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8】
子夜气冲失眠
[病案]田某,男,43岁。1979年3月诊。发病十余日,夜作失眠,心下痞满,逆气上冲,不能饮食,经用中西药治疗,未效。诊脉两关弦劲有力,舌淡苔薄。发病特点:白天心胸不舒,烦满呕逆,每夜间1时以后,突然心下气逆上冲难忍,不能安睡,必须起立活动,凌晨4时左右,逐渐缓和,日日如此。五年前曾患此病。三四个月后自然平复,此次发作较上次为重。
[治则]镇肝疏胆。
[方药]制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9克,枳实9克,竹茹9克,甘草3克,旋复花9克,党参9克,大枣5枚,代赭石60克,白芍15克,附子3克,1剂后,症状已减,又服3剂。能一夜安睡,心下冲逆之疾,完全缓解。(见《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4期)
[评析]本案两关脉盛,乃肝胃之病。夜1~3点乃子丑之时,阴极阳生,子丑又是肝胆主气之时。故脉症合参当病属肝胆,投以镇肝疏胆之剂,方用温胆汤合旋复代赭汤治疗,重用代赭石,白芍平肝敛降,少加附子以促经气流通,如此调理而迅速获效。(吕志连)

考试紧张症(肝着)

[病案]张某,女,29岁。因学习、考试,思想紧张,自觉胸闷疼异常,夜间为甚。病情发作时常以双手捶打胸部,或床上摔打,稍觉舒服。眠差,善太息,头昏多梦,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舒肝解郁,活血通阳。
[方药]旋复花10克,丹参10克,川芎5克,全瓜蒌10克,川郁金6克,柴胡5克,茜草9克,制香附9克,香葱12根,3剂后,胸闷痛大减,不需捶打,服至7剂,闷痛全消。后因停药一周,原症复发,但较前轻,仍以前方略作加减续进7剂而愈。(见《湖南医药杂志》1983年第3期)
[评析]本证乃肝郁血滞,胸阳不通所致,以手足蹈胸,可使气机舒展,气血运行暂畅。此属《金匮》肝着症,故用旋复花汤加减,仅7剂而症状若失。(吕志连)

风厥(感冒昏厥)

[病案]朱某,女,30岁。患者寒战发热,头痛甚,忽然昏厥不知人事,头频向上摇晃,娓娓作声如人呼唤而应。舌苔白滑,脉弦紧。诊断风厥。
[治则]祛风涤痰,启膈通络。
[方药]荆芥穗7克,北防风7克,姜半夏7克,胆南星7克,橘络5克,橘红5克,炒枳壳7克,苦桔梗7克,信前胡7克,鲜竹茹10克(生姜汁炒),云茯苓10克,九节菖蒲5克,香葱白3茎,薄荷叶3克。1剂汗出而苏,再剂霍然而起。(见《李聪甫医案》,潮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评析]本病因感冒,风邪诱发痰气上逆而昏厥。不显四肢逆冷,知非寒厥,不觉手足心热,亦非热厥。起病寒热头痛,舌暗不语而昏瞀,脉来弦紧,知风邪郁于表,舌上白滑,知痰邪盛于里,风痰交织,上蔽清窍,故在疏表祛风中运用涤痰开关,启膈通络法,风邪湿浊消除,清窍得明,昏厥止。(马荫笃)

痰厥(夜间昏厥)

[病案]枯某,女,56岁。1973年5月17日初诊。患者5月8日下午感觉身冷,于5时许上床休息,不料在晚上7时左右突然牙关紧闭,双脚强直,眼睛直视向上翻,口流稠涎,不知人事,经用药灌服,仍一夜未醒。至次日天亮时始自复苏,醒后冒汗,讲话不清,但知心里难过。送往当地医院治疗,但次日晚上7时又复发如故,乃至次晨方醒。在某县医院求治,但无效,仍每晚照常发作,一连九(夜)次。平时大便干结,四日一解,舌苔薄白,脉细弦。检查:上下齿之间有稠涎,为蛛丝祥牵挂。
[治则]祛痰涎。
[方药]控涎丹每日服2次,每次12粒。服药1次后,是夜发作症状减轻,次日继服,大便中杂下如痰涎甚多,病情有进步,第三夜未发,第四夜虽发但症状极轻。以后又服60粒,共服132粒,病即痊愈。(见《新中医》1975年第5期)
[评析]患者为痰涎为患,上扰清窍则神识不清,郁遏经络,则四肢拘急强直,痰浊不降故便难。因痰涎为水湿所变,属阴,夜晚亦属阴,阴与阴遇,所以至暮则痰涎涌甚而病作,早晨阳气渐复而病苏。患者以痰实为致病之主,故应以祛痰为治,痰去正复,故无“痰厥”之患,仅用控涎丹即能除奇病。(李祥云)

