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必读】父母当心!这四类孩子,注定内心孤独,没有朋友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父母当心!这四类孩子,注定内心孤独,没有朋友


    在我接触的很多孩子中,总会遇到一些在同伴中受他人排斥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内心孤独,没有朋友,对与同伴交往丧失了信心和勇气,进而对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大阻碍。通过我的观察,受同伴排斥的孩子大概有以下4种类型:

    第一类:喜欢搞破坏的孩子

    这样孩子往往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他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和别人建立关系。他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搞破坏。在课堂上,为了和老师建立关系,引起老师的关注,他会敲桌子,在教室乱扔纸团,受到老师惩罚之后,心生怨恨,于是通过偷偷搞破坏的行为发泄报复。他和同伴建立关系的方式,也是搞破坏,比如抢夺别人的玩具引逗别人追赶他,通过这样的行为和同伴建立关系。愤怒的时候,他会偷偷破坏公物,以此发泄和报复。高兴的时候,他会推搡别人,捏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的脸蛋,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他内心也很痛苦,但是相比较孤独、被人孤立的痛苦,他宁愿承受搞破坏之后被惩罚的痛苦,因为没有人能够在不和同伴发生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存活,即便糟糕打骂也比被完全忽视要强。

    这样的孩子往往成长在亲子关系断裂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父母根本看不见孩子的情绪、感受、需求,孩子一旦犯错或者不遂父母心愿,父母很少用语言和孩子沟通,而是选择用命令、指责、批评、体罚的方式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来。在这种关系模式中,孩子错失了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情绪以及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正确方式,孩子学会的就是把父母强加在他身上的暴力通过破坏方式见诸行动,所以他除了“搞破坏”,没有学会任何其他与别人建立关系的方式。

    第二类:攻击性强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往往控制欲很强,总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他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当别人不按照他的意愿行事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包括肢体的和语言的。这样的孩子在幼儿期,往往会表象出这样的行为特征——当父母没法满足他的愿望或者事情不遂他愿的时候,他会非常愤怒,往往会歇斯底里般狂哭怒吼,他正是在用这种方式攻击父母。上小学之后,这样孩子很容易出现很多破坏秩序、扰乱课堂、打架斗殴、挑衅老师等行为,因为没有人会总是按照他的意愿行事,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学校规则,所以内心总是处于对抗状态。

    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被父母溺爱大的孩子,在孩子有求必应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这个世界在按照我的意志运转”,即便父母有时候受不了也会拒绝孩子的要求,但只要孩子使出类似歇斯底里怒吼般的杀手锏,父母必然会乖乖就范。

    第三类:玩不起的孩子

    所谓玩不起的孩子,就是不论因为什么原因让自己不开心了,他都会将其归结为别人的错,总是责怪他人,把自己永远置于受害者角色的位置上,总觉得别人在针对对自己。这样的孩子严重缺乏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过于自我中心,心理极度脆弱,没有自信,总在向别人索取关爱和包容,但却很少关爱和包容他人。

    这类孩子,往往是内心极度缺乏爱的孩子。所谓爱,就是父母能够花时间和心思为孩子付出,这种付出一定是父母对孩子的直接行动,比如关注到孩子内心的需要并能及时给予满足,经常给予孩子高品质的陪伴,也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和孩子尽管在一起,但却各做各的事。当一个孩子内心缺乏爱的时候,他就会经常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于是就很容易变得紧张、慌乱、恐惧、愤怒,责怪他人正是孩子内心状态在行为上的体现。

    第四类:有令人厌恶行为的孩子

    还有一类孩子,也会受到其他同学排斥,但相比较前三类孩子,问题严重程度要轻得多。这类孩子被人排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一个被大家厌恶的行为,比如经常用手指头扣鼻屎的孩子被大家称作“鼻屎王”,经常在班上放屁的孩子,被同学称作“臭屁王”,这样的孩子往往因这类令人厌恶的行为而受到疏远和排斥。

    这种仅仅因为单一糟糕行为受到排斥的孩子,只要糟糕行为改善了,他和别人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这类孩子之所会出现这些令人厌恶的行为,核心原因是缺乏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也就是自我意识范围比较狭窄,即便父母不采取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我意识会不断加强,这种令人厌恶的行为也就会大大降低。

    这些内心孤独、没有朋友的孩子,都是缺乏合作能力的孩子,都是和外在世界有冲突对抗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想帮助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想办法把孩子从对自我的执着导向对他人的关心,说白了就是让孩子不要过分在意自己,而是尽可能多地帮助别人。通过引导孩子把心思放在别人身上,让孩子学会合作能力,获得自我价值感,他就能走出自我中心,重新看待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只要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变了,他所处的世界也就会发生变化。


    来源:牟子坤家庭教育(ID:mzkjtj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多岁,人生中最孤独的一段日子
控制狂:如何降低自己内心的焦虑感和不理性的控制欲 如何建立好关系
孩子天生情商低?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很有关系,别甩锅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0—18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靠山
“我不想和他争!”孩子没有“竞争心”并非好事,父母要正确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