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搞质量管理不能降低成本,那还干什么?
userphoto

2023.10.03 陕西

关注

一、前言

因此,当需要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做出选择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低成本。为了实现低成本的目标,他们甚至会使用劣质原材料来替代原有的高质量原材料。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持续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且消费者也愿意接受高质量产品价格较高的事实。然而,制造业仍然通过降低原材料质量来控制生产成本,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做法忽视了真正的用户体验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质量被称为企业的生命线,以及为什么质量是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制造业要想实现持续的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仅仅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而降低原材料质量,并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例如,一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如果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低质量的电子元件,那么最终可能会导致产品故障率增加,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降低,从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因此,企业应该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质量、成本及其他因素。只有做到真正的质量至上,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持续的发展和成功。

二、改变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是指人们往往会认为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即提高产品质量就会增加生产成本。然而,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这种思维方式,通过寻找其他条件来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生产成本。

改变思维方式的例子

以某家服装制造公司为例,他们面临着提高产品质量和控制生产成本的问题。过去,他们认为提高产品质量必然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然而,通过仔细研究他们的生产过程,他们发现原材料的损耗是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他们过去一直允许较高的原材料损耗率。然而,他们意识到可以通过减少原材料的损耗来实现提高产品质量和控制生产成本的双重目标。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找到了一些减少原材料损耗的方法。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更精确的测量工具,优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培训水平等,这些措施降低了原材料的浪费程度。

通过这些改变,他们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两者的平衡。

共同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因素

除了原材料损耗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共同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例如,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生产流程的优化、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质量控制等。

对于这些共同影响因素,企业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改进方法。例如,引入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建立完善的维护制度,优化生产流程以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培训员工以提高技能水平,加强质量控制等。

通过重点研究这些因素,企业可以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双重目标。

有效的质量管理策略

对于注重产品质量管理的企业来说,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是一项重要任务。质量管理可以解决企业在产品生产全过程中与质量相关的两难问题。

为了实现在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降低成本的目标,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调查顾客的质量要求:通过调查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了解顾客的关注点和需求,从而在产品策划和设计阶段将产品的成本构成倾斜到顾客关注的重点,使得产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不浪费资源。
  • 选择合理的工艺和生产准备:在生产准备阶段,选择合理的工艺来保证大量生产、制造质量稳定和易加工。通过合理的工艺选择和精益生产的理念,企业可以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生产成本。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环节。通过持续监测和改进产品的质量,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质量。

改变线性思维方式,探索其他条件来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生产成本,是企业实现双重目标的重要策略。通过研究和分析共同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因素,并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策略,企业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摒弃'质量与成本不能兼得'的观念,积极寻求质量和成本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质量水平的上升与质量成本的下降能兼顾吗?

质量水平的上升与质量成本的下降是可以兼顾的,这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来实现。在产品质量满足的前提下,优化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实现质量成本的下降。

一般而言,质量好的产品其成本肯定会高,质量差成本就会低。实际上还有质量差成本高、质量好且成本低的状况,这个因企而异。最理想的状况是质量好成本优。一个企业同样的装备、同样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存在达标(国标、行标等)、不达标,还有超标(所谓质量过剩),产品质量不同对应的成本会有差异,大抵是正向关系。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来确定合适的质量标准。

在此基础上,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并定期进行分析和优化。这可以帮助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例如,通过降低原材料的损耗、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员工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的基本组成: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失效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预防问题发生而花费的成本,如质量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等。评估成本与预防成本类似,指鉴定工作所需的成本,如检验、测试等。失效成本或故障成本是由于质量水平低而导致的成本,如维修、返工、报废等。

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质量成本和质量水平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

初期质量水平低,故障成本高;

随着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的增加,质量水平提升,故障成本逐渐下降。

质量成本先降低后增加的过程中,质量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在质量成本达到最低点后,继续投入质量成本可以提升质量水平,但存在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之间的矛盾。从质量成本经济性的角度来看,质量成本应该维持现状,但从质量水平的角度来看,质量仍需提升。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应继续投入质量成本,以提升质量水平。在达到一个临界点后,质量总成本将迅速下降。

此阶段存在'隐性质量成本',即由于低质量水平导致的机会成本。关注隐性质量成本带来的收益,将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水平,降低总质量成本,最终达到卓越的质量水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示例:一家电子产品公司在初期生产阶段,由于质量控制不严格,产品经常出现故障,需要大量的返修和维修工作,导致故障成本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加大了预防成本的投入,提升了质量工程和培训力度,同时增加了评估成本,加强了检验和测试工作。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公司的质量水平逐步提升,产品的故障率大大降低,故障成本也随之下降。在质量成本达到最低点后,公司还继续投入质量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降低隐性质量成本,实现总质量成本的降低,同时卓越的质量水平也成为公司的核心优势,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成本控制措施
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中的成本控制方式
怎样去降低成本而又不影响饭菜质量?
企业如何进行质量与成本控制初探
现代化企业管理降本增效的管理措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