尸蹶

[病案]吴某,男,22岁。素健。1957年2月3日午后初感精神不爽,至晚6时转入昏迷。诊见患者僵卧榻上,目瞑齿露,知觉消失,二便自遗,其脉丝丝濇濇。此状已历两昼夜,曾用西药及针灸,均未效。
[治则]温阳宣肺还魂。
[方药]桂心18克,麻黄9克,杏仁9克,甘草3克。用水200毫升煎麻黄去上沫后,与杏仁、甘草同煎,去渣得80毫升,泡桂心滤过,点滴鼻饲,历一时许药尽,患者胸口微汗。继针三才穴(百会、人中,涌泉),从上及下甫八针,患者突然脱口长吁一声,继则高呼“痛”,张目环视,神定色返,诸如常人。(见《福建中医药》1959年第8期)
[评析]本案病状怪异,似同虢太子之尸蹶。本方用还魂汤,实际上与《伤寒论》之麻黄汤药味相似,只是桂枝易桂心,所以重在温阳宣肺还魂,而不在解表发汗,宣肺平喘。另取三才穴针刺,亦是起回阳救逆之用,病愈。(黄宣能)

假死(关格)

[病案]陈某,女,35岁。1928年9月就诊。诊见患者躺在席上,已穿好寿衣,待气绝即入殓,患者双目紧闭不语,二便不通,四肢如冰,脉伏不出,唯胸口尚温,呼吸微细,时一张嘴,欲喝凉水,饮后即吐,舌苔厚腻白滑。按之脘部坚硬如石,患者知痛。追及病史,患者因自行截疟,连吃两只雄鸡,从此,即不饥不食,喝引吐逆,病情逐渐加剧,遂至如此。
[治则]宣通壅塞,涌吐破痰。
[方药]将食盐60克,放锅内炒红,加凉水三大碗,兑入童便一盅。分三次温服。服药后用手指探喉,令其呕吐,第三次服药后吐出鸡蛋黄样粘痰一碗多,随即大声呻吟,双目张开,神清能言,从此再不渴呕,接着服一碗阴阳水(即烧沸开水一碗,兑冷水一碗),继服汤药水(其组成为藿香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建曲10克,麦芽10克,苍术1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5克,焦山楂15克,黄连6克,吴萸6克,生姜3片),以善其后,病愈。(见《临症会要》,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析]患者因食鸡使中焦阻塞,上下不通,清气不能上升,蒸发运化,故口渴引不止;中脘痞塞不运,故饮水入胃即吐,浊气不降,故二便俱闭,阴阳交混故四肢冷如冰,即不能食入又不能排出,故称为关格。先用烧盐深吐法,涌吐破痰,以宣通壅塞,以后服用汤药,即藿香正气散加减,芳香苦辛,安胃和中,以善其后而病愈。(李祥云)

僵人综合症

[病案]王某,女,52岁。平素易汗出,以后感下肢抽搐疼痛,渐至项强,下肢僵直,不能下地,伴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某院诊为僵人综合症。诊时头项强直,转侧不利,全身瘦弱,面苍白,语不清,全身有汗,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则]和营卫,生津液,舒筋脉。
[方药]葛根3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2克,甘草5克,大枣5枚。连服30剂,汗止,周身柔和感。加全蝎3克,研末冲服,又服30剂而愈。(见《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
[评析]本例素体亏弱,腠理疏松,汗出溱溱,津液耗伤,无以濡筋脉,故诸症显现。方用桂枝加葛根汤,药症相拍,故而见效。(吕志连)

癫症(一)

