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背拳_通背拳名家小传

祁信小传
祁信是五行通背拳的重要人物,生卒不详。据说,祁信 为浙江人氏,清道光年间,因祸事避难寄居于河北固安琉璃 河尹府中。一日,尹、杜二家因口岸利益发生矛盾,由口角 而升级为大动干戈,械斗愈演愈烈。祁信闻讯手持长杆赶去 参战,遭到数十人的围攻,杜家依仗人多势重,蜂拥而上, 手中都持有长短器械。祁信毫不胆怯,杆到人翻,伤者无 数,杜家招架不住,被迫退去。尹家大胜而归,从此祁信名 闻方圆百余里,人称“杆子祁”,登门求艺者四面八方而来, 络绎不绝。祁信便在村边设场授传,时人称其技为“祁家 门”,从艺者众多。祁信之子祁太昌自幼聪慧,从小随父习 武,技艺超群。祁信岁事已高,便由太昌代父授艺,祁太昌 所授拳艺与其父略有区别,注重手法变化,动作细腻,以柔 为主,在父传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世人便以老祁派和少祁 派将父子所授拳艺加以区别,老祁派仍保留其刚猛剽悍、刚 多柔少的风格

清末民初,五行通背风行一时,好手辈出,祁氏的传人 “燕北大侠”修剑痴、“快手”刘智等人均名噪当时。
张策小传
张策,字秀林,河北香河县人,“为人慷慨好义,性谦 和”,受艺于河北良乡县陈庆。陈死又由师兄王占春代师授 艺,历时九年,张策有“臂圣”、“铁鞋”之称。
张策平素练功一贯刻苦,常年三更起床,身穿铁坎肩, 脚踏铁鞋(据说每只鞋重十斤)勤练不缀,故有“铁鞋”之 称。
张策练习通背,一招一式均练上千百遍,直至动作娴 熟,功夫上身为止,再换它式操练。如练枪术的“冷脆劲”, 张策夜间燃香练习枪扎香头直至天明。
单刀是张策的拿手绝技,曾以善刀名震一时,“四方名 士,每与之较,刀必落地”。有位以善花刀著称的刀客来访 张策,上门执意比刀,张策推辞不过,两人便在院中动手过 招,招来的围观者把院墙都爬满了。时值盛夏,二人均身穿 白衫,两口单刀上下翻飞,银光闪闪。数个回合后,张策纵 身跳出圈外,回头笑着对来客说:“还要比吗?”来客不解, 愣神之际,围观者有人告诉来客:“脱下衫子看看吧r来客 用手往背上一摸,原来后背衣衫已被挑破多处而自己竟丝毫 未觉,于是大惭而去。
张策于1934年秋卒于北平,时年70余岁。传人有王仲 猷、周景海、韩占鳌、强云门、吴图南等。

修剑矣小传
修剑痴,字燕侬,又名修明,满族,河北固安县人,有 “燕北大侠”之称。修剑痴自幼聪慧,敏而好学。受艺于祁 氏传人许天和,艺成后以教场子为生,主授五行通背拳。
1933年受邀赴湖南任国术考裁判,随后留在湖南任武术教 官。任期届满后返回大连。修剑痴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练功和 教学经验,对五行通背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在理论和技术上 走出一条新路。晚年,修剑痴著书立说,在原有的老架子、 老套子基础上创编了通背掌、通背拳、通背功等一系列拳术 套路以及通背刀、通背枪等通背器械套路,成为通背拳史上 重要的革新人物。
修剑痴传人众多,桃李满天下。贵州王之和、云南沙国 政均为其弟子,英年早逝的成传锐也是其弟子中的佼佼者。
五、通背拳的技术要求
(一)探肩技背,放长击远
通背拳是在中、远距离克敌制胜的长击类拳法,放长击 远是其主要特点,因此要求身体探肩拔背,手臂尽量远控, 从而达到“一寸长,一寸强”的效果。为使发力畅达充分, 通背拳对蓄势别有讲究,要求达到“三折九扣”:三折即臂 折、身折、腿折。三折将身体屈成五张弓形(身为一张,腿 为两张,臂为两张),如同拉满弦的弓一样,蓄势备发。九 扣即指扣、腕扣、肘扣、肩扣、胸扣、背扣、胯扣、膝扣、 足扣,九扣使身体各部位舒^^自然。“三折九扣”是通背拳 特有的技术要求。
(二)冷弹柔进,坚韧交错
通背拳发劲讲究“冷、弹、脆、快”,冷如手中脱鱼, 弹如金鸡乍抖,脆如斧断干柴,快如流星闪电,着力似冷 弹,变换要交错。
“柔进”指通背拳技击讲求方法,不提倡硬攻猛进,而 是以柔为法,着力冷弹的技击特色。“坚靭交错”则指刚柔 相济,攻防在每一手中兼而有之,一只手在主攻的同时,另 一手则必然处防守状态。“坚韧”一词出自拳诀“出拳如炮 发,用掌须坚韧”。
(三)闪展灵活,步内含腿
通背拳通过以身代步、以步领身的要领完成各项动作。要求动作做到步到身到,身换步移,身步合一。身法闪展腾 挪依赖灵活多变的步法来完成,身和步是个整体。通背拳的 步法和腿法相互融合,步内含腿,腿中加步。通背拳中明腿 较其他拳种要少,多为暗腿,隐藏于步法中,随步法的变化 而寻机用腿,故通背拳的腿法有明、暗、竒、绝之说,出敌 意料,攻敌不备。
(四)气势贯穿,发力饱满
通背拳演练要求动作流畅,一气呵成,劲力顺畅。不能 有过多的停顿,整套动作完整和谐。通背拳以腰背发力,以 腰带臂,劲力充足,发劲顺达,击点准确,每套动作的演练 均要达到协调连贯,劲意不断,气势贯串。
(五)肩背松顺,击拍脆亮
通背拳发劲要畅达,要求肩背各处自然松顺,动作甩膀 抖腕,立抡成圆。击响是通背拳颇具特色的演练方式,拍击 部位多为背、臂、肩、腿,体现出通背拳沾衣发劲的特点, 击拍要求轻快脆亮,击点准确,不能有意造作,乱拍胡响, 不能有拖泥带水之感。
六、通背拳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
(一) 头部
头要竖,顶要上领,下颌略内收。颈项自然,松直不
僵。不可前俯后仰或左歪右斜。全身动作是否协调基本上取
决于头部。
(二)眼
眼为心之苗,眼是人的精神风貌的反映。眼要平视前方 或随拳势左顾右盼,或定或随。通背拳要求眼睛做到“眼毒 似日射寒霜”。用眼讲究“鹰目猿神”,要求眼观六路,明察
秋毫。
(三)肩
肩和腰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部位,肩要保持松活自 然,不可僵硬。通背拳要求“肩如风轮”,拳诀云:“琵琶骨,活如扇,两手相连如星窜。”(琵琶骨即肩胛骨)肩部放 松柔活的目的在于探肩拔背,使手臂长度增加,以便达到放 长击远的目的。

