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读书】老子集注(11~20章)




【教育读书】


老子集注(11~20章)

文/落花散人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28]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28] 当然对于这种比喻的反驳也是不难作到的:屋子的“无”,建立在四壁以及屋顶的“有”之下。所以不能主观认定这是利用了屋子的“无”。特别是“利”与“用”的区别实在“牵强”。如果将老子下面的命题倒过来,我认为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即利则有,而用即无。

    【译文】

    三十根辐聚集安灾一个毂上,在毂中有空处,这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制成器皿,在器皿中有空处,这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屋室,在屋室中有空处,这才有屋室的作用。所以任何一个东西的实有部分(“有”)能给人带来便利,顺靠它的空虚部分(“无”)起重要作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9]

    【注释】

    [29] 统治在于统治的事实,而不是为了好看。

    【译文】

    青、赤、黄、白、黑五色使人眼花缭乱,宫、商、角、徵、羽五音使人耳朵听不清楚,甜、酸、苦、辣、咸五味使人胃口伤败,跑马打猎使人的心里狂躁不安,难得的珍贵货物使人的品性受到损害。因此,圣人治国,只求安饱,而不求声色之娱,所以采取前者而舍弃后者。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30]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31]

    【注释】

    [30] 就是说,不论是得到,还是失去,都是对平稳状态的一种“破坏”。正是因为遭到了这样的外来干扰,所以有必要“若惊”。但充其量也是“若惊”而已。

    [31] 所患者何也?身。然则何以无患?无身。何以无身?以身为天下。

    从这里可以看到《老子》的强烈的逻辑顺序。所以很难相信这是某种不清晰的思想体系。

    什么是“以身为天下”呢?人们依然有权利进一步问道。回答是明确的:责任。

    【译文】

    受到宠爱和侮辱都像受到惊恐,看重大患就像看重自己的身体。什么叫做受到宠爱和侮辱都像受到惊恐呢?受到宠爱是卑下的,得到它像受到惊恐,失去它也像受到惊恐,这就叫做受到宠爱和侮辱都像受到惊恐。什么叫做看重大患就像看重自己身体呢?我有大患的原因,是由于我有身体。到我没有这个身体的时候,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只有凭着重视自己身体的态度去治理天下,才可能把天下寄托给他;只有凭着爱惜自己身体的态度去治理天下,才可把天下委托给他。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32]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33]。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3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35]

    【注释】

    [32] “视、听、搏”,主观;“见、闻、得”,客观。在现代汉语里,主、客观的区分相对淡化了。而在英语里,这样的区分还是相当明显的。如“listen”“hear”(好象没有搞错吧!)。

    这里的意思是说,明明看见了,但又消失了。那么这是什么呢?概念。是的,这也就是道。

    [33] 其实就是同一事物。

    [34] “天生”的神秘主义哲学家,老子先生,又在这里播散了一大堆的描述性质的东西。就是根据这么一段话,写上类似“玄学”那样的东西,估计怎么写也写不完。

    直截了当地说,老子在这里所谈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概念”,而且不是僵死的,静止的定义性质的概念,而是运动的,发展的概念。这是辩证法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就是“道”。

    我们尽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但这恰恰是人们看不见、听不见和摸不着而已,而“概念”本身却的确是存在的。

    [35] “古之道”,即“无”。

    【译文】

    看起来看不见,命名叫“夷”;听起来听不到,命名叫“希”;摸起来摸不着,命名叫“微”。这三者的来源你不可究诘,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的上面不明亮,它的下面不昏暗,它茫茫无涯际而不可称说,又回到空虚无形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叫做“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部;跟随着它,看不见它的后部。掌握古代的“道”,来驾驭今天的事物。能够知道古代事物的原始,这就是“道”的纲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36]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37]

    【注释】

    [36] 不言而喻,“古之士”,即善为道者。特点是“豫、犹、俨、涣、敦、旷、混、澹”,老子虽然说“深不可识”,但其实已经告诉“今之士者”应该怎么做了。

    [37]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了:“保此道不欲盈……能蔽而新成”。即所谓“新生事物”都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是凭空而降的。

    【译文】

    古代善于遵循“道”的人,幽微奥妙、深远而通达,深邃得难以认识。唯有这样难以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地对他加以形容:他缓慢啊像在冬天渡过大河,迟疑不决啊像畏惧四周的邻国进攻,庄重啊像出外作宾客,涣散啊像冰将消融,敦厚啊像未加工的木材,空阔啊像山谷,浑沌啊像浊水。谁能使浊水停止其浊?应当让它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保持长久?只有继之以动,才能使长久安静慢慢产生。保持这种“道”的人不希望充盈。因为不希望充盈,所以虽然破旧却能取得新的成就。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38]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39]

    【注释】

    [38]“复”,反复出现的,即规律。“根”,根本,源泉。老子的方法是辩证法的,这种方法强调一个永恒的“源泉”,所有规律都是从这个源泉自然而然地向前奔涌而出。老子是这样,黑格尔是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也是这样。

    [39]这里又提到了一些概念,并且揭示了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静、复命、常、明、凶、公、全、王、天、道、久。对于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

    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得深厚的状态。万物竞相生长,我要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叫做“静”(静止),“静”叫做“复命”(归复本性)。“复命”叫做“常”(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法则),懂得“常”的道理叫“命”(对事物本质的有理解)。如果不懂得“常”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常”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40]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41]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42]