[病案]方某,男,44岁。1964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64年3月间某夜突感周身不适,如同被绳缠住之感,肢体不能自主,先有无意识的动作,继则两手撮空妄动,意识朦胧,忽而神志清楚。一周后又复发。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颞叶癫痫。服抗癫痫药未效。诊时,爱人代诉:头晕不适,口干喜饮,舌根和全身发麻,喉间痰声如拽锯,不寐,精神失常,时有昏迷,语无伦次,四肢震动,微腹痛,便秘,对光反射迟钝。舌苔黄厚,脉弦滑而数。诊为癫疾。
[治法]化痰开窍,清热通便。
[方药]1.礞石滚痰丸9克即服。2.法半夏10克,瓜蒌皮12克,炒枳实12克,大黄12克,橘红9克,僵蚕9克,石菖蒲9克,黄芩9克,玄明粉9克(冲服),茯苓24克,黄连6克。服1剂后便通,质溏色黑,腹痛未减,拒按,又服1剂,腹痛减无拒按,但上腹如火灼,余症同前。原方去玄明粉、大黄,加代赭石30克,全蝎3克,远志9克。入院后第三天又发作一次,但不严重。脉弦数,苔薄黄。前方加减:龙胆草6克,石菖蒲6克,黄芩9克,法半夏9克,橘红9克,远志9克,茯苓12克,枣仁12克,枳实12克,猪牙皂4.5克,代赭石30克,全蝎3克,服至11月3日,自诉心口微痛,继而全身掣动,口张目闭,即针刺人中、印堂、内关(双)、合谷(双)后缓解。内服方基本未变。并自始至终间服三蛇胆陈皮末,每天1次,每次2支,和礞石滚痰丸,每天2次,每次6克。继用六君子汤加枳壳9克,猪牙皂3克,郁金9克,厚朴6克,砂仁6克以调理。于一年后随访未复发。(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12期)
[评析]依中医理论分析,癫症主要表现为沉默痴呆,语无伦次,无意识的自主动作,狂症为狂妄打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前者属阴,后者属阳。因此本案属前者。因其由于痰气郁结,蒙闭清窍所致,所以用开窍化痰,清热通降以治其标,以扶正和胃为治其本,病止。(黄宣能)

癫症(二)

[病案]刘某,女,30岁。1969年5月14日初诊,患者初进诊室即磕头躬腰,屡劝方止。动作行为,迥异于常人,语无伦次,时泣时笑,目视呆板,面色晦滞。自云眼睛里有“小人”乱跳,身上有条“大蛇”盘踞,难于安寐,恶梦纷纭,常觉有人捉捕而惊恐不安。头昏耳鸣,胸满心烦,痰多而稠,大便燥结,经期紊,先后不定。素与其夫不睦,因夫妻反目之后遂病如此。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滑数。
[治则]舒肝达郁,调理气血,育阴涵木,涤痰镇惊。
[方药]柴胡10克,白芍18克,龙骨25克,牡蛎30克,玉竹15克,茯苓25克,竹茹18克,生铁落30克(布包先煎),郁金10克,生大黄10克,甘草3克。服药14剂,其病日趋好转:回答较有主次,行为检点,眼神渐活。但仍觉烦躁,寤寐不宁。仍如前法更以《金匮》百合生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及腊梅花、茉莉花、佛手花、栀子花等轻淡清香之品随症增损,前后服药共40剂而获痊愈。(见《黑龙江中医药》1982年第3期)
[评析]本例辨证为郁结伤肝,肝阴暗耗,木郁化火,灼津凝痰,痰随郁火上炎,蔽障心神。故古人有“怪病多痰”之说,本例系因气滞生痰,痰迷心窍,故幻觉不止,今用《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舒肝涤痰则心窍开而癫症除矣。(马荫笃)

腹型癫痫

[病案]龚某,男,42岁。1976年6月5日诊。自主1969年开始,腹痛后晕厥,数分钟又自然苏醒,腹痛减轻,近年来每月发二三次之多。发作时伴恶心,腹泻,流涎。诊为腹型癫痫后,治不断根。舌质紫黯,脉沉细弦。
[治则]调理肝脾,活血化瘀。
[方药]陈皮12克,防风6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生蒲黄6克,五灵脂6克,柴胡10克,枳实12克,厚朴6克,当归9克,甘草3克,4剂后腹痛除,未再发作。原方去枳实,川朴,加党参20克,山药30克,续服23剂而愈。随访四年,从来发作。(见《湖南医药杂志》1980年第6期)
[评析]本例西医作癫痫论治,虽见效果,总不断根,此为治标也,中医辨证为肝旺乘脾,瘀血内阻,药后而愈,此为治本,方用痛泻要方合失笑散加减治疗而病愈。若拘于病名,亦用镇静药治之,仍如隔靴搔痒,无济于事。(吕志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5】
广东名医胡水勋医案汇集(一)
梦游症三则医案
2016年中医执业《实践技能》考试原题
中医辩证耳石症的方法及治疗
学医跟师有诀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