(四)臂
臂分肩、肘、腕三节及大、小臂和掌三段,臂要松柔如 皮鞭,肘如圆环灵活无拘,腕如棉条运用自如,任意运使。手背则要如铁铸,无坚不摧。肩、肘、腕三节在通背拳演练 中处于牵扯拉伸状态。手臂的运动不能存有僵劲拙力,要放 松自然,伸缩自然,开合舒展,发力冷弹脆快,变化自如。手的运用要灵活巧妙,刚柔相济。刚要达到冷、急、脆,柔 要达到绵、软、巧。通背拳的技击要求手臂微屈前伸于前探 掌合肘,做到“三折九扣”,手臂在“三折九扣”中占了 “一折四扣”,“一折”为臂折,即手臂弯曲如弓。“四折”则 是五指轻舒翻扣为指扣,手腕向外翻拧为腕扣,两肘内合为 肘扣,双肩略内抱为肩扣。
(五)背
通背拳要求含胸拔背,胸略内含,背略有“驼背”状 态,通背拳称其为“胸如凹洞背如锅”,即背部如同反扣的 铁锅一样。含胸拔背是为了冷弹劲的抖发。如果挺胸收腹, 则腰背僵直,不易做到腰背发力,自然也就达不到全身的冷 弹劲抖发于掌指的要求。“驼f;:的程度实际很小,外观上 很不明显,其具体做法是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将前胸略为内 含,两肩向前微微合垅一点,背即成“拔背”状态。以自然为度,不可过于拔背形成造作状态,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冷弹 发力,反而有害身体,青少年尤其需要注意保持姿势正确。
(六) 腰
通背拳要求腰部松活自如,胯要提收。通背拳的“三折 九扣”中,除臂部的“一折四扣”外,拔背为背扣,含胸为 胸扣,抿胯为胯扣。含胸松腰为第二折,即身折。拳诀云: “腰赛蛇形,胯如奔马。”腹部自然放松,随含胸拔背而略微 内收。
(七) 腿
腿分髋、膝、踝三节和大、小腿、脚三段,“三折九扣” 中的第三折即腿折,屈腿坐胯,合裆护肾。两膝弯曲内扣为 膝扣,脚趾抓地生根为足扣,腿是步法迅速、动作敏捷的保 证。
通背拳要求“快如灵猫捕鼠,巧如荒鹰探爪,进如鹞子 入林,退如猿猴遁避”。
眼法的运用通常隐于步法之中,与步法相配合,即步内 含腿。通背拳讲究提膝有法,落步有腿。腿的运用有撬、 撩、点、撞之分,明s暗、奇、绝之别。


——————————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我们会一直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圳通背拳
老外龙浩然拍摄的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和张策传人演练的通背拳片段,精彩!
通背拳十大创始人?
祁家通背拳拳意歌诀(张策一支)1
八卦掌拳学篇(一)
张策通背拳第三代传人展示斩手劈山反臂锤,功力深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