀。讀經班若不打算承載儒家理念,則但讀經以開發智力,習禮以敦厚風俗,亦功莫大焉。古人之志,惟少年與師長思之。

    4.讀書量力,因材施教

    唐彪日:學者用心太緊,工夫無節,則疾病生焉(惟立課程,則工夫有節)。余親見讀書過勞而矢者五六人。故父師于子弟懶于讀書者,則督責之,勿令嬉遊;其過于讀書者,當阻抑之,勿令窮日繼夜,此因材立教之法也。

    5.溫書定時,背書有法

    唐彪日:溫過之書,宜作標記。不作標記,或多溫,或少溫,淆亂無稽,書之不熟,皆由于此。且有不肖弟子,避難就易,反溫其熟者,置其生者。故標記不可少也。更宜置課程簿,五日一記,如初一至初五日,讀某書起,至某書止,溫某書起,至某書止。童蒙不能記者,先生代爲記之,庶免混亂無稽之弊。

    唐彪日:凡學生背書,必使其聲高而緩,先生用心細聽,則脫落訛誤之處,了然于耳,然後可以記其脫誤而令其改正。若聲輕而且帶,則不及察矣。

    6.禮樂書數,相得益彰

    古代私塾並非只有讀經,比如明朝黃佐《泰泉鄉禮》,記錄了教學內容(八嵗入學):六行:一曰孝,二曰弟,三曰謹,四曰信,五曰愛眾,六曰親仁。六事:一曰灑,二曰掃,三曰應,四曰對,五曰進,六曰退。六藝:一曰禮,二曰樂,三曰射,四曰禦,五曰書,六曰數。其每日上午則背書、句讀。下午或習字或算術或唱詩或講。晚上則教禮儀或故事。

    王陽明日:教童蒙,宜誘之歌詩以發其志意,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蓋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挫之,則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號呼嘯于詠歌,宣其幽抑結滯于音節也;導之習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讓而動蕩其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今人往往以歌詩習禮爲不切于時務,此皆末俗庸鄙之見,烏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為見證古代私塾的禮樂教化,不妨具引《泰泉鄉禮》:

    施教以六行、六事、六藝而日敬敷之,一曰早學,二曰午學,三曰晚學。約眾日輪篤實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食後復至,日夕亦如之。

    六行:一曰孝,二曰弟,三曰謹,四曰信,五曰愛眾,六曰親仁。六事:一曰灑,二曰掃,三曰應,四曰對,五曰進,六曰退。六藝:一曰禮,二曰樂,三曰射,四曰禦,五曰書,六曰數。俱詳見《小學古訓》。

    平旦施早學之教,誦書,正句讀。凡館堂設雲板。平旦,教讀出就位,擊雲板三聲。生入立兩階下,點灑掃,先以序入。其餘軒舍以役人代之。灑掃畢,復降階立原位。觀其執事恭謹者錄之,怠忽者教而責之。次輪贊禮者二人,先升堂,正揖,分班立先生之前,唱:「序立。」諸生以序兩班升堂正立。唱:「揖。」分班圜揖。就位。靜聲端立良久,以觀德容。命執事者擊雲板命坐,以次序坐,務使從容嚴靜。良久,命擊雲板,命十人一班,依齒序出就先生位前,正立,量其少長,以《小學古訓》直白教之,使力行於身。如曰君子,便教之曰:能學成好人便為君子,不學成好人便為小人。如曰舒遲,便教之曰:一行一動,不須急遽輕佻,務要從容和緩。其溫凊定省之類,亦教之曰:汝果能如此,以禮待汝。不能如此,痛責不恕。他如職分所能知能行者,皆仿此。令其口誦,以上口為節。乃命復位誦讀。務貴熟不貴多。如資性能記千字以上者,只讀六七百字,不得盡其聰明。年小者,只教一二句而止,勿強其多記。或用《孝經》《三字經》,不許先用《千字文》《百家姓》《幼學詩》《神童酒詩》《吏家文移》等書。以次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然後治經。句讀少差,必一一正之。退食,擊雲板,各以班出揖而退。出館後,察其有疾行先長及傲慢鄉裏者,責而教之。

    食後施午學之教,歌詩或書數。凡復午學,升堂如平旦儀。就位立聽,雲板命坐。不必作對句。用顏魯公字體點畫,照《洪武正韻》楷書《詩經·鹿鳴》《菁莪》《關睢》《四牡》《伐木》《棠棣》《蓼莪》《采繁》《采蘋》《南山有臺》《緇衣》《淇奧》《抑》諸篇有關係可歌者,各一篇。或古體律詩絕句情性正,音律和者,各二篇。毋得用金榜富貴等語。亦十人一班。教以六書法,如像形、諧聲之類。若年小,則教以認字,必先其易者,或書早學口誦者示之。各寫仿書顏字一章。令端坐直筆正書,務寬緩整肅而有壯氣。其有傾敧粗弱者,責而教之。先生品評既畢,領回,就位將所書《風》《雅》及古體律詩絕句或正音,或越吟,各讀成誦。退食,擊雲板,如早學儀。自後五日一次歌詩,免寫字,令善歌者為倡,與眾同歌。既成聲,毎班十人歌於先生之前,用鐘鼓。其餘簫笙琴瑟之類,以漸教而和之。未升歌者,俱端坐靜聽。歌畢者復位。其聲容溫雅和平者賞之。如躁俗悲淫者,責而教之。或五日一次學算數,亦免寫字。年稍長者,教以九章算法。年小者,以四方上下、自一至十、或自甲至癸、或自子至亥等數授之。

