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殖技术 - 湖州南浔惠忠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
江河网箱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0-1-25 16:32:09

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对病害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很少得病;但是在高密度的网箱养殖条件下,其较容易感染一些病害,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深受其害。下面笔者就重庆地区嘉陵和长江等江河网箱养殖的黄颡鱼容易患一些常见、危害较严重的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做下介绍。
       1、水霉病
       诊断:病原体为水霉菌。此病最为常见,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主要感染受伤的鱼体,特别是温度较低时最容易感染,水温在20℃以下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此病。此病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此时伤口处的孢子开始萌发形成菌丝,并侵入组织向内生长,于此同时菌体吸收了鱼体的营养物质向外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絮状的外菌丝。感染严重时,病鱼常浮于水面,不摄食,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最后死亡,肉眼可见鱼体表出现一层白色的毛毛。
       防治:①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②发病后用3%~4%的食盐水浸洗鱼7分钟左右;③用亚甲基兰溶液全网箱泼洒,使网箱水浓度成1~2克/米3,每2天泼1次,至少连泼3次。
       2、肠炎病
       诊断: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水温为25~30℃;一般在5~9月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尤其是在水质恶化,饲料变质,吃食不均时,容易患此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离群独游。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时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此病可能由鱼类相互传播,因此病鱼与健康鱼混养,容易传播该病。另外该鱼摄食的浮洲动物和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等也可能携带该病菌。
       防治:①不投喂腐败霉变的饵料,活饵用2%~3%的食盐水消毒后再投喂,定期在饵料中添加0.1%鲜大蒜汁;②全网箱泼洒0.3克/米3强氯精或0.5克/米3二氯海因;③投喂药饵,每千克饵料添加土霉素0.05克,连用10天;④投喂磺胺胍药饵,每100千克鱼第1天用药10克,第2~6天药量减半。
       3、出血性水肿病
       诊断:病原体为细菌性病原体。该病在苗种和成鱼饲养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有时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此病常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则容易出现病鱼大批死亡。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充血,背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胆汁外渗;腥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胶冻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患此病的鱼食欲下降,活动失调,死亡率较高。
       防治:(1)饲养期间加强水质的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水。(2)药浴:①50~100毫克/升福尔马林浸30秒;②1~2毫克/升新诺明、恩诺沙星浸15~30秒;③用2毫克/升强氯精或5毫克/升漂白粉浸10秒;④用5毫克/升四环素浸1分种。(3)水体消毒:①0.2毫克/升新诺明;②0.2毫克/升强氯精;③10~15毫克/升生石灰。上述药物其中1种连用3天,隔3天后再连用2天;或选有其中2种,轮用1周,并配合泼0.2毫克/升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杀灭寄生虫,隔天1次连用2次。(4)药饵内服每公斤饲料加入新诺明、大蒜素等药物中的1种,用量 0.5克,配以食盐10克,连喂1周;或选用上述药物中的2~3种,轮喂1周,也很有效,最好内服外用相结合,除特别重症外,治愈率可达98%以上。
       4、烂鳃病
       诊断:病原体为柱状纤维粘细菌。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4~6月为发病高峰,水温在15~30℃范围内容易患此病,水温越高,此病就越容易暴发流行。患此病的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不食,鳃分泌大量黏液,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
       防治:在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袋或在食物周围泼洒漂白粉,每周一次,进行预防。治疗用百毒威或强氯精0.5毫克/升全网箱遍洒,1天1次,连用2天。
       5、小瓜虫病
       诊断:病原体为小瓜虫。该虫的繁殖适宜温度为15~25℃,尤其是当水温在15~20℃时,侵袭力最强。此病流行于春,秋两季。主要危害苗种,对成鱼一般危害小。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尤易被小瓜虫寄生。在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或漂脬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使鱼体表发炎,或有局部坏死、鳞片脱落、鳍条烂裂,鳃上皮增生,鳃小片破坏;虫体如侵入眼角膜,能发炎变瞎;最终因运动失调、呼吸困难而死亡。黄颡鱼对小瓜虫病有易感性,发病后常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①采用生石灰对网箱,鱼种进行消毒、合理的放养密度等生产措施,可防止小瓜虫病的传播。②用福尔马林60~80毫克/升浸泡病鱼10~18分钟(视水温的高低灵活掌握)隔天再浸泡1次。此法只在发病初期的疗效显著,如果发现晚了,病鱼身上布满小白点,即使连续用药,苗种的损失也很大。
       6、车轮虫病
       诊断:病原体为车轮虫。该病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4~6月流行,当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时,极易发病并流行,引起大量死亡。车轮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车轮虫呈圆形,能观察到齿环和辐线环,齿环由许多齿体衔接而成,齿体由齿钩、锥部和齿棘组成,并像车轮一样传动。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黄颡鱼的鳃、体表皮肤及鳍等处。少量寄生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病鱼的鳃和皮肤分泌大量的黏液,鱼体消瘦,体色加深,病鱼常浮于网箱下风处。鱼苗患病时,有绕网箱狂游现象。
       防治:①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升全网箱遍洒。②复方鱼虫净0.3-0.4克/升全网箱遍洒;③用鱼虫克星0.15克/升全网箱泼洒。
       7柱状病
       诊断:病原体为柱状病毒。不同规格的鱼均可感染,此病传染性强,流行快。可在出现病症的1~2天内造成大批死亡,病原感染常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高温、密度过大、机械损伤、水质恶化等。该病一年四季可发生,水温高于20℃时最易流行,春末秋初为多发季节。病初病鱼头部、躯干部或鳍部出现灰白色或稍有充血的溃烂区域,病情加重时,病灶部皮肤完全烂掉,露出肌肉组织,病鱼可因败血症而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也可能受损,病原体经此全身扩散,加重病情,腮组织也是常见感染部位,通常腮丝末端首先出现褐色坏死,后逐步扩展至基部。病鱼常在水面缓慢游动,休色发黑,最后死亡。真菌常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病鱼病变部位,加剧病情。
       防治:①必须彻底清洗网箱,用强氯精水浸泡网箱及用具,杀灭病原体。②用2%~5~食盐水浸洗至鱼不安为止,并用红霉素软膏涂抹病变处。③用1~2克复方新诺明拌入1000克饲料中制成药饵,投喂5~7天。④用强氯精在网箱内泼洒消毒并在网箱周围放置强氯精挂袋,让鱼体经常消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问鳜鱼网箱养殖的可行性和技术要求,有在做这行业的朋友吗?效益如何啊?
小瓜虫病
人间四月天,气温越来越高,4月份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淡水鱼病治疗
泥鳅疾病防治
冬季鱼病防治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