    【注释】

    [40]政治统治的四个层次。我们当然可以联系后面的“仁、义、礼”来考虑。“礼”给予被统治者的其实只是侮辱而已。

    [41]虽然人们对于“物极必反”已经知道的不能再知道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人们还是没有想到,对于政治而言,信任是建立“良好”秩序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得到信任呢?“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就是说,不要轻易承诺。与之相比“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就显得缺乏自信了。

    [42]少说话,多做事,保留主观上的一致性。其实这种“一致性”仅仅是看来如此而已。而“一致性”又可以赋予统治以“必然性”的形式。统治只有遵循必然的规律,才会显得强而有力。

    换句话说,“传统”对于任何稳定的统治都是重要的。传统每破坏一次,秩序就必然被破坏一次。于是,新的秩序形成了,新的传统形成了。

    但是另一方面,统治的实践又需要不断变化统治的方式、方法。这也就是儒、法家激烈争论的焦点:天变,道变不变。

    老子这里好象是站在儒家的一边,主张“百姓皆谓我自然”。但其实正好相反,这里是“谓”我自然,也就是说,其实是不是“自然”就不好事先说了。因为毕竟对于不同的人,“自然”具有不同的意义。老子没有进一步规定什么才是“自然”,这就为人们后来的争论打开了方便的大门了。

    【译文】

    最上的君主,因清静无为而人民不知道他存在;次一等的君主,人民愿意亲近并称赞他;再次一点等的君主,人民畏惧他;更次一等的君主,人民轻侮他。君主诚信不足,人民对他就不会信任。最上的君主是多么悠闲啊,他重视自己的言语不轻易发号施令。他功业完成,事情办得顺利,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生活的。”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43];智慧出,有大伪 [44];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5]

    【注释】

    [43] 我们知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4] “道德”最终被谎言战胜。所以如果看见一个人成天在喊什么,你就有必要担心这个人是不是在这方面存在……缺陷。

    [45]好象很可笑,老子用来衡量国家昏乱的不是人们一般所想象的“奸臣”,而是“忠臣”。二者成正比。这就是说,当所谓“忠臣”显露出来的时候,能够履行正常臣子义务的人也就大大减少了。

    【译文】

    大道被废弃,才有仁义;智慧出现后,才有很大的虚伪;父、子、兄、弟、夫、妇“六亲”不和睦,才有孝慈。国家昏暗混乱,才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46],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47]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48]。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49]

    【注释】

    [46] 这里可以先提一下,“义”即契约。国家毕竟要和它的臣民订立一些基本的约定。老子在这里指出,有的时候,为了大多数的利益,即“仁”,“义”,即以前的约定,将被抛弃。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什么韩非对这本书这么重视了。

    [47]这里需要对“义”做一下解释。“义”就是某种“契约”,或说“约定”。是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如果知道卢梭的《契约论》的话,就可以想到,卢梭所鼓吹的“契约”其实就是中国人说的 “义”。但还不完全如此。

    “义”不具备法律形式;“义”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约定俗成中。中国的哲学家,特别是墨子,则尽力使“义”具备某种自然的属性。对于墨子来说,“义”就相当于“道”,是道德的最高标准。由于墨派将“义”看作是高于具体个人的客观存在,而且在社会关系中不存在简单个人关系之外的关系,所以墨派认为代表所有个人的关系集合就是“义”。对于违反了“义”的,则必须加以纠正。纠正的方法也完全是个人性质的,即小集团或个人的暴力。这样一来,墨派就具备了藐视一切社会制度权威的性质,带上“犯禁”的色彩。

    [48] 这方面的例子怎么举得过来呢?

    [49] 所以总的原则是“尽量简单”。爱因斯坦的名言,我们努力使事情简单起来——但不是更简单。

    【译文】

    杜绝所谓的聪明和智慧,人民才会得到百倍的利益;废弃仁义,人民才会恢复孝慈;抛弃机巧和私利,才会没有盗贼。这三点作为文教是不够的。所以还应当使人民知所归属;表现和坚持质朴,减少私心和欲望。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50]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5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飙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2]

    【注释】

    [50] 知道了最高的道理,就没有忧虑了。这其实是说由于“世界观”已经相当稳定,所以不会因为偶然的打击而崩溃。即便是十分严峻的打击。还记得道家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观点吗?

    [51] 为什么能够“绝学无忧”呢?因为“绝学”认识到,世界的差别原来是相对的。彼岸消失了。因为缺乏质的变化,所以不会惊讶。而形式的变化的确会引起庸人的诧异:这个世界不再熟悉!

    [52]老子的确“与众不同”。众人熙熙、有余、昭昭、察察、有以;我独泊、沌沌、累累、若遗、昏昏、闷闷、顽且鄙。

    ——“这个人怎么这样!”

    ——“我愚人之心也哉!”

    【译文】

    杜绝所谓学识,才能没有忧患。应诺和呵斥,它们的距离有多少?善和恶,它们的距离有多少?别人畏惧的,我也不可不畏惧。多么广大啊,显出没有穷尽的样子。众人因迷醉于容利而欢乐,像享受牛肉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我唯独淡泊啊,没有一点活动的征兆,像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我唯独像有所遗失。我这愚人的心啊,真是愚蠢得很啊!世俗的人都精明,我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我唯独宽大。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我唯独愚蠢而鄙陋、我独自和众人不同,而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翻译十八篇
纵横家语录
庄子《大宗师》《天道》全文译注
《道德经》20种人生大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
庄子译注 杂篇
至目前对老子《道德经》最靠谱的解释(修改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