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必读】差孩子是这样练成的



【父母必读】


差孩子是这样练成的

作者:刘树森



    以前听人说,好多差孩子都是被老师、家长批评出来的,没大往深里考虑,今天自己体验了一把。

    今天是周末,考虑到儿子快开学了,决定回家接着老父亲全家一起到日照海边玩玩。由于拉着全家人事关重大,自以为车技还不错的我,主动承担起了驾驶任务。

    回到老家接上老人后,日照之行正式启动,妻子的嘟囊之行也正式开始了。首先是各种的包办提醒。什么转向、变道、刹车等等,那个周到细致远胜过电子狗。其次是批评埋怨,我开车每出一点错,便会招致一句批评、埋怨,你怎么又忘了?你老是在这儿出错!你怎么不变道?你怎么不早刹车?有时还会一阵狂轰,以致每听到一句批评,心里总是一颤,开始怀疑自己的车技,战战兢兢的生怕再出什么差错。

    特别是往回返的路上。老人有点儿晕车,她的埋怨又开始了。“到了红灯你早刹车,免得那么急!”“这么热的天还拉着老人出来玩,谁能说动他!”听着提醒,挨着批评,心慌意乱,过红绿灯时我一下子又压了线。儿子也跟着帮腔上了:“咱们家这车技就是俺爸爸最差了。”我彻底崩溃,本来还觉得自己开的不错,面对一连串的批评、打击,我的自信降到了冰点,唉,原来我的车技竟是如此之差。

    半路上找了个饭店,用完餐后老人的状态好多了,但是我对自己的车技半点没有把握了,担心自己开不好弄的老人再晕车,赶紧把钥匙交给了妻子,人家也没客气,开着就上路了。

    说实话,以前开车尽管妻子也会嘟囔一路子,但我大多没在意,这次也许拉着老人她更加小心,嘟囔的特别卖力。我像一个差生一样被批来批去,最后批的就认同了自己是一个开车上的差生。通过自己的遭遇,我仿佛看到了我们那一个个被批来批去的差生。你怎么怎么……?你真笨!你就是个笨蛋!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

    估计跟我的感受一样,老师、家长无微不至的提醒包办代替和控制,恰恰让孩子失去了体验、锻炼的机会,在听话、顺从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我。同样老师家长一味的批评,贴标签,让孩子逐渐的失去了自信,在心理上认同了自己就是那样,就是那个笨蛋傻瓜,最终破罐子破摔。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成了差生的制造者。

    有位朋友说,有时候一句话就能伤透一个孩子,更不用说天天批评了。有一名学生平时学习不是很突出,有一次突然考了100分,回家后高兴的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以后反问:“你是不是找人抄的?”孩子听后很受打击。还有一个学生,他的一位老师曾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就不是学习的料!”这位同学很是受伤,多年之后,依然对此难以释怀,同学约着一块去看这位老师,他都婉言推辞。我对象上师范时五音不全,有一次音乐课同学们集体唱歌,音乐老师往所在的位置一指,说:“那边有一个同学唱的不准。”吓得她以后再也不敢张嘴,从此与唱歌无缘。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会使自己成为天使,同样是一句话也可以毁掉孩子的一生,会使自己变成魔鬼。

    如果我们问老师和家长,你是喜欢做天使呢还是喜欢做魔鬼?肯定大家都会选择做天使。但是如何当好这个天使呢?我认为,我们要做扬长的教育。首先坚持优点导向,看人先看优点,多看优点,赞赏优点,无限放大优点。生活中注意发现他人的美,赞赏美,激励他人快乐自己。有句话说,你眼里经常看到什么,你就是什么,你的眼里天天尽是美,你就是美的。其二,加长长板,扬长带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唤醒学生的长板,也就是潜能和天赋,帮助学生把长板无限加长,带动短板或者规避短板、隐藏短板。人都是靠长板吃饭的,与其盯着补齐短板,不如使劲加长长板,让短板短着去吧。其三开展找优点找缺点活动。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找优点找缺点。让每个人都清晰的知道自己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学会保持优点,发扬优点,放大优点,改正缺点,让缺点成为优点。

    孩子的错误和问题是教师和家长是必须面对的一个自然问题。因为犯错、出现问题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错中学也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和问题呢?首先要正确识别孩子犯错的动机和目的。如果孩子是因为能力欠缺而犯错,那就要帮助他建立这种能力。正面管教一书,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一般会有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一是寻求过度关注,二是寻求权力,三是报复,四是自暴自弃。如果孩子是因为丧失信心而发生错误行为,那么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鼓励会消除孩子对不良行为的需要。该书还提供了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总之,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良行为,惩罚虽然能暂时禁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努力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学会解读孩子,学会通过发现、识别作出回应,努力做懂孩子的老师,懂孩子的父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一还不动手,很可能就真的晚了
孩子高三了,还总玩游戏怎么办?
您能一口气说出孩子20个优点吗?
孩子是怎样变“懒”的?
为什么我努力了,可成绩依然平平
如何发掘孩子的“长板”,顺势培养自驱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