    日夕施晚學之教,溫書習禮儀。凡復晚學,如儀。就位,良久,擊雲板,命習禮。毎班十人,出先生位前,東西向立。東先出位,北面立,長東少西,揖,再拜,畢,復位。西揖拜如儀,退。先生坐觀其容體恭敬舒遲者賞之,鄙倍者責而教之。如有善拜揖者,免習。仍教以子事父母禮,如定省之類。習禮畢,各就位溫習早學所讀書。自後五日一次,教以朱子《小學》及《日記故事》內古人嘉言善行一段,如黃香扇枕、陸績懷橘之類,直白說之,令其靜默諦聽。抵暮,擊雲板,直日者徹先生書席,如儀揖退。諸生夜歸,仍在燈下講誦當日所教,即以所教之事事親事長,處事接物。先生與各父兄常常訪察,如有徒能講誦不能力行者,責而教之。若冠禮、昏禮、祭禮、射禮、鄉飲酒禮、士相見禮、投壺禮,皆用采色繪於壁,為圖指示之。

    諸生若有過失,師友隨事規正,毋使終陷於惡。諸生過失小者,為師者宜端坐相對,終日不與之語,以冀其改乃止。若居家得罪父兄骨肉,或出外得罪鄉黨朋友,或自己所為有失,即當直告於先生朋友,求知己過,不宜以不善之禍自害其身。

    毎月朔望,先一日晚,設先聖牌位香案。質明,教讀帥諸生行禮。畢,乃放假,教以靜坐。月終,類查逃學者姓名,具帖聞於直月。朔望拜先聖畢,徹神位。拜先生,分班相拜而退,是日放假,教之靜坐,以求放心。若遇鄉約會日,拜畢,仍留供事,用次日放假。或於放假日演習諸禮,或聽審音樂,或仿釋奠之樂以舞《勺》,或做幹戚之制以舞《象》,務養其耳目血脈,使溫醇恭敬,不至拘迫。彼必樂於聽從,而無嬉戲逃避之事。若四時之祭及高曾祖考忌日,預期給假。若無故而逃學一次,罰誦書二百遍;二次,加樸撻,罰紙十張;三次,撻罰如前,仍罰其父兄。其有好酒博奕、逸遊驕縱者,不帥教而悖逆非毀及幹犯彛倫者,重治之;不改,則送有司問罪。

    在城丁多有暇者,以是為常。鄉村務農丁少,照例毎年十月初開學,臘月終罷。各父兄務隆待師之禮。歲晚罷館,父兄帥子拜送,各申待師之敬。四時無事不許輕至社學,求師請對。其束修務從俗加厚。在城大館官給銀二十兩,有司以禮待送。在鄉則約正等率各父兄出穀及菜錢。若待之不以禮及有始無終者,必罰。


    為師者崇四術以教諸生,鄉約會日,則舉行焉。

    一曰書。

    凡社學,置籤筒。鄉約會日,講書一章,須有關風化者。先生講畢,抽籤,諸生以次出講,俱用正音。約眾端坐拱聽,毋得詰問譏笑。若講《小學》、《日記故事》,亦如之。若律令、《大誥》、《教民榜》,則許諸人請益。

    二曰詩。

    三曰禮。

    凡社學,置文公《家禮》,禮器、祭器,如三加緇布等冠,香案、祝版、酒注、杯盤之類,並楷書《四禮條約》揭於壁。鄉約會日、行冠昏等禮畢,許各父兄質問,教讀逐一講解。喪禮難習,有喪來問者,宜考究示之。

    四曰樂。

    凡社學,置樂器,備八音,略如釋奠之數。鄉約會日,或擊魯薛鼓之半以習投壺;或擊魯薛鼓之全以習射儀;或習彈琴;或習吹笙;或審音於言,如宮舌居中,商口開張之類;或審音於聽,如凡聽宮如牛鳴竇中,凡聽商如離群羊之類;或調聲詩以比琴瑟,或講究律呂大指,皆可。如有年長不習舉業,願來學樂歌詩者,許與諸生同事。

    凡諸生有善者,直月書於善籍父兄名下,待祭社,會鄉老約眾共以三物推舉之:一曰性行,二曰經義,三曰才能。有司取入儒學,則具以名聞。中選多者,免為師之人雜泛差徭,生員則優以廩膳。既入儒學而以學荒行虧見黜者,罪其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種遺規
《父师善诱法》清·唐彪
家塾教学法
《父师善诱法》清 唐彪
清·唐彪《家塾教学法》1-5卷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