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

 

   读书首先要识字

   关于文,《春秋纬·元命包》曰:“文者,精所聚。”《逸周书·谥法》释曰:“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得再精彩不过了。不知道本末,不明白先后,怎么能近道呢?知道的“道”就是近道的“道”,这个“道”是很难知的。我们都知道“道理”一词,之所以说“理解”而不说“道解”,就是因为理可解而道不可解。故老子有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常说文以载道,并不是信口杜撰,而是最朴实又最为精准的定义。若是细细品味中国的文字,你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很多深邃的道理,乃至涵括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大家知道,“天道尚右,地道尚左”;“人法地,地法天……”古人录入文字是从右往左书写,是尊崇地道尚左的原则。这样的汉字就成了道的载体,这样的文章自然也是载道的文章。但是,现在的文字书写格式已经反过来了,顺应了西方的潮流,尚右了,“文”以载道的功能在逐渐消弭。

 

   我们常说的“容易”一词,“容”就是包容、涵容,“易”就是《易经》的易,代表《易经》的运用法则。这两个字组词以后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涵容、掌握《易经》的应用法则,并以此法则来处理对待事情。并不是人们平时泛泛所指的谋事轻松而成的意思,这个词也是载“道”的。此道即:掌握了万事万物之理,若运用易理之法则去处理事情,就一定会很轻松。这当是“容易”的真实本义,但是,现在这个词已被泛化,失去了它的本义,很多应当容易的事情现在也变得不容易了。

   再如“知道”一词,“知”是明白、通晓、了解的意思,“道”是道法自然的道。人们在说知道一词时,只是理解其泛化的意义,并不真正理解道法自然的“道”是什么;不能理解这个真正的道,就谈不上真正的知道!如此泛化的用下去,文字就逐渐丧失了载道的功能。

   再如“聪明”一词。聪,则无所不闻;明,则无所不照——这才是“聪明”一词的真实内涵。如今它的本意也被泛化了,仅仅是智力好这一概念的代言而已,并非真正的智慧。通过以上数点,我们应当明白什么是“形而上者谓之道”——我们对文字泛化意的深入思考,以及超越文字其形,对其内在所藏真正道理的探究,就是“形而上者谓之道”。

 

   原来的汉字是繁体字。以“风”为例,繁体为“風”,里面有“虫”字。《说文》谓:“风动虫生。”文字经简化后,其真实本义就难以显见。人们无法达到“形而上”,亦看不到文字所蕴涵的“道”,渐渐导致了文不载道这样的结果。可见,汉字的简化,最直接的负面作用就是“文以载道”的功用在大大下降,而文字不能体现出其内在道理的这一恶果,又直接加速了文不载道这一现象的蔓延。它们最终将对中国文化及其文明进行直接的腐蚀!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书籍,随处可见,但它们的生命力却极其微弱。这就是文不能载道的最直接体现!道是长久的,而当文不能载道之时,其文字的生命则必然短暂。

 

   古人不写没有益处的文章。他们所写的文章,不论是古体还是今体,均遵奉“因文见道”、“文以载道”的文字本性。

   唐宋以来,人们虽渐渐崇尚文风华美,但仍然用道义支撑着文章的风骨。意旨虽然与以往不同,但文章仍然得以流传。到了后世,人们就专门的去做文章了,修辞繁复,文章锦簇,斟酌字句;新的文体层出不穷;语言流畅,立意深奥,然而文字本所蕴含的道却支离破碎、晦暗难通。这样的文章是道之大害,但很多人仍视其为佳作,真是可悲啊!文以载道,不为文而文,不做无病呻吟,不写背道之文,这应是为文者的社会责任!

   李零在其《丧家狗——我读论语》中写道:《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寡言)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注:孝弟是仁义之本)。其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践行道德的行事为人的过程中,道德好了,还有余力,那还干什么?孔子说“学文”。文是文化,特别是指与礼乐有关的人文学术,古人也叫“文学”。道德是质,礼乐是文,文质相辅相行。孔门读书,是学礼乐,礼乐是文化,是仁义的核心,不是风花雪月的东西,也不是公文档案。孔子强调:为人不但要提高道德修养,而且还要提高文化修养。先做好人,再做知书达理的人。逐—读来,令人颇觉深刻!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饱读诗书之后,要把自己的行为纳于礼的行为规范。

孔子说“三十而立”,立,其实就是知书达理懂人事。  

 

   因此,对文字的理解,要力争语境还原

   文通般若,字字具有无量意。文字将几千年的文化结晶运载至今,使我们对文明的认识和传承得以实现,应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是精神和道的载体!昔日“仓颉造字,夜半鬼神哭”,而当人们不知文字本义为何时,文字内涵下的功用就无法得以发挥,即文字所载之“道”无法得以传扬。文终不载道,也不符其道!

   这也是传统文化渐行渐湮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自拙作《大易识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素说《论语》:学而篇(十六)
中华文明竟然有两套文字系统:“玄之又玄”不是故弄玄虚
汉字故事多7
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
从电脑的运用这一现象来提升我们悟